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教育 > 内容详情

让孩子成为期望中“刚入学的样子”

2022-09-06 08:52:02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你心目中孩子“刚入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忙乱,但我希望孩子能很快适应”“我希望老师在讲话的时候,孩子不要随便插话”“我希望他能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能及时喝上水”……

在济南市燕柳小学,入学报到后仅仅一周时间,家长们的这些期盼便成为了现实,这不能不归功于该校已经实施四年的“幼小衔接”教育。校长李红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该校的“阳光小主人幼小衔接”课程,从六个维度助力幼儿园孩子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芳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晓峰

济南市燕柳小学组建了幼小衔接队伍,专研衔接问题

两极性的孩子

时间回到5年前。

仍旧是9月开学,一年级老师们每年都要经历一次的“开学大片”正在上演:几个孩子不愿进小学校园,抱着妈妈的腿哭着不松手,老师们使尽浑身解数,好不容易把孩子“哄”进了校园;有的不进教室,只想在操场玩儿;有的上着课呢,突然开始找妈妈、哭闹着要回家;还有的不知道该如何与新的同伴交往,通过抢东西等行为希望引发同伴“关注”……

“这样个例的孩子,那时每年都会有几个,正因为每年都有,老师们也都习以为常。”李红告诉记者,别看只有几个这样的孩子,老师们却要付出巨大的精力进行家校沟通,最终家长焦虑、孩子紧张、老师疲惫,这根本不是家长期望中的孩子“刚入学的样子”。

那么,孩子“刚入学的样子”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在李红看来,孩子应该适应很快,喜欢校园、喜欢老师,学习物品摆放整齐、学习专注力也不错,和同伴交往也很顺利、能很快交到新朋友。“这样的孩子也有不少。”

孩子“刚入学的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两极”?“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李红提出了这个话题,一场关于“幼小衔接”的大讨论随之展开。“与辖区三所幼儿园合作开展幼小衔接课程,成为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我们应该一起携手,缓‘坡度’,助力孩子身心平稳过渡。”

从“走马观花”到“沉浸式体验”

2019年6月份,燕柳小学辖区的三所幼儿园,有序组织即将毕业的孩子来校参观,他们与小学生一起升国旗,共上一堂课,共玩一个游戏……

有了小学“初印象”,这批孩子9月份开学面临的是一所“来过的学校”,不再心生恐惧。“可是,也是孩子们入学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做得还不够细致,仅仅给了孩子小学初印象,距参观3个月后,很多小孩子还是不太了解小学生活的样子。”李红坦言。

“我们也仅仅是从我们一年级老师的角度去想问题,比如要告诉他们一年级上课什么样、你要遵守怎样的纪律、你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等等,并没有具体到每个孩子的需求……”

此后,“阳光小主人幼小衔接课程”开始摸索、破题,学校开始从课程层面研究“幼小衔接”到底该如何做。

2021年3月底,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对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教育、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同时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

“教育部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开展幼小衔接,我们根据国家指导建议,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特点和办学特点,把入学儿童最需要准备的衔接点进行设计规划,做选择、取舍、改变,在原有四个维度上添加了两个维度:关注差异和家校沟通。”

幼小衔接“1363”(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六大课程、三个保障系统)机制正式建立,小学生活“沉浸式体验”就此展开。

在积极向上中喜欢上学

幼小衔接的“1363”机制,一个目标:让孩子在积极向上中喜欢上学。学校组建了由20多人组成的幼小衔接队伍,专研衔接问题。

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济南市燕柳小学则分了三个阶段:问卷调查、入校体验、研讨探索。问卷调查侧重于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作息习惯、交往能力、性格特点等,调查发现:孩子们普遍有礼貌、爱分享、富有同情心,但也发现有的缺乏安全感、有的倾听能力值得关注、有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就不是共性的问题了,需要我们关注到每一个。”李红说。教导处主任李玉荣告诉记者,在最近两年的幼小衔接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的确发现,通篇给孩子讲“大道理”就想让孩子们爱上小学校园,似乎并不怎么奏效。

“有的小朋友就关注学校的卫生间在哪里。从这个校门进,离这个卫生间更近;从那个门进,去那个卫生间更近,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就想知道怎样才能当上班长?”“有的小朋友想早日佩戴上红领巾……”

基于这些问题,济南市燕柳小学设计了六大课程、十个衔接侧重点,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爱班、爱校,到日常常规的渗透,如上课起立、坐姿、发言,课后队列练习等;再到安全,如课间、上下楼、集会等校园安全,以及食品、交通规则等交通安全;最终再回到学习,如学习用品准备、上课、读书写字等等。事无巨细,课程带领学生在学校生活各个方面深入体验。

10分钟的改变

“我们细化升级了入学体验活动,让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入校参观入情走心,今年,确实实现了‘深度游’。”李玉荣告诉记者。而最让李红校长印象深刻的,是幼儿园孩子们的“10分钟改变”。

据了解,今年6月份的入学体验,燕柳小学设计了“五个一”活动,即一封信,以信为使、交流互动;一次参观,感知体验、激发向往;一次分享,分享所得、憧憬燕柳;一次毕业礼,满满仪式感;一次入学礼,满满都是爱。

“我们的一封信,是让一年级的小学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回信,所选择的对象,也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根据信的内容,对号入座。”李玉荣告诉记者,比如有一位小朋友就想知道怎样才能当班长,那么这封回信,就由班长来回复。小朋友的来信多是绘画形式,而回信自然也是绘画形式,这样更利于交流。

“比如说那个非常关注卫生间位置的小朋友来信,我们的一年级小学生就画了一幅学校地图,明确标注了两个卫生间的位置和去的路线。这些可能都可以成为学生喜欢上学校的理由。”李玉荣说。

还有入班的“10分钟改变”。小朋友们走进了教室体验小学生的感觉,每个人的左右都是一年级的哥哥姐姐,看看哥哥姐姐布置的教室,摸摸书架上的书,像哥哥姐姐一样举手回答问题……“一开始他们的坐姿、举手姿势很随意,但看到身边哥哥姐姐如何坐、如何举手,10分钟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小学的标准了。”

小朋友挺起的腰板和规范的举手,更加坚定了燕柳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开展的初心。

30本绘本和10个幼小衔接点

幼儿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探索,同时又有些小恐惧、小担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李玉荣告诉记者,学校幼小衔接团队的老师们,最终从网上选择了30本绘本,通过这些故事解决10个幼小衔接点。

例如《小阿力的大学校》。小阿力要上学啦!小阿力好兴奋,可是又有点儿担心:万一在学校迷了路?万一交不到新朋友,怎么办?他也害怕自己可能会忍不住哭,他真不想离开妈妈到陌生的环境去。

“这样的兴奋与这些担心可都是小一新生的心声,但孩子尚未具有这样的表达力,小阿力为他们代言了。”李玉荣说,孩子们通过阅读这个绘本会发现,这不是他自己的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学校还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大卫,上学去》这是“学常规”的故事;《同桌的阿达》探讨交朋友的话题,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迟到的理由》让孩子们明白“诚实才是最好的理由”;《别让鸽子太晚睡》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

幼小的10个衔接点,通过30次绘本欣赏,老师、家长带领小朋友一点一滴认识各种心理感受,从而帮助学生适应入学的同时,也将好习惯培养落到实处。

三大保障系统

幼小衔接课程构建的是蓝图,那么如何落地?李红表示,学校建立了课程三大系统:内系统增效、外系统助力、中系统保障。

据介绍,内系统增效主要是通过课程手册引领,强化教师“幼小衔接”胜任力。学校自编了《燕柳“幼小衔接”课程教师手册》,从上述六个维度细化学习内容。“要内部力量强大,必须关注教师的专业持续、学校的环境持续和家长的帮扶持续。”而作为学科教师又得有什么样的胜任力呢?

在李红看来,入学适应工作的重点是教师的入学适应意识,真正把眼前的每一个新生看作正处在过渡阶段的儿童,真正去关注新生的需要和特点,真正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适宜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和幼儿园“有效教研”。

学校为此专门成立“幼小衔接指导中心”,建立同幼儿园的互通协同机制,定期举办由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的研讨活动,并把幼小衔接专题培训纳入两个学校的师训项目。“比如上述孩子们同上一节课所带来的‘10分钟的改变’,我们是要求幼儿园和我们的教师,都要说说、写写对自己工作有什么触动和改变,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而外系统助力,则立足理解式引领,凝聚家园(校)教育合力。学校编写了《阳光少年 此刻起程》亲子入学读本,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学校教育聚力共融,在幼小转换中呵护儿童的自然天性。中系统保障则侧重于制度、资源、评价等支持系统以保障课程实施。

“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我们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儿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适应小学生活,让每一个儿童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李红说,下一步,学校还将进一步细化、调整幼小衔接课程,让幼小衔接走得更实;同时小初衔接已从2020年开始探索,也将尽快课程化。

读我网编辑:王迎
分享到: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