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群电影“发烧友” 把放映厅当半个家
![]() |
这是2011年12月初的一个傍晚,尽管才下午五点半,但天色已经全黑,80后姑娘杨荣从单位出来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样往家赶,而是去了位于花园路海蔚广场的一家西餐厅,不过到了餐厅后她没有叫东西吃,而是直接上了二楼的放映厅,其时,那里已经坐了不少人。
生活中,很多人会约恋人、家人去电影院看电影,对他们来说电影就是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但是对杨荣这些电影发烧友而言,去电影院或者闷在家中用电脑看电影显然不过瘾,他们会随时关注各个主办方发起的主题电影活动,每天去放映厅看电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记者 冯云云
一个大屏幕一个投影仪 不同主题的电影轮番放
从事环保工作的杨荣一直就爱看电影,但是之前多是自己在家看,偶尔会去电影院看,后来从豆瓣上看到有些同城的组织发起了观看主题电影的活动,她尝试着加入这个圈子,并且很快就融入其中,“虽然有些电影在电脑上也能看,但是看大屏幕的感觉完全不同。”
杨荣说一开始大家并不认识,多是在豆瓣网、人人网看到主办方发出的消息后,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过来的,但是电影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一群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在一起,很快成了朋友。
记者了解到,在济南爱看电影的小组聚集的地方以西餐厅、咖啡厅居多,活动多是店家发起的,也有专门的放映厅,不过有的店家设了最低消费,有的观影需要缴纳场地租赁费,大部分人在不同地方尝试过之后,最终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固定在一个场所看电影。“只要晚上没安排,一般下午五点半下班后吃点东西就会赶到放映厅,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窝在沙发里暖暖和和的看个电影,顺便跟大家交流一下很好。”
记者来到历城区海蔚广场我的沙龙·西餐厅二楼时,25平米的放映厅感觉像是到了朋友家的客厅,一个大屏幕,一个投影仪,沙发茶几,还有多个坐垫。
“一般情况每天只放一部电影,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的六点半开始放,大多数电影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看完之后不着急回家的还可以跟其他人进行交流,如果说去影院看电影更注重音效、大屏幕的视觉效果,来放映厅看电影的人,注重的是思想上的碰撞。”餐厅的店员边文杰说,电影不会随意放,每一期都有主题,放映之前会经过多次甄选之后把相同主题的好电影放在一起接连放映。这一周店里播的是爱情主题电影。
记者发现,在很多电影放映厅内,没有网络,只有图书和大屏幕。主题电影放映的主办方说,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从网络世界脱离出来,享受与人面对面真实交流想法与观点这种愉悦经历。
发烧友年轻人居多 一部电影看了11遍
山东大学英语与国际政治专业学生曾海波也是主题电影观影活动的常客,他说自己从上大一开始就爱看电影,喜欢看一些能够反照生活的电影,有一段时间他酷爱搜集各个国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电影,比如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捷克电影《柯利亚》。
“看这些电影的感觉特别美妙,像是在旁观别人的生活,而那种生活是自己以前甚至将来都不曾体会过的。”看完电影总要找人分享观影感受,但是曾海波发现自己喜欢的电影类型,身边的朋友不感兴趣,慢慢的他发现济南有不少这样的观影圈子,在这些圈子里总会碰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边文杰告诉记者,西餐厅自开业之后就一直坚持做一些文化沙龙,主题电影的放映占了很大比重,从一开始的宫崎骏电影系列开始,就吸引了相当多像曾海波这样的观众,现在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圈子,圈子里有大学生,有已经工作的人,不过他们有共通点:大多数是年轻人,爱逛豆瓣网,颇具文艺气质,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人生观,看完电影后会因为某一情节受触动而相互交流。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能定期拿出时间来到放映厅看电影不容易,除非对电影有着无比的热爱。”边文杰说,不少人碰上自己喜欢的电影,还会把电影借回家重温情节。
大多数时候,放映厅内播放的电影都不是当下最热的商业片,而是被很多人认可的精品电影,有些影片在国内甚至没有被宣传过,从一般的途径也看不到, “不少学校的老师、小店店主都会过来看,还有从经十东路上赶来参加观影活动的朋友。”圈子里的人,大多都看过几百部电影,说起各种类型的电影如数家珍。对电影发烧友来说碰到爱看的电影,会一遍一遍的看,曾海波就把《天堂电影院》看了11遍,《阿甘正传》看了7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电影资源更新靠大家 一贡献就是几十部
记者在该西餐厅二楼的放映厅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碟片摆在一起,“10月份发起了13个豆瓣活动,电影是主线,资源是不断在更新的,有些是我们自己珍藏的,有的则是发烧友们送来的。”
边文杰说,现在店里两个电脑的500G硬盘全放着电影资源,还有很多张碟片,电影资源的更新需要大家合力,很多人喜欢拿自己爱看的电影来推荐给大家,“前几天就有个女生贡献出了自己珍藏了好多年的几十部电影碟片。”
店里不忙的时候,边文杰就会跟其他店员一起甄选电影,确定下期的放映主题,“有时候主题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有的时候则是根据小组成员的需求来定的。”国庆节七天假期,放映厅里一天放一部宫崎骏的电影,从晚上七点开始,到九点结束,大受欢迎,沙发上都坐不开了,就铺个垫子直接坐在地上。
除了庞大的电影资源,放映厅内无拘无束、轻松自在的家庭式氛围,也是很多发烧友愿意聚在一起的原因,有些人甚至在不忙时赶来义务帮忙,也会给店里带来一些配饰,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
做电影摄影工作的董立铮也是圈子里的一名成员,他喜欢看战争片、灾难片,以前看过很多部电影,但是多是从工作的角度看的,自从融入这个圈子之后发现,在家里看电影还不如在沙龙跟一帮朋友一起看电影感觉放松,“我们都不喜欢学院式的观影小组,非要带着某个问题去看电影,其实这个放映厅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各种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年轻人居多,自然随意的感觉,就像半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