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乡村教师夫妇创办公益书院

2021-8-2 7:51:54 来源:山东商报

  “我们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能有这么一个去处:有书读,有地方玩,同时能够安全地度过假期,而且是免费的。”2013年,在潍坊高密的冯家庄村,一对乡村教师夫妻把自己家改造成一家别致的公益书院,面向村里村外的孩子们开放,成为当地孩子们假期课余时间里备受欢迎的好去处。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书法、学篮球、学手工……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知识。如今,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每年都会分批前来书院支教,带领孩子们看到了更为宽广新奇的世界。这家名为“宝德”的书院,也成为高密市打造的“百姓学堂”的重要教育阵地之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通讯员 薛玉磊 发自高密

 

李济远和单美华把自己家改造成一家别致的公益书院

冯家庄村的宝德书院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得到关爱本版图片 记者 许畅 摄

 

        “为孩子们做点事”
  

  在水波荡漾的胶河东岸,冯家庄村的一栋平房里,十几名小学生正在上着绘画课,几名来自青岛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一旁缓缓地踱步,不时俯身指导着……这里是宝德书院,是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李济远和单美华的家。

 

  宝德书院大门上贴着对联,“冀北诗书第,陇西礼乐家”。李济远说,这是他们家族的一副对联,“我们以礼乐传家,诗书继世。”迈进门去,书香扑面而来。各类书籍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单美华说,“一开始是我们自己买书,后来市文旅局每年也给配书,还有爱心人士的捐赠,现在大约有1.8万多册了。”

 

  李济远今年44岁,比妻子单美华小4岁,两人都是当地中学的语文老师。2019年,他们的儿子考上了济南一所大学的公费师范生。2013年7月,夫妻二人决定把家里的南屋腾出来,置办书本等物品,免费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读书的地方,“有学书法的、学英语的、学手工的,还有学篮球的……”

 

  后来,来到这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上百人。原本二十几平的屋子根本不够用,他们便把家里其他房间也腾了出来,把4间房子打通建成一个多媒体教室,当地关工委帮忙添置了投影仪。“我们现在住在我二叔家,他搬到胶州去了,大学生志愿者们住在我三叔家。”李济远说。

 

  宝德书院的南屋,是李济远和单美华在家里最初开辟出的读书场地。单美华指着那台有些老旧的空调对记者说,家里的第一台空调就是给孩子们安的,“这个房间当年就是我们的婚房。你看,那个窗帘的挂钩还在。”如今,这间屋子的中央摆着一张大桌子,各种书籍摆满了一面墙,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也可以做一些手工。

       “做了点小事”
  

  提起建立书院的初衷,李济远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就是,“实际上就是做了点小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事。”李济远告诉记者,他的祖上曾在村子的中间区域建过一个私塾,名字就叫“宝德斋”。现在,他在家谱和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中知道了一些故事。“过去我们祖上能做这样的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做一些服务乡里的事情。”

 

  2013年“五一”假期,村里一个孩子在胶河边玩耍时发生意外。“那一天李济远回来挺难受的。”单美华告诉记者。“我们不想让悲剧再次在身边发生”,李济远说,“我们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能有一个去处,有书读,有地方玩,同时能够安全地度过假期,而且是免费的。”单美华说一开始家长们有些怀疑,“不太相信是免费的,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发现老师们认真教,也不收钱,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外村的孩子也有送过来的。”单美华说。

 

  如今,作为高密市打造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的“百姓学堂”阵地之一,冯家庄村的宝德书院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得到关爱,解决了诸多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咱就是个普通教师”
  

  当初,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们买书,从小很少干农活的李济远承包了一块地,夫妻俩在工作之余,靠种地来获得一些收入。“上午在学校上完课,下午回家带领孩子们学一些东西,傍晚6点钟背上喷雾器去地里打药。”这样的忙碌生活差不多过了将近3年。

 

  在被问到在村里办书院的感受时,李济远说,“我办这个书院,只有一个苦,剩下的全是乐。看到有的孩子沉迷手机、电脑游戏,而又无能为力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李济远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希望更多的孩子爱上读书。”

 

  冯家庄村的张明磊今年9岁,从一年级开始就到书院学习,“今年秋天,我就上三年级了。”他告诉记者,“上书院后,我们学了《论语》、经典小古文、太极拳、九五拳、竖笛、电子琴、快板等等,我读了许多书,学到了许多知识,每天都很快乐。”12岁的张文程马上就上六年级了,同样在一年级就来到宝德书院学习。“在这里,我读了许多书,还是书院和我们班级的图书管理员,几乎每天都从书院里帮同学们借阅图书。老师教育我们,要向志愿者们学习,我长大后也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张文程说。

 

  “忙碌着,快乐着,幸福着。”回首过去的8年时光,李济远感到责任重大,“我希望这件事越做越实,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孩子有人教,有书读,学习更多的技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这是我最大的期望。”

 

  他告诉记者,“我们践行的理念是‘知行合一’。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红色经典,而且践行公益,比如组织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卫生工作,去敬老院孝敬老人,参与村里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敬老活动等。”

 

  “市妇联、团委、关工委、纪委、文旅局、教体局等部门领导知道我们在做的这件小事后,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有这么多人在帮着我们做这件事,到头来很多荣誉全都加在我和我媳妇身上了,说实话我还是挺惭愧的。咱就是个普通教师。”
  

        “一个好汉三个帮”
  

  “2014年,我们和青岛农业大学组织‘手拉手’志愿活动,第一批来了6位大学生志愿者,现在已经陆续来了十几批了。”单美华说,今年第一批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硕士、博士志愿者刚教完,“7月27日来了第二批青岛大学的本科生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志愿者来了之后,一些家长觉得大学生来支教挺不容易,看孩子的同时也顺便带些肉、菜、水果过来。”

 

  在宝德书院,记者见到了大学生志愿者上官士博和李若愚。上官士博是枣庄人,7月6日便来到高密支教,“我们团队有四五个来自山东,还有来自广东、新疆的同学。”上官士博告诉记者,“我觉得宝德书院无论对于小孩子还是大学生,都能带来很多帮助,能学到很多东西。”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李若愚说,这是他第一次带队支教,“我们来支教除了教课,也是用自己的方式带给孩子们关怀,带他们领略更加广阔的天地。”

 

  如今,在宝德书院的影响下,已经陆续建起了8个志愿服务分站点。“好多人都在我们这里做过志愿者,和我们一样有着关爱儿童的想法,回去后他们也成立站点开展志愿活动,服务周边的孩子”,李济远表示,“我觉得现在这种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争做好人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书院不断有分站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