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共和国的红色丰碑”公开课第五讲开讲

2021-7-12 8:23:45 来源:山东商报

        7月11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承办,《山东商报》社等协办的“共和国的红色丰碑”尼山书院红色经典公开课迎来第五讲,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从时代性和超越性两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旗谱》超越时代的独特魅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实习生 王宇琦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阐述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红旗谱》的魅力

 

       广阔见解

 

 

        《红旗谱》是著名作家梁斌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首版于1957年。小说以朱、严两家三代农民同地主冯老兰父子两代的矛盾斗争为主要线索,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2019年9月23日,《红旗谱》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丛新强介绍,《红旗谱》有三部曲,分别是《红旗谱》《播火记》和《烽烟图》,为大众熟知的是第一部《红旗谱》。《红旗谱》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性,在众多红色经典作品中极具标志性,作品一经发表就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阅读文学作品、进行文学批评研究时,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顺从作者明示的意图去理解,而是要超越作家设定的思路,形成更广阔的见解。”丛新强表示,从作家角度来讲,作品发表后即交付给了读者,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不会完全如自己所愿,有可能产生偏差。比如,读者会对文本进行专属的解读,甚至读出作家没有意识到其表达的问题。虽然读者接受效果或许与作者伊始意图表达有所不同,但正因为阅读与创作之间的距离,让文学作品的呈现更具有丰富性与魅力性,甚至有时候这种反差越大,作品的表现效果可能会更好,读者也会有更大的收获。“鉴于此,我们也应当用这样的思路来阅读《红旗谱》。”

 

 

         时代缩影

 

 

       《红旗谱》是农民革命非常有代表性的文本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朱老忠这个农民英雄形象,当然,他也是作品的核心形象。通过朱老忠,作者展现出朱、严、冯三家之间的巨大阶级矛盾。朱老忠从个人反抗走向自觉斗争,从家族仇恨走向阶级解放和斗争的道路,其中也展现了农民的思想成长过程。

 

        丛新强表示,朱老巩、严老祥作为小说中第一代农民形象,自己并没有阶级意识,他们的反抗是生存性的,第二代朱老忠开始逐步有了反抗意识,也在思考如何让农民从反抗走向解放,明白农民解放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代农民运涛、江涛等则直接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并走向革命。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绘,《红旗谱》展现了中国农民思想不断的转变,也展示出社会进步中时代的缩影。

 

 

        文学超越性

 

 

       《红旗谱》在描绘革命斗争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是在讲革命道路。也很自然的融入了农村生活、风土人情,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持斗争的伟大精神,丛新强表示,所以《红旗谱》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超越性,“我们今天仍然能在作品中读到强烈的民间性,这也说明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文学超越性。”

 

        此外,除了朱老忠,丛新强认为,作者梁斌对其他人物的塑造也非常鲜明,各具特色。可以说,《红旗谱》不仅仅是一部红色经典,它还融入了中国社会中许多其他因素的力量关系。他说道:“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形象也不是单一片面的,而是复杂的。历史的前进不是某一种单一力量促成的,而是多种复杂的力量在进程中相互制衡补充的,在共同推进下前行。”

 

        最后,丛新强表示,读者在阅读经典文本的时候,要注意多种力量的表现,不能忽视边缘性力量存在。否则容易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无法全面的、发展的看待历史中的人性。而坚持对文本的全面、细微的阅读,正是《红旗谱》在今天看来仍然有时代性与人性的永恒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