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山东新闻网
读我网 > > 景深 > 正文

最后的泰山挑山工

2012-12-10 10:28:51 来源:山东商报

1.冯钦宝20多年挑上山的货物累计达到四百多吨

    62岁的吴光州走了,45岁的路宏也走了……“2002年山顶修整时曾有200多个挑夫,现在只剩下十几个人了。”今年62岁的赵平江在挑工队干了30年,现在是挑工队的负责人,也是挑工队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他说:“以前泰山上没有货运索道,山上的东西全都是一步步挑上去的,小到一袋方便面,大到卫星信号传输设备,靠的都是挑夫的肩膀。”如今作为泰山精神组成部分的挑山工,已经开始慢慢的消失,赵平江无奈的叹了一声。
  12月6日,记者在泰山十八盘遇到挑夫冯钦宝,肩上扛着一百多斤的花生油,咬紧牙一步步拾阶而上。十八盘以陡峭闻名天下,一公里的路程,落差近400米,1633个台阶,相当于130层的高楼,徒手攀登的游客们都气喘吁吁,更何况挑夫们。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顶,寒风如刀割一般吹得游客瑟瑟发抖,冯钦宝的额头却浸满汗珠。今年42岁的冯钦宝,是岱岳区黄前镇木口峪村农民,干这一行已经20多年,旺季时他一天能走三趟,从中天门到山顶一趟来回3个小时,挣50多块钱。令他最难忘的是,1987年曾参加110人抬2.4吨锅炉上山的行动。他说自己没技术也没文化,干这行也是没办法。他们住在中天门附近的一条山谷中,用石块、木棍和塑料布搭起来的窝棚里,由于长年生活在山上,冬冷夏潮,很多人患有关节炎症、颈椎病。
  生活条件差完全可以克服,活越来越少让挑山工感到无奈。自从泰山桃花源索道开辟了一条专门运送垃圾和货物的货运索道,现代化的索道“抢”走了他们许多生意,不少人开始另谋生计,有的回家种地,有的做了建筑工,只有少数人还在坚守。
  或许有一天泰山挑夫真的会消失,或许他们会成为故事被我们一代代讲述。

$

2.瘦弱的徐西勇19岁就干起挑山工,今年32岁的他是挑夫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

$

3.肩部最容易被磨破

$

4.登山前,冯钦宝泡了一碗煎饼充饥

$

5.赵平江(左三)和他的挑工队员,最辉煌时曾经有200多名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