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一代又一代人铭记于心的经典旋律

2021-11-24 7:55:17 来源:山东商报

  以歌剧形式诞生,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芭蕾舞剧、电视剧等多种文艺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经典剧目《白毛女》的故事深入人心,影响一代代中华儿女。11月23日晚,随着《北风吹》的旋律响起,歌剧《白毛女》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隆重上演,让观众感受红色经典民族歌剧的无限魅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歌剧《白毛女》不断登上舞台,起到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经典歌剧永远唱响

 

  歌剧《白毛女》是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作品极富有创造性地将诗、歌、舞三者融合,从整体结构来看,将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吸取而来,让场景多变、灵活;从歌剧语言来看,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叙述方式,清晰呈现故事发展阶段;从音乐方面来看,采用了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形成独特的民族风味;从表演方式来看,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借鉴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更易于让群众理解。

 

  自1945年在延安公演取得极大成功以来,歌剧《白毛女》不断登上舞台,充分发挥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量,并起到巨大的宣传教育作用。作品中《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等经典唱段,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铭记于心的经典旋律。
  

        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歌剧《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并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提炼和加工,创造性的以歌剧为呈现方式进行改编。故事发生在1934年的华北农村,佃农杨白劳在压迫下,不得不卖掉女儿喜儿抵债,随后含恨自杀。被地主黄世仁污辱后,喜儿为报血海深仇躲进深山,因长期缺盐,浑身毛发变白,成为村民们传说中的“白毛仙姑”。八路军到来,黄世仁等被公审法办,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该剧深刻揭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同时,作品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露出这场悲剧的深刻根源,又保持浪漫主义的基调,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理想和愿望。业内评论歌剧《白毛女》“通过喜儿、杨白劳、王大春等鲜活的人物形象,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将深刻的思想主题与典型人物形象相结合,成为无数中国人心目中的经典文艺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贴合现代审美需求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刘炽、焕之、向隅、陈紫等作曲。为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原文化部于2015年至2016年组织开展了歌剧《白毛女》复排巡演、《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拍摄公映和纪念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本届歌剧节上演的作品,便为2015年复排版本。

 

  据悉,在传承经典、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复排版本进行了艺术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舞美设计简单却不失精致,同时保留了强烈的年代质感,始终与剧情发展高度贴合,并给观众以丰富想象空间。在音乐方面,老版本中的部分对白被改为唱段,同时在原基础上还增加了部分唱段,让观众可以拥有更好的观赏体验。

 

  歌剧《白毛女》不仅推动了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人才。在本届中国歌剧节上,雷佳作为第四代“白毛女”代表登台表演,为观众再次呈现“喜儿”这个经典舞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