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 医疗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小小的人儿不“开心”或是抑郁征兆

2021-11-23 8:34:25 来源:山东商报

        “不爱搭理我们,多说一句就发火,以前多好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抑郁呢!”……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心理门诊已经十分常见。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也成了困扰很多家庭的痛点。日前,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青少年抑郁症为何受到如此重视?年纪轻轻,正忙着读书的学生怎么就抑郁了?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淼

 

         “妈妈爱的是考满分的我!”
  

        “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满分的我!”影视剧中,高压下颜子悠在家长会上撕心裂肺的呐喊,隔着屏幕都会让人感到揪心、压抑吧,也让很多家长看到了“焦虑”的自己,“望子成龙”的妈妈和成绩优秀却并不快乐的孩子,让不少观众直呼“心疼”。

 

        现实生活中,15岁的乐乐(化名)有着和颜子悠相似的感受。乐乐原本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都能跻身班级前三名。“从上初二开始,学习就开始感觉吃力了。脑袋仿佛被灌了浆糊,书上的字怎么也记不进脑子里,连听课都听不进去了,甚至不想去上学了。我不敢把这种情况告诉别人,害怕同学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更不敢告诉爸妈,害怕他们因为我成绩下降对我失望。”乐乐说,那段时间,我就逼自己拼命学习,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从十点半左右拖到了凌晨1:30,有时甚至能到2点。但越是努力想学进去,就越是学不进去,成绩还是滑到了班里的中下游。

 

        两年前,对于只有13岁的乐乐,学习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像是只无形的“大手”,抓走了她的“快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更愿意呆在自己房间发呆,会忍不住哭,也会暴力撕下指边的倒刺,或拉扯下头发。

 

       “初二开学两三个月,孩子总说自己不舒服,曾因为肚子疼、腿疼、头疼等请假,去医院检查并没发现身体异常。渐渐我们发现只要不去学校,她的这些‘症状’也就消失了。”乐乐的妈妈彭女士回忆道,起初他们觉得孩子只是青春期叛逆,有点“作”,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并没有十分在意。直到后来无意中发现乐乐的手指上总是伤痕累累,经常旧伤口没好又添新伤口,他们才意识到,孩子是不是生病了。犹豫许久,彭女士带乐乐来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今年是乐乐被诊断为抑郁症的第二年,期间,乐乐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她的父母也会按时陪她来医院接受心理辅导,从未间断。

 

        家长抑郁症认知或平均滞后1-2年

 

        其实在我国,像乐乐这样罹患抑郁症的青少年并不少见。记者在今年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看到,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这也就意味着,每4个孩子就有1个有抑郁情绪。

 

       “抑郁症已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患抑郁症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斌告诉记者,近年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青少年患者是逐年增加的。除去需要定期复诊的青少年患者外,每到周末、寒暑假,许多孩子都因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就医,绝大部分与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关系相关。

 

       “绝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患者,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强势的父母,完全忽视孩子的真实需求,不停地给孩子施加压力,总是用命令的方式交流,在孩子求助后还是没有给予任何支持……这些都是典型表现。”与之相对应的是王斌临床观察发现,家长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和接纳滞后平均约1-2年,这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早诊早治十分不利。

 

       “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典型的求治过程。在以往遇到的案例中,大部分孩子在确诊前已经觉察到了自己的异常,他们可能会先上网搜索资料,并曾向父母及周围人表达过自己的抑郁情绪,但往往都没有受到重视,或被家长误认为孩子太矫情、没事找事等,能够马上接受并带孩子就诊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会再经历1-2年的观望。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处于带病上学、没有干预的状态。”王斌说,目前的情况是许多到医院就诊的青少年,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了自残或自杀未遂的情况。

 

        究其原因,王斌解释说,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对于抑郁症缺乏正确认识,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当孩子诊断出抑郁症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不愿相信,对治疗也不配合,认为孩子要上课,不能够因为治疗而耽误读书等等,严重干扰了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筛查不是“扣帽子”

 

        当“青少年抑郁症”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困扰很多家庭的痛点;当“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抑郁了呢?”“以前总觉得孩子在装病,为不想上学、成绩下滑找借口。没想到,孩子真的病了,想到孩子遭受到那么大的痛苦,还被父母责骂,我的心都快碎了。”的情景越来越多出现在心理咨询室。

 

        11月9日,教育部对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此外,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还提出要建立全过程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服务、评估体系。除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对抑郁症的识别、防治能力外,还要求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均要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体检筛查抑郁症有必要吗?如果筛查出抑郁症,这些孩子会不会被贴上“标签”,受到“特殊对待”?体检查出抑郁症后该怎么办?孩子的隐私如何保护?······随之而来的便是广大公众的热议。

 

       “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绝不是为了把孩子当成潜在的病人,而是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起一道有力的‘防火墙’,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制度层面的预警,更弥补了家长和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性不足,让老师、家长、学生更了解抑郁症的早期识别,这也有助于提高筛查的准确性。”王斌强调,筛查是心理评估的第一步,并不是诊断,筛查结果的阳性也不代表给孩子戴上抑郁症的帽子。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判断是否罹患抑郁症。同时,王斌呼吁,预防青少年抑郁症,除了体检筛查的“硬”方法,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软”措施,多方合力提前介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据了解,2020年6月,济南市教育局开通24小时心理关爱热线,截至2021年6月24日,接听有效热线5161通,总时长85382分钟,上报并化解重大心理危机16起。“拨打87-525-525,电话的另一端,永远有人可以倾听你的心里话。”成了济南市中小学生心中一直记得的一句话。

 

        突然沉迷游戏或是征兆
  

        健康人群遇到不高兴的事,也可能会感到情绪低落或压力大,但这不是抑郁症。那么,家长如何识别遭遇情绪危机的孩子?“青少年抑郁症早期症状有迹可循。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受到损害都是抑郁症的症状,且这些症状难以自我调节,持续了一定长的时间,一般超过两周以上,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受到影响,则很可能正在遭受情绪危机。”王斌表示,除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适,例如失眠或嗜睡等,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腹痛、恶心等症状,但又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则要引起重视,是否由抑郁症所引起。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青少年会有些独有的症状,比如他们往往不哭不闹,会通过闯祸、故意找事等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更多的会突然沉迷于游戏,因此,王斌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异常举动的话就得引起重视,持续两周以上的话,建议到精神心理的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就诊。

 

       一些家长认为青少年抑郁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我康复。王斌提醒,从目前研究来看,青少年抑郁症自愈率并不高,且大多数青少年的康复往往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而且往往是以脱离学习生活或者半脱离学习生活作为代价的,因此重视早期筛查、早诊早治、尽早康复,仍然十分必要。对于轻度抑郁症,明确诊断后可以考虑心理辅导等非药物干预,但要建立随访以动态评估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