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 滚动图片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掏粪工人时传祥家的三代劳模

2021-5-14 9:56:39 来源:山东商报

    1915年,时传祥生于山东齐河。他是旧社会一名受歧视的“粪花子”,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名环卫工人,195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长于齐鲁大地的他,有着山东人典型的质朴和率真,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把平凡的事业做到极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劳动奉献精神,时至今天依然鼓舞和影响着人们。


    近日,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前往时传祥的家乡德州市齐河县,在时传祥纪念馆馆长王宗军的引领介绍下,重温时传祥的光荣人生和奉献精神,同时,通过对时传祥的孙女时新春的采访,我们看到了其家人眼中的时传祥,以及劳模精神的传承。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畅

 

 

改造中的时传祥纪念馆 记者 许畅 摄


    掏粪工的荣耀


    初夏时节,坐落于齐河县晏城的时传祥纪念馆即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抵达时传祥纪念馆园区,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炎热的日头下,场馆内外有不少工人在进行室内的装潢和室外的绿化工作。


    据时传祥纪念馆馆长王宗军介绍,这是该馆建成二十余年来的第二次整修,距离上一次过去了十余年,本次改造“增加了场景还原、浮雕展示、视频观看”,同时对“馆内设施、内部装修,绿化整改”等内容进行了升级,极大提升了展示效果。


    1999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中共齐河县委、齐河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时传祥纪念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2000年9月9日,时传祥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坐东朝西而建,以纪念馆为中轴西向数十米的两侧分别是齐河县烈士纪念馆和陵园,其共同组成了一个呈三角形分布的园区,时传祥纪念馆位于正对大门的园区中心。


    王宗军馆长介绍称,时传祥纪念馆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整体建筑以八角形平面布局,寓意四面八方,象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的时传祥精神;建筑设计上采用山东民居形式,硬山对称,灰瓦白墙,表达了时传祥朴素的人生。


    如今,“时传祥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党员教育基地、道德示范基地”,“每年很多单位、企业都过来学习”,王宗军称,“特别是‘五一’等节假日,来的人更多,都是提前预约”。在时传祥纪念馆的东面,有一座新落成的体量庞大的建筑物。王馆长告诉记者,“这是以时传祥纪念馆为依托进行建设的三种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


    走进时传祥纪念馆,记者看到,纪念馆共有两层。纪念馆一楼大厅中央设置有时传祥半身塑像,塑像后的背景板是体现时传祥事迹的浮雕。二楼的展厅中集中展出体现时传祥事迹的照片、实物等。


    置身时传祥纪念馆,记者感受着这位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基层掏粪工人时传祥:


    1956年11月23日,41岁的掏粪工时传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北京市环卫工人中第一批入党的党员。


    1959年,时传祥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被推选为北京市观礼代表团的副团长,有机会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过来和他握手。在人民大会堂为观礼代表团举行的国宴上,周恩来总理举起酒杯对他说道:“时传祥同志,你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今天我代表毛主席向你敬酒……”

 

 

时传祥半身塑像及事迹浮雕 记者 许畅 摄


    成长在齐鲁大地


    面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的采访,时传祥的孙女时新春回忆:“爷爷身体非常魁梧,身高一米八多。特别爱劳动,特别勤劳,是个闲不住的人。家乡的乡亲们都说,‘看到大街上干净了就都知道你爷爷回来了’”,“他从来不夸耀自己,不说自己的功劳,都是讲其他各位劳模的故事”。


    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在山东齐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之家。家徒四壁的茅屋里,他的出生对父亲时圣茂一家而言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在那个“糠菜半年粮”的年代,贫穷和饥饿下的人们勉强维持生计度日。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吃饭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家里为了图个吉祥,为他取名传祥,“传个吉祥”。


    愿望是美好的,而贫穷的生活依然令人饱受苦难。时传祥是家里第四个孩子。此前,时家的两个大儿子因为没粮食养活只能忍痛送至别人家。当时在家里他前面有个三哥,后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家六口赖以生存的是几亩荒滩盐碱地,实实在在的看天吃饭,年成不好对这个清贫之家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在这样的生活境况下,时传祥一天天长大。他每天挎着筐去拾粪,挖野菜,捡柴火,但每天的收获很小。他的个头比同龄人大,饭量也大,可是粮食有限一家六口都吃不饱,每次吃饭家里都是你让我我让你。此外,每到耕地的时候,因为没有牛,时家只能依靠人力拉犁。看着父母、三哥耕地的场景,时传祥心中不是滋味,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不到十岁的他初生牛犊般倔强的非要拉犁……沉重的体力活之外,是一家人饿瘪的肚皮。苦难日子里所走过的沉重每一步,都把年少的时传祥锤炼得更加坚强。


    后来,时家的六亩二分土地被地主夺走,时传祥的父亲时圣茂心中愤懑患病而亡。时家的顶梁柱倒下了,家里的田地也被夺走大部分,留下一亩来地,一个瘦弱的母亲,还有四个未长大的孩子。再后来,时传祥疼爱的妹妹被送去做童养媳……家庭几经变故,彼时的时传祥也终于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


    1930年农历大年初三,寒风吹彻,15岁的时传祥告别母亲,揣着7个糠饼子,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徒步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打小没出过齐河,也不知道具体方向,只记得沿着铁路一路向北。前路茫茫,临行前带的粮食也很快吃完了。艰难的赶路过程中,同行的伙伴中有的受不了回了村,有的则意外走散了。经过13天的艰苦跋涉,时传祥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到了北京。

 

 

时传祥与同事们(时传祥纪念馆供图)

 

 

时传祥本人照片(时传祥纪念馆供图)


    少年的抉择


    来到北京,时传祥的目标就是当一名掏粪工。不为别的,只因他听说这里管饭,而且还发工资。刚到北京,饥寒交迫的时传祥体力不支累倒在路边,后被一位名为石加斋的掏粪工老人救下。而就在时传祥来北京之前,他的三哥时传珍为了补贴家用早已前来北京做掏粪工了。就这样,在石加斋等人的介绍下,15岁的时传祥在北京当了一名掏粪工。


    在当时,掏粪工是社会上最让人瞧不起的底层职业之一,掏粪工们被蔑称为“屎壳郎”“粪花子”。彼时的北京城内,地痞、流氓在各个行当形成黑势力,掏粪行当也不例外,出现了所谓的粪霸,他们划分地盘,对特定区域的掏粪工集中管理,并立下了“头一年只管吃饭,第二年起,每月发三块钱”的规矩,不择手段地对掏粪工进行剥削压榨。


    从六部口到广安门,时传祥每天推着几百斤重的粪车,来回三十多里,往返四趟。中午、晚上各发两个杂合面窝窝头,晚上睡在驴棚,地上铺点稻草当床。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掏粪运粪的经验不足,他不小心把粪便洒在路上,迎来的就是巡警的毒打。在这样的日子里,时传祥即使心中再委屈,但一想到一天几个窝窝头,还有满一年后就可以领到的工资,时传祥顿时咽下了所有苦涩,咬紧牙关坚持着。


    1938年,23岁的时传祥收到了山东老家传来的信,说是给他许了门亲事,让他提前请假回家成亲。满怀希冀的时传祥去往粪霸处请假,不料被强硬拒绝。因为时传祥无法返乡,婚礼当天,新娘崔秀庭只得按当地风俗,抱着一只黑毛公鸡拜了堂(据悉,按当地风俗,一为“指鸡为夫”图个吉(鸡)利;二为表示嫁鸡随鸡)。


    大约1947年夏天的一天,时传祥在给一名律师家掏完粪便后,天气炎热,想讨一口水喝,不曾想对方竟给他一个喂猫的碗盛水。只见水面上赫然浮着多只死苍蝇,碗底还有几个臭鱼头,见此情景,时传祥被气得眼泪直流。回到粪场后,他下定决心,向粪霸说“不干了”。不料因此得罪了粪霸,惨遭一顿毒打,最后时传祥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干着掏粪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11月15日,清算粪霸罪行大会如期举行,时传祥上台控诉了多年来粪霸对掏粪工人的种种压榨行为。种种辛酸,一朝释放。于是,时传祥由一名在过去被看不起的“粪花子”,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清洁工人。对此他高兴地说:“过去的苦难,一去永不复返了。党和毛主席搭救了我们,我们做了国家的主人!”

 

 

时传祥在工作(时传祥纪念馆供图)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土地改革的推进,时传祥老家齐河当初被地主霸占的土地重新回到了时家,家里也分了牛,住房也增加了,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此外,时传祥的母亲吴氏年事已高,他也非常思念母亲。于是,当时的时传祥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留在北京还是回老家?最终,经过深思熟虑,时传祥还是打消了回老家务农的念头,选择留在北京继续在掏粪工作上做下去。


    多年的掏粪工经历,令时传祥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针对来自社会的一些歧视,以及部分年轻掏粪工对于工作性质的自卑感,时传祥说,“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臭,怎么打扮也不香,就是放在清水缸里捞出来也是臭的。真正的香,是阶级觉悟高,好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心里头香”。


    此外,他还说,“自己心里干干净净,才能顶住那些歪风邪气,正因为过去我们最被人看不起,今天越应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做移风易俗的尖兵”。就这样,时传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掏粪工作中去,始终以昂扬的精神在劳动。


    1961年,时传祥参加了中共北京市党代会,在会上,他提出“各行各业都有接班人,我们掏粪工人也需要接班人呀!”他的这项提议受到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后来陆续分配了一些青年人来到清洁队,时传祥则被任命为青年班班长,担负起了培养青年掏粪工人的重任。


    同年,由于自然灾害的缘故,当时清洁队一部分工人返乡参加农业生产,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时传祥带领七名队员,完成了原先十七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后来,时传祥检查出严重的高血压,脚趾上还长了一个瘤子,经专家会诊,这是一个恶性肿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时传祥说,“割掉脚趾俺怎么背粪?不能背粪那可怎么成?”最终,在他的一再执着下,医生重新研究治疗方法保全了他的脚趾。


    1962年,北京第十一中学教学楼下水道堵塞,时传祥带领工人疏通完下水道后,又帮忙清理楼上楼下淌满的粪便,粪便沾满全身也毫不犹豫。有一位大爷家墙头的砖掉进茅坑,时传祥用手一块块捡出来,冲洗干净重新垒好……


    由于长期背粪,时传祥的左膀和胯骨处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他对各家各户厕所情况一清二楚,什么时候去掏粪也都是经过悉心考量,如吃饭的时候不要去,会客、周末团聚的时候不要去……以最大程度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解放后,时传祥就这样奋战在环卫岗位上劳动了17年。多年如一日的勤劳朴实、无私奉献,时传祥诠释着作为一名劳动者的高尚品质,也处处透露着山东人的纯朴直爽,踏实能干。谈到自己的坚持,他曾说,“我们要有‘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我们一人脏累,却给千百万人带来个好环境,所以我们的工作很光荣”。


    一门三代劳模


    1964年10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崔月犁来到崇文门清洁队和时传祥一起参与背粪工作。万里还开玩笑地说:“老时啊,我可是你的第一大弟子啊。”在其带动下,北京市数十名干部先后加入到时传祥的掏粪队伍参与背粪劳动,来向劳动模范学习。时传祥顿时成为当时备受追捧的“明星”,人们纷纷以能够与时传祥一同背粪而感到荣幸,时传祥的名字和事迹从此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1971年10月,时传祥被送回老家德州齐河,彼时的他已身染重病。1973年,时传祥已半身瘫痪在床,神志有时不清醒,同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切下,时传祥被接往北京治病,万里、李瑞环、张百发等都曾前往医院探望他。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因病去世,享年60岁。临终前,他嘱咐儿女,表达了两个心愿,“我干了一辈子清洁工人,你们一定要把这个班接下去”,“要实现清运机械化”。


    时传祥的小儿子时纯利是时家的第二代环卫工人,也是时家的第二位全国劳模。时传祥的孙女时新春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叔叔接下了爷爷的班,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首都的环卫事业。他从垃圾分拣工干起,后来又跟车装卸垃圾、当驾驶员等,在环卫岗位上工作了26年”。1980年,时纯利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时新春是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她17岁时来到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当采油工,后来又做过水质化验员。“1999年,油田改革发展,我就到了山东滨州胜利油田滨南社区的环卫绿化队工作。”对于这一转变,时新春表示,自己的爷爷、叔叔、父亲、姑姑都是环卫工,“没想到自己也成了一名环卫工”。“当时来到环卫队我非常有信心,但真正拿起扫帚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我深切意识到做环卫工作真的需要巨大的毅力,确实十分辛苦。”


    “当时我的叔叔给我一本书——《人生楷模时传祥》,叔叔说,爷爷有嘱托,要把这个班接下去,一定要好好工作,向爷爷学习。这本书我是流着眼泪看完的,爷爷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鼓励了我,使我在环卫工作上以爷爷为榜样。我当时下定决心,努力工作,一定不给劳模抹黑。”后来,时新春的发奋收获了回报,她先后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6年,时新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时新春已退休多年,但时家一门三代劳模的事迹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