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山东手造”展传承匠心精神

2021-9-12 7:44:34 来源:山东商报

        山东不仅是孔孟之乡,也是中国建筑鼻祖鲁班的故里。在这片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土地之上,鲁班精神延续下来,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辉。许多手工匠人穷其一生,只练就一门绝学,宝贵的民族文化在他们身上得以绵延传承。“山东手造”成为本届博览会的特色亮点之一,且看山东匠人在坚守与专注之下如何施展神功妙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见习记者 王宇琦

 

        技艺:薄如蛋壳的胎壁上还能雕花

 

  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年-4000年,最早发现于山东龙山镇,黑陶是其重要的文化特征。龙山黑陶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本届博览会上,黑陶制作这项古老的技艺将重现。现场不仅有薄胎黑陶制品亮相,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拉坯、雕花,为大家展示高超技艺。“黑陶不仅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用品。希望通过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让更多观众见识黑陶的魅力。”齐河黑陶代表性传承人王志水说。

 

  从朴实无华的泥土,到精巧细致的黑陶制品,这期间要经过20余道工序,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匠人精心处理,丝毫不能马虎。“在制作前期,薄胎陶需要将陶坯拉得如同纸一样薄,修坯时,更是要注意手上的力道,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据王志水介绍,本届博览会将展示的薄胎黑陶制品,胎壁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被誉为“蛋壳黑陶”。烧制后的黑陶壁体坚硬,色泽饱满,但由于其胎壁非常薄,在未成形之前都十分脆弱,极易被损坏。然而艺高人胆大,工艺师傅还能在薄如纸片的胎壁上进行雕刻,足称得上鬼斧神工。

 

  “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在陶器上书写刻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特别是微刻,2到3毫米大小的字难以用肉眼观察,只能依靠‘盲刻’。”王志水表示。值得期待的是,在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乡村振兴展区齐河展馆中,这项高超的雕刻技艺将进行现场展示,市民可前往一饱眼福。
  

        绝活:他用锔钉“补”瓷器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便是锔瓷这门古老民间手艺。它是一种将破碎的瓷器,用像钉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的技艺。大到坛子、水缸,小到茶壶、茶碗,手工艺人都能在不慌不忙之间将其修补完好。随着瓷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价格比过去降低了不少,锔瓷也逐渐从百姓生活中淡出。在本届博览会现场,这项技艺将在现场进行展示

 

  锔瓷十分考验工匠的手艺,找碴、对缝、标记、打孔、补漏……多道工序下来,锔好的瓷器不仅能正常使用,还能做到滴水不漏。“许多喜爱瓷器的人,一件东西相伴几十年,再到后来,这件东西不仅仅代表一个茶杯或者一把壶,而是一种情感寄托。”锔瓷非遗传承人耿海胜说。

 

  锔钉是锔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物件,在修补贵重物件时,手艺人先要选择合适的铜丝进行捶打,捶打的力度和位置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样的功夫要经过千万次的操作方能得心应手。另外,在瓷器上打孔也是对锔瓷手艺人的另一项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便会损坏瓷器,特别是在对文玩瓷器进行修复时,一丁儿点的失误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耿海胜介绍,打孔的难度在于裂缝两端的孔洞要做到完全对称,且大小必须一致。这其中,没有任何设备做辅助,全靠手艺人的经验与技术。“锔瓷不仅能修复破碎的器物,将其变成独具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的工艺品,还能将其承载的情感传承下去。”耿海胜说道。

 

  匠人难做,匠心难守,一代代“山东手造”人内修心性、外练技艺,将宝贵的财富传承至今。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将于9月16日开幕,持续5天,期间特别设立“山东手造”精品展区,奉上“手造”精品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