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古稀书店的“长红”路

2021-3-27 11:22:06 来源:山东商报

    “请问您需要什么书?”“我可以给您提供帮助吗?”伴随着问询声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


    在泉城济南,有这样一家书店。它身处闹市,招牌小到你可能天天路过而不见;设施陈旧,没有现代化书城的网红元素。当你步入其中,仿若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然而,也正是它,这家已有75年历史的传统书店,通过不断自我提升,真实承担起一方读者的阅读需求,让书香浸润泉城。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刘海波

 

 

成立于1946年的历城新华书店中心店

 


    把书香刻进岁月


    位于济南历城区花园路97号的历城新华书店中心店,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国有书店。几十年来,它承担着服务历城区一方读者大众、学校和机关单位的购书、用书需求。“书店成立于1946年7月,现已有75年历史。5年前,由于历城招待所政府改造项目拆迁,临时搬迁至现在租赁的历城百货三楼。”历城新华书店经理蔡向红介绍。


    与周边印象城等现代化商厦相比,历城百货大楼镌刻着浓厚的岁月痕迹。在大楼一楼入口处,“新华书店”的金字招牌夹杂在其他大小招牌中间,如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穿过一楼的手机维修店,寻着逼仄楼梯上的“新华书店”地贴步上三楼。此时,这家一眼望到底的书店便呈现在眼前,大厅内是数十个摆满了各类图书的书架。这些油漆斑驳、略有泛黄的老式书架颇有些年头,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但与整齐码放的图书相得益彰。尽管环境稍显朴素,但书店里,前来阅读、挑选书籍的读者络绎不绝。“书店面积仅450平方米,店内拥有4.2万种图书和音像制品,涵盖文教教辅、文学、党政、少儿等诸多类型。作为济南东部地区唯一一家国有新华书店,它承担着满足历城区120万居民,特别是洪楼地区30多万常住人口购书、阅读需求的任务,同时要保证学校、机关单位的图书供给。”蔡向红表示。


    绽放在书店的“花朵”


    如今,越来越多的书店通过转型升级,逐渐演化为城市阅读空间和文化生活体验的新型场所。“和现代化综合体相比,我们书店不仅位置难找,空间也小,尤其是人多的时候,顾客体验很差,硬件条件确实有些跟不上。”历城区新华书店副经理张波坦言。


    不过,当想到“对很多居民来说,书店是必要的存在,不能因为店面是租赁的而降低标准”时,从经理到员工,大家都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读者,群策群力,积极想办法、出点子,立志优化升级。


    “为了最大量地容纳各类书籍,展示图书,尽量方便读者浏览、找书,我们把能利用的空间全都利用了起来。”张波表示,“书店的仓库也是员工办公室,有时候一个马扎搭配一把椅子,就是一个工位。也因为没有固定办公区域,所以我们是全员上岗,不设固定岗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你的岗位。一人多岗,一人多能是历城新华书店的现状,大家不仅要懂营销策划,同时得会出纳收银,甚至还得能直播带货。”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读书活动在书店开花,但因场地有限,历城新华书店中心店一直无法举办一些大型线下读书活动。为此,大家一起想办法,成功让读书活动“走出去”。蔡向红介绍,近年,书店积极走进社区,已连续两年与门店附近的洪北社区、洪家楼社区等合作,开展了各类阅读、展销活动,既推广了书店,增加了销售业绩,又加强了书店与周边读者的联系,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除了“挤空间”和“走出去”,书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升级。“2017年,我们建了第一个读者微信群,用于发布活动信息,预订书籍等,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负责微信群管理的店员赵颖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受众,2020年初书店又组建了专门的教辅群和活动群,分别用于销售教辅类书籍和线上活动的组织、举行,“目前书店微信群成员达到1500人,其中包括许多外地读者。网络社群营销已经成为书店经营的一条新路径,书店会给读者社群订购的书籍提供包邮服务。如果是附近社区居民的订单,我们员工也会直接送货上门,尽量为读者们提供更多便利。”


    张波告诉记者,在书店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书店近3年的销售额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尤其去年,即便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书店全年的销售码洋依然达到了810万元。

 

 

赵亚楠(左)和同事们调货中


    用温度催生出黏度


    书店面积小,为了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工作人员就尝试着从细微处打磨它的特色。了解时事热点和进行市场调研是书店选品工作人员每天必做的功课,书架上的一本本书籍,都是他们精挑细选、仔细比对后上架的,“这本书我跑了好多家书店都没找到,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我们是导师推荐来的,无论多小学科的门类,只要是学科经典,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些读者表示。


    就是这样一家营业面积小、环境简陋的书店,却深深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忠实读者。蔡向红介绍:“经营一家传统书店是一份很特殊、也很荣幸的工作,我们和读者们一同见证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读者们对书店的执着和信任。”她回忆,曾有一位读者,从40多岁开始坚持每日来书店“打卡”,“这位先生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要来书店读一会书,风雨无阻。他来的多了,对一些书籍的摆放位置甚至比新来的员工还要熟悉。新员工有时候找不到书,还会请他来帮忙,他也被我们亲切地称为‘编外员工’。这位先生对阅读的执着,让我们感动的同时,也督促着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为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以尊重换尊重,以真心换真心。营业70多年,生活、工作在书店附近的居民对书店都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尤其是老年人。书店搬迁到现址后,有些老人体力不佳,上来三楼后要先在门口的凳子上休息一会。之前有一位老人,几乎每周都会来书店买书,而且每次都会买很多书。因为书多且重,他就让店员帮他把书装进袋子里再挂在脖子上带走。后来,和老人熟悉了,有店员问老人为什么要一次买这么多书,老人回答:“趁着现在还能走得动就想多买点书攒着,以后要是生病走不动了,在家里躺着时还有本书可以读一读。”


    “听完老人的话,我们都鼻头发酸,大概‘嗜书如命’也不过如此了。”蔡向红表示,后来,每当老人来买书,店员们都会坚持帮他送到家。


    书店人的成长家园


    读者们对图书的热爱,对阅读的坚持,也正是书店员工们数十年坚守的原因之一。


    “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成长。”2017年毕业的赵颖已在书店工作4年,任职营销管理岗的她,至今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工位,即便如此,她依然深爱着这份工作,“上学时我的专业就是文学类,而且从小我就对书籍非常感兴趣,虽然现在的工作环境和现代化书城没法比,但能够帮来店里的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书籍,能够帮助微信群里的读者解决购书难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信息技术岗的能铖苗是一名90后商科毕业生,负责书店的数据整理工作。尽管所学专业和图书没有直接关联,但她依然深深爱上了在书店工作,“我们的书店是一家比较特殊的、传统的书店,能让我回忆起小时候在书店里看小人书的感觉。这里就像我们的家,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跟着同事们我也学会了书籍整理和归类。有时候我的工作做完了,就和大家一起值岗,去和读者交流,帮助他们选书。”


    门店经理赵亚楠,是一名退伍军人,工作10余年的他,从最初并不熟悉书籍到如今深深爱上书籍。他说:“对书店工作从不了解到慢慢熟悉的过程,是培养我服务意识的过程,也是让我爱上书的过程。现在的我,经常会很迫切地想要帮助读者找到他们需要的图书,如果店里没有,就想尽办法帮他们找来,这是我作为一名书店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