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 医疗 > 正文

中秋撞上国庆 别给健康“放假”

2020-9-29 10:03:34 来源:山东商报

        当中秋节撞上国庆节,继春节之后的最长假期——长达八天的国庆黄金周正在向我们招手。不少在家憋了大半年的朋友们可能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假期规划,假期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满满当当吧?大家都铆足了劲儿要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好好放松:或全家总动员出行旅游,或与亲朋好友聚会,或“宅”在家里补觉追剧······假期难得,不管你选择哪种度假方式,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要注意这些健康隐患,让心情“放假”,别让健康“放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孙淼

 

  美味当前“管住嘴”勿贪量

 

  十一长假里,亲友聚会免不了把酒言欢,饮食无度、暴饮暴食。“每逢节后,医院内分泌科多会出现糖尿病人的就诊高峰,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血糖‘爆表’的情况。”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孟妍表示,这往往也是医院里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病例陡增的时候,究其原因,就是“管不住嘴”。

 

  今年,国庆节撞上了中秋节,月饼可能也会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主角。“月饼是高油脂、高糖分、高热量的食品,过量食用会引发血糖、血脂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大量糖分和油脂摄入会引起血糖升高,或者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孟妍表示,这段时间也是大量水果上市的时节,糖尿病患者也应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谨慎选择水果种类,适量摄入低糖水果,少食或不食如龙眼、葡萄、大枣、芒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不仅糖尿病患者,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节日期间也要根据医嘱控制饮食。

 

  对于广大公众而言,“节日期间饮食要规律,以清淡饮食为主。面对大量的美食也应浅尝即止,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吃太多零食,更不要暴饮暴食,过度的饮食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引发系列的肠胃疾病。伤害身体之余,也极有可能增加体重。”孟妍解释说,所谓“清淡饮食”,并不是指全素食或单一食物种类,而是饮食多样化,主副食比例适当,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少盐、少油、少糖,少食辛辣刺激、冷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每天按时定量吃饭,谷薯米面、蔬果肉蛋均衡摄入。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较弱,可适当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薯类、鱼虾、瘦肉、鸡蛋、牛奶等,保证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的摄入。

 

  此外,金秋十月,鲜美的大闸蟹纷纷上市,也成为餐桌的另一道美味。但大闸蟹是寒凉之物,食用时建议配以姜醋,脾胃虚弱的人要酌情食用,过量食用极易引起肠胃不适。

 

  心血管疾病患者务必要当“心”

 

  提到急性心梗,不少人仍会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其实,心梗正在不知不觉中缠上更多的中青年人。“过去五十岁以上为心梗的多发人群,现在35-50岁的中青年人突发心梗愈发多见。”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青年医师王福较为形象地总结道“中青年心梗有三宝:熬夜、抽烟、肉不少”。

 

  长达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将至,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这段时间也是一场“心”的考验。据了解,去年国庆7天长假期间,先后有34名心肌梗死、重症心衰等心脏病急症患者被送往济南市中心医院“国家级”胸痛中心急救,其中,90%的急性心梗患者均在被送入医院1小时之内顺利开通了血管。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吸烟、肥胖等是导致包括心梗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首先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如何健康度过即将到来的假期呢?王福强调,在假期期间,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同时做到“四个不”,即:不劳累、不饱餐、不大便干燥、不情绪激动。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日常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

 

  此外,受秋季天气变化较为剧烈,早晚温差大、冷热交替的影响,十月份以后进入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受到气温降低、变化大等不良刺激,因交感神经更易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外周阻力升高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易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王福强调,这段时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因此,需要注意保暖。

 

  “心梗发病率较高的群体有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 有长期吸烟史或长期被动吸入二手烟的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以及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的人等几类群体,”王福提醒广大读者,当出现超过30分钟以上无法缓解的剧烈胸痛或胸闷症状,且休息或服用药物后无明显缓解时,要警惕是否为急性心梗,千万不要继续在家等待,应即刻拨打120尽量去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就诊。

 

  王福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胸痛虽是心梗的典型症状,但很多心梗早期发病并不典型,或出现上腹部不适,后背疼,牙疼,胸部紧缩感、烧灼感等症状,不少患者误以为是消化道等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时间。

 

  出行注意 别让骨关节受伤

 

  双节到来,不少人已安排好了2020年的首次出游。很多朋友拖家带口外出旅游,家中老年人也相伴出行。出门旅游免不了要走路,腿脚不好可是个大问题,如果原本就患有骨关节疾病,出发前更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最好是已经穿过的感觉舒适的旅游鞋或登山鞋。如果平常上下楼膝盖疼,出去旅游可以戴上护膝。如果有爬山项目,可以带上登山杖,如果没有,在山脚下买根拐杖甚至找根木棍都可以,可以缓解关节的压力。”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殷庆丰提醒广大读者朋友,旅游时踝关节扭伤较为常见,一旦出现意外扭伤不要热敷,可用冰水或冰块冷敷,可用云南白药等跌打扭伤药物涂抹于患处。当无法直立行走五步以上,并伴随剧烈疼痛时,可考虑为骨折。此时,尽量减少移动,避免非专业处理,应尽快拨打120寻求医疗救援。

 

  对于原本就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殷庆丰强调,不当的负荷运动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的骨关节疾病,但并不是说这类人群不能出游。“具体来说,既往有骨关节疾病史,但近期比较稳定,没有发作过的人是可以外出旅游的,但最好避免爬山、远足等项目,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慢步,或坐车观光。”殷庆丰表示,这类人群对关节的保护仍十分必要。首先,旅游期间不能完全按别人的活动量进行,要注意休息,减少行走,多乘坐交通工具。其次,要准备好相应的药物,在出现疾病预兆的情况下,及时药物干预。在服药后的两三天内,如果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了,那就需要考虑取消后面的行程了。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假期结束的1-2周内,会有不少人因骨关节疼痛到医院就诊。殷庆丰解释道,这类患者可能平时运动较少、强度较小,出游期间长距离行走等负荷运动较多,诱发了骨关节疼痛,若休息后无明显好转,也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