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件演变成娱乐事件
这多少有些无厘头的黑色幽默
但是,2011年,真的有很多文化事件
被演变成了黑色幽默
现在,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些黑色幽默
故宫遭遇十重门事件
背后的管理乱象
●【事件概述】
毫无疑问,如果要评选2011年文化界大事件的话,故宫的十重门一定会从容入选:从5月份发生被盗案到8月份古籍善本丢失,故宫一直“真相不断”。
2011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由此打开了故宫今年遭遇的第一重“失窃门”。
三天之后,北京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抓获,部分展品被追回。5月13日,故宫博物院有关负责人来到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但是锦旗上却将捍祖国强盛写成了“撼祖国强盛”,“错字门”也因此得名;随后央视知名主持人又曝光了故宫建福宫高级会所一事;自此之后,故宫便陷入了“墙倒众人推”的局面当中,鉴定导致文物损坏的“哥窑门”、文物被毁隐瞒不报的“瞒报门”、遭到水淹的屏风门、私自拍卖书札的拍卖门、私分门票收入的封口门、私设门票的“门票门”和丢失古籍善本的“古籍门”。
从“失窃门”到“古籍门”,故宫今年的“门”真是这道关了那道开,好不热闹。
当道道“大门”被打开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国人心目中如此神圣的故宫,日常管理竟存在那么多问题。连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都不得不承认,“十重门”暴露了故宫平时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缺陷、漏洞和不到位,向公众诚恳致歉,并承诺打破故宫的封闭状态,与外界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保证公开透明。
●【记者点评】
或许很多人都把故宫十重门当做一个墙倒众人推的经典案例,但是在记者看来,故宫十重门只是理所当然的“还债”,如果其管理依然混乱的话,那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十重门事件还会重演。因此,如何管理好故宫,成了当前故宫领导们必须正视解决的问题。
作家起诉百度文库
搜索引擎成“销赃市场”
●【事件概述】
“3·15维权日”,50位作家联合署名发表《三一五讨百度书》。在这封贾平凹、刘心武、麦家、韩寒、郭敬明、李承鹏、当年明月、方舟子、南派三叔、李银河、石康等人联合署名,慕容雪村执笔的《三一五讨百度书》中,作家们严词声讨百度文库。
事实上,早在此之前,百度文库就曾与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网站盛大文学发生过版权纠纷,作为国内点击率最高的百度,本是搜索引擎,但是百度文库却收录了大量的作品供读者免费网上阅读,而这些可以免费阅读或下载的作品,则成了盗版商们的天堂,他们纷纷在百度文库里下载作品然后私下里印刷。从某种角度上说,百度文库成了最大的盗版书提供基地。
3月22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等多家机构在京联合发起“出版界反百度侵权同盟”。24日,几方就侵权一事举行谈判,但谈判很快破裂。26日,北京市版权局指出,百度所为“已涉嫌构成违法出版行为”。百度随即发表正式声明,对“百度文库产品在前期的运营过程中伤害了一些作家的感情”表示歉意,但此举并未获得“反百度侵权同盟”代表的认可。
5月10日,盛大文学诉百度侵权案一审宣判,百度败诉。16日,第一个以个人名义起诉百度维权的作家朱金泰与百度方面达成了和解协议,并获得了2万元人民币的赔款。
9月,百度关闭了文库文学类别,宣称要通过阅读开放平台与版权方实现开放共赢。11月初,韩寒、慕容雪村等4位作家分别起诉百度,要求关闭百度文库,公开道歉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而就目前看来,双方的矛盾仍会继续下去,电子版权怎么搞,如何搞已经成为了矛盾的焦点之一,究竟是双方“携手发展”,还是“各走各路”,仍无法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之前百度文库的方法,确实侵犯了作家们的版权。
●【记者点评】
乍一看,作家们与百度文库之间的矛盾,源于经济利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国人对于版权的保护和尊重的意识相当薄弱,这也是为什么百度文库能够横行无忌的盗版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保持沉默,那么也许下一个被侵权的就是你。
中国进入草根明星元年
国人的草根情结进入“主流化”
●【事件概述】
所谓的“草根文化”,是指伴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解放、意识观念的革命、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等逐步展现引发的创新形态、社会形态变革及其带来的社会大众道德观念、爱好趣味、价值审美等变化,出现的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民间产生的大众平民文化现象。
2011年,或许应该是中国的草根明星年。年初,草根表演者就在各大春晚上火了一把。“西单女孩”任月丽、“旭日阳刚”组合和深圳民工街舞团集体亮相央视春晚,观众为之叫好。慕容晓晓、龚琳娜等网络红歌星,成了点击、收视排行的新宠。年中,参加“中国达人秀”比赛的安徽大妈蔡洪平将世界名曲自编成“送你葱”的卖菜歌,一夜走红,被网民亲切地称为“菜花甜妈”;来自广西农村的大学生卓君,因为精湛的霹雳舞技,夺得了“达人秀”大赛的冠军……
草根明星的火爆看似偶然,实则是一种必然,当人们厌倦了影视圈里大腕们的是是非非时,草根明星以他们的质朴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天空,他们的所作所为,之所以可以吸引大批的粉丝,则是因为一种特殊的共鸣,专业人士在专业圈子里成功并不是新闻,而非专业人士在专业圈子里做出成绩才是吸引人们的焦点,励志是他们的标签,而质朴则是他们的招牌。
草根明星当然不是今年的产物,早在多年前,超女快男的火爆,事实上早在五六年前兴起的超女快男们,就曾是草根文化兴起的标志,而当年的草根明星们,如今大多已经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已经摘下了“草根明星”的帽子,无论是李宇春、张靓颖还是周笔畅,大多有了一个较好的归宿和发展。
而今年的草根明星们,是否会像他们的前辈那样,走上星光熠熠的星途,这还有待验证。
●【记者点评】
草根明星在2011年广受好评,是百姓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一种表现。通过互联网、电视等门槛较低的大众传媒,普通人的文艺才能拥有了更广阔的释放空间。2011,是一个属于草根明星的年份。
名作家的
影视作品走红
文学界另类变身影视圈熟客
●【事件概述】
2011年,不少知名作家们因为影视作品而再次走红。
事实上,知名作家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这种事情,在中国并不鲜见,从早期的《手机》、《天下无贼》到后来的《媳妇的美好时代》、《男人帮》,以及现在正在热映的《金陵十三钗》等等,中国作家们触电影视圈的事情数不胜数。
而今年,最引人关注的则莫过于严歌苓的同名小说《金陵十三钗》被张艺谋搬上荧屏,这部颇为悲壮的电影,一度让无数的影迷流下热泪,而对于人性细致入微的观察,则让严歌苓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对象。
严歌苓的成功并非偶然,12岁参军,在文工团跳舞,20岁赴战场做战地记者,25岁退伍时成为军旅作家,31岁放弃已取得的声名地位,赴美留学,嫁给美国外交官周游诸国,成为知名作家和好莱坞编剧……
这些经历成就了如今的严歌苓,也让她体会到所谓“为写作体验生活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实际上就是要生活。”
除了严歌苓之外,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温故1942》也被冯小刚导演相中,正在拍摄之中。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是两人2011年的共性,而且这两位如今都是影视圈的熟客了。他们的成功有着一个共性,不羁之风。严歌苓不在乎诺贝尔文学奖,说话带刺,却句句在理;刘震云呢,他对小人物的刻画,来自日常的幽默,他时常穿的中山装,都显得不羁而酷性十足。
●【记者点评】
有才华的人,往往可以忽视规则,因为他们的实力足以让他们无视规则,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这些作家的作品能够成为剧本模板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