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济南消息 “这么多年一直提心吊胆,现在终于放松下来了,”看着病床上恢复良好的儿子小松,赵女士不停感谢医护人员的同时,也禁不住感慨道,“6年了,孩子反复咳血,始终找不到原因,没想到竟是气管里卡了一段松针。”
2020年12月31日晚上,本是合家团聚、辞旧迎新的时刻,济南市儿童医院突然接到一位咳血小患者。小患者是来自徐州的11岁男孩小松。
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手术后,成功取出的异物让在场医生大吃一惊,竟是一段长约4厘米的松针
其实,小松咳血要从6年前说起。“5岁时,小松第一次咳血。”小松妈妈赵女士回忆道,当时以为小松受凉了,也没太在意,没想到,自那往后的六年里,就像噩梦一样,一直反复出现。六年来,小松每次咳血,都会到医院进行消炎治疗,虽然当时症状有所缓解,但一直也没找到病因,无法根治。“因为一咳嗽就会咳血,为了避免小松受凉感冒咳嗽,每年都会早早地给他穿上棉衣。”但即使如此,每年,小松还是会因为咳血而至少进两次医院。
而此次转院前,小松已咳血多天。“一开始吐了一口血,在当地医院打了四天吊瓶好了,后来又开始咳血,一下就吐了十来口。”看着儿子不停地咳血,小松妈妈赵女士害怕了,惊慌之下抓紧联系了转院。
“医生您好,我们估计三点半到院。”收到小松妈妈发来的信息后,医院提前做好了全面准备,并提醒赵女士需要注意的事情。小松入院后,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经过详细的查体与病情分析,并通过小松家人带来的影像资料查看,小松之所以反复咳血,很可能是支气管异物所致。“情况很紧急,因为对于孩童来说,咯血20毫升就可引起窒息。” 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主任郭磊说道。
当天下午,郭磊和呼吸介入科主任孟晨在充分分析小松病情后,迅速制定出诊疗方案。放射科首先完成CT检查后,全院再次会诊;当晚19点血管介入及麻醉科做好介入手术准备,血管介入团队对患儿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终于找到出血点,随即进行栓塞封堵,避免取异物时大出血导致生命危险;之后呼吸介入科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异物——“龙虾爪”;23点小松从介入医学楼转入外科手术室,由呼吸介入科支气管镜下行异物取出术。
历经七八个小时,小松的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完整地取出了小松气管内的异物。但让所有在场人员感到惊讶的是,影像上看似“龙虾爪”的异物竟然是一段松针。“接在一起大约四五厘米长,取出时都已溃烂。”呼吸介入科主任孟晨介绍说,由于异物在孩子体内时间太长,并且位置较深,手术难度很大,也担心体内异物会导致支气管碎裂或与周围组织黏连在一起的可能。好在经过反复观察判断,最终一次性将孩子体内的异物取了出来。
如今,摆脱了被折磨了6年的“病魔”,小松术后恢复良好。但说起小松气管内的松针,小松和赵女士都毫无印象。参与治疗的医生猜测道,有可能是当时孩子小,嘴里叼着小树枝玩的时候不小心吞了进去,因为呛咳父母没注意,孩子年龄小也不会描述,才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其实,小孩子吞食异物的情况,医院里每年都会接到不少例。”郭磊提醒家长,一定要看好孩子,能够塞到嘴里的小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