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0-11-4 9:37:24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0月29日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这一《建议》。

 

 

  《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建议》同时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建议》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主要阐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2个部分,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阐述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等内容。

 

 

  《建议》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 聚焦|

 

 

  扎实推动 共同富裕

 

 

  根据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同时,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建议》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围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部署一系列政策: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解读|

 

 

  构建新发展格局亮出“施工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日公布,其中用一个专门部分阐释“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建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建议》从4个方面亮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

 

 

  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建议》提出,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等。

 

 

  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议》指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等。

 

 

  围绕全面促进消费,《建议》明确,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等。

 

 

  围绕拓展投资空间,《建议》提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等。

 

 

  四方面部署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规划《建议》部署的12方面重大任务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列在首位。规划《建议》对创新发展进行四方面系统部署,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其中,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我国将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将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我国将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同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根据规划《建议》,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从三个方面入手,部署了未来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体任务包括,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等。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强调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等。

 

 

  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包括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进国际传播等。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