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禁食野味”不能再瞻前顾后了

2020-2-22 8:59:22 来源:山东商报

        时隔17年、继SARS之后,“禁食野生动物”再次引发舆论关注。《野生动物保护法》 的立法目的在于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而非公共安全卫生、防疫,所以禁食本身并非其关注重点。专家建议,应该从公共卫生安全、防疫的高度考虑禁食野生动物问题。(2月21日《工人日报》)

 

  尽管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未有定论,但滥食野生动物之祸已然板上钉钉。痛定思痛、亡羊补牢——17年后“禁食野味”的呼声,显然比当年要澎湃许多、务实许多。

 

  2月14日,天津公布并施行“关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这是“禁食野味”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随后的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关于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一个共识越发清晰起来:是时候,该跟“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相揖别了!

 

  前几日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一篇爆文,内容发人深省——《还敢吃野生动物?我劝你摸都不要摸》。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视野回望一下,那些几乎都跟野生动物有染的重大疫情,何止叫人脊背寒凉:比如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是黑鼠传到跳蚤,再传人;又比如20世纪初导致5000万左右人口死亡的西班牙大流感,可能来自于鸟类;再比如,2014年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毒,源自“丛林肉”买卖……病从口入的教训,在食用野生动物历史上,多是惨绝人寰的恐怖巨制。其实,从17年前的SRAS到17年后的新冠病毒,大自然一以贯之地以严肃面孔和带血罚单,一再提醒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相辅相生,但别靠太近。

 

  是的,山珍海味的“舌尖上的诱惑”,或正成为打开病毒“潘多拉魔盒”的疯狂契机。不过,正如17年前对野生动物的反思一样,今天的我们,继续会面临诸如“野生动物的禁食范围如何确定”“是否有必要全面叫停野味产业”等现实的拷问。最典型的一个说法就是——目前,我国以供应食品、毛皮、药用原料、科学试验材料等为目的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种类约有100种,养殖企业及养殖户达50万家(户),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年产值约500亿元。如果“禁食野味”,从业人员怎么办?产业凋敝怎么办?

 

  这些“深情”的追问,很容易让人有了“开口子”“留退路”的悲悯之心。然而,“禁食野味”再不能瞻前顾后了。一方面,一时的经济损失或产业发展,在人类生命安全这个底线价值之上,如鸿毛般不值一提。比如,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的“痛感”,是多少个野生动物产业盆满钵满才能换来的“安宁”?另一方面,遵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逻辑,“禁食野味”是从根本上对野生动物交易釜底抽薪。那么,立法既不能对违法交易心慈手软,执法亦不该对滥食滥用法外开恩。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