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出版上市

2021-7-31 10:50:44 来源:山东商报

        从高原深处巍峨壮美的山川,到陆地边缘一望无际的海面,从塞北狂风席卷的雪花,到南国温暖如春的艳阳……这些极富地域特色的风景绘成一幅祖国壮丽山河图。那么,祖国到底有多辽阔,大自然的景色究竟有多壮美,不同气候下植被又有何种差别……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栓科主编的《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一书近日出版,作者们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述,在知觉、视觉、功能三个方面,引领孩子走遍中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让孩子更立体地认识祖国画卷

 

        有专家分析,7至12岁是儿童到少年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他们会主动尝试了解附近区域,比如居住环境中的花花草草变得格外神奇,未知的大千世界也吸引着他们的极大兴趣。可以说,此时的儿童有着极强的拓展力与开拓精神。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是一套为青少年(7-14岁)量身打造的中国地理通识读本,按照自然地貌、季风、干湿等把中国划分为8个自然地理单元,包括《青藏·地球第三极》《西北·文明交汇处》《西南·多彩民族绘》《华中·千载富饶乡》《东南·岭南山海间》《东北·冰火黑土地》《华北·华夏中原起》和《海疆·广袤蔚蓝色》。


        “出版一套这样的科普书是中国国家地理多年的愿望,给世界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让年轻人以大格局、综合视角的新方式感受理解中国。”关于新书,李栓科通过出版方回复记者。他认为,因为基础的地理知识会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世界,逐步建立的地理思维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地关系,从而具备能力去理解和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为中学的学科学习打下基础,“等孩子上了初高中,正式接触地理这门学科时,就不会因陌生和不得法而担心学不好了。”


        基于这样的思路,李栓科及主创团队从孩子的需求和认知规律出发,策划了《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套书。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显著。作者们就根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依据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群落等自然地理要素,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中、东南、西南、西北和青藏7个自然生态地理单元,再加上中国的海疆,每个单元一册书,从地理概况、行走路线、相关知识点的角度,介绍每一个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人文历史等,将科学知识与趣味故事相结合,让孩子在家中就能体会到“日行万里”的快乐。

        
        “在知识点的角度,我们从中国地理万象里面,筛选出最应该让这个年龄段孩子了解的地理要素、地理现象、人文奇观、风物习俗、野生动植物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李栓科表示。在获取地理知识、习得地理思维后,孩子们可以从更广阔的学科格局去观察脚下的土地,“在这个过程中,祖国画卷更加清晰、立体。”

 

        “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架构

 

        近年来,随着童书市场的繁荣,童书品类越来越多,百科类童书并不稀缺。


        “和常规百科类图书有所不同的是,《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套书更加关注综合应用能力,在体系架构上,兼顾‘点、线、面’的结合,以便让孩子形成知识架构,串联起从不同渠道获得的各种知识,进而学会用知识去理解并解决问题。”李栓科说道,例如,从1S、2R和3B三个板块呈现地理学的综合体系。1S指的是SUMMARY(概要),在每本书的开端,作者带领读者将视角升高,从整体观察这片区域,以其所处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人文历史为参考要素,提炼这个区域最核心的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可能原因,最终形成一个带着思辨精神的区域概说。2R指的是两条ROAD(线路),在书中存在两条富有体验感的行走路线。通过图书,孩子首先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徐霞客之路、青藏铁路等线路上“行走”,了解线路基本情况。随后,孩子可以“穿越”线路本身,到达它们背后的区域,了解这片土地重要的城市和世界遗产,感受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的变化。在浸入式的阅读中,孩子能够理解更鲜活、更真切的中国。


        “3B指的则是Box(盒子)、Basket(篮子)、Bag(袋子),通过这三种容纳方式,图解呈现拓展知识。Box是知识盒子,这部分讲解单独的事物,是知识点的纵向加深;Basket是博物篮子,这里会介绍同类型的事物,是知识点的横向加宽;Bag是问题袋子,用问答的方式展开话题,用来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逻辑问题。”李栓科表示,这三种知识拓展板块,以小专题的形式整理不同方面的知识点,穿插全书之中。同时,图书中的科学插画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相关信息更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孩子对事物建立更具象的认知,更有兴趣去主动探索求知。

 

        地理研究的是最实际的问题

 

        在李栓科看来,地理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今年高考地理、语文学科的试卷中,‘圩田、环保、中国气候、热融湖’等众多地理相关知识进入考卷。地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考卷中的试题,地理科学中传递的人地关系、地理思维与我们的处事、选择息息相关,从学会到会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地理研究的是人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最实际的问题。人的一生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婴儿呱呱坠地,最先感知的就是自然界温度、湿度;长大后在出门前要关注阴晴冷暖;如果需要远行,更要根据气候、环境规划出行线路、日程,并准备适当衣物。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就需要一直同地理要素建立关系,并且只有了解这些地理要素,知道其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地理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一个需要对许多信息综合分析,再将信息融合,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则是地理思维。“如要给地理思维下个定义,大概可以说是一套用综合的视角和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理解世界的方法。”李栓科认为。而在培养地理思维的过程中,孩子会首先明白一些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建立起地理思维的基础;随后,孩子不断地应用这些原理、规律,并尝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内化形成思维的过程。李栓科相信,《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套地理思维方法,帮助孩子用地理思维来丈量和观察脚下的土地,感受多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