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大中小学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

2020-7-16 11:07:28 来源:山东商报

  “劳动课”怎么上?标准来了!记者15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邹元德


  具体学时规定


  指导纲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在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指导纲要强调劳动教育途径要注重课内外结合,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


  教育内容有啥


    《指导纲要》规定,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并对各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


  小学低年级要求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中高年级要求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初中生需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普通高中学生则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普通高等学校则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平时注意什么


  除了开设劳动课的必修课程,《指导纲要》提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同时,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劳动锻炼要求,加强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