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我网频道>教育 > 内容详情

高职(专科)“单招”“综招”政策发布 共招114808人 明年2月6日起选报

2022-11-16 08:16: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昨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通知》,参加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须于2023年2月6日—2月10日登录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招生平台选报高校和专业。据悉,此次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招生计划共计为114808人,与去年相比减少了49898人。其中单独招生文化素质考试的时间为2023年2月26日—2月27日,具体考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而在专业技能测试方面,考生须参加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综合评价招生素质测试或面试时间为2023年2月27日—3月1日,具体测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雯雯 王思羽

共计招收114808人

《通知》明确,2023年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以下简称“单独招生”)面向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开展,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以下简称“综合评价招生”)面向我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开展。

山东2023年高职(专科)单独考试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由各高校在年度总计划内安排,共计114808人,与去年的164706人招生计划相比,减少了近5万人。其中,单独招生计划数为79585人,有85所学校具有单独招生(普通类)计划,共计74415人;84所学校具有单独招生(退役军人类)计划,共计5170人。86所学校具有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共计35223人。

各招生高校要结合学校专业建设情况,及时修订本校招生专业对应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专业类别。原则上一个招生专业对应一个专业类别,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确需扩大对应专业类别的,最多不超过两个。各高校须于2022年11月20日前,将学校2023年招生专业对应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专业类别向社会公布。各招生高校要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与本校各招生专业对应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专业类别,制定分专业招生计划(一个专业对应两个专业类别的要分别安排计划)。招生计划可在招生类别和专业间调剂使用。未完成的计划可转入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含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录取时使用。

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

2023年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与去年一样,采取的是“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方式(退役士兵考生除外)。总分为430分,专业技能测试成绩230分,文化素质考试成绩200分,均以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文化素质考试时间为2023年2月26日—2月27日,具体考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专业技能测试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可根据需要采用笔试、实际操作,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参加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的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专业技能测试,测试成绩由招生院校认可,按考生实际得分计入总分。技能测试成绩由技能测试主考院校统一公布,并由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考生专业技能测试成绩提供给各单招高校。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自主组织专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方式、分值等参照全省统一技能测试方案执行。

综合评价招生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素质测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招生高校要根据国家教育考试工作要求确定本校素质测试或面试的内容、标准、形式与办法,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潜质。素质测试或面试时间为2023年2月27日—3月1日,具体测试方式和时间由各高校自主确定。

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通知》要求,招生高校要严格执行招生章程,参加单独招生的考生(退役士兵考生除外)由招生高校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分专业择优录取,考生综合成绩由文化素质考试与专业技能测试原始成绩相加构成。参加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由招生高校依据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分专业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由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与素质测试或面试成绩构成。参加单独招生的退役士兵考生由招生高校依据素质测试或面试成绩由高到低分专业择优录取。

凡被单独招生或综合评价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的春季、夏季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包括体育专业测试)及录取,招生高校要通过招生简章等途径明确告知考生。此外,《通知》明确,新生入校后,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入学资格复查,如发现伪造材料取得报考资格者、冒名顶替者或体检舞弊及其他舞弊者,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清退。

读我网编辑:王迎
分享到: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57号天鹅大厦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主办单位《山东商报》社
商报热线:0531-88197600
ICP:鲁ICP备0701807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