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山东新闻网
读我网 > 首页 > 周刊 > 精读杂志 > 正文

倾听你,体认我

2011-12-27 09:10:00 来源:山东商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贾平凹、席慕容、于丹、刘心武、池莉、傅佩荣……这些成名已久的重量级作家在推出新作之际有何感悟?那些或深沉、或明艳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精彩程度不亚于作品本身,希望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贾平凹、席慕容、于丹、刘心武、池莉、傅佩荣……这些成名已久的重量级作家在推出新作之际有何感悟?我们将那些采访实录中的精彩片段呈现给读者。那些或深沉、或明艳的作品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精彩程度不亚于作品本身,希望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本版稿件 采写整理 记者 张晓媛】

  贾平凹

  作品:年初,贾平凹推出长篇小说《古炉》,第一次直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最大的历史运动。

  语丝:《古炉》是我在还有两年就60岁时创作的,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因为创作的过程非常艰难,我写得很慢,折腾了两三遍,往往写完一遍觉得不行,又从头再写,《古炉》67万字,但我写下来有几百万字。

  事情过了四十多年,慢慢回过头来看,就比较明白一点。再带着几分血腥去控诉没必要。一场大风一样,风刮过来以后,小草和大树都在摇,人和东西也在摇,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很冷静的来写,才能写的很真切,写的真切以后才能把后面的想法表现在里面,才能挖掘的更深一些,如果控诉性的写法,只是回过头骂这件事情,骂完也就过去了。

  人在极度孤独的情况下,和动物对话是救赎心灵的方法。周围的环境就隔绝了,没有人到他跟前来,狗尿苔就是孤独到和猫狗猪牛说话。你看现实生活中,好多孤独的老太太自言自语,因为没有人和她说话。狗尿苔这个人在特定的时期,从某些角度上讲,他也有我的一些影子,当时的一部分影子。用狗尿苔的眼光去看世界,不是为了回避什么,而是这样更符合我自己的视野。

  只有在人性、人的问题上多深究一点,才可能把这个事情写得更透一点。写得一定要缓慢,因为在基层的那种生活很无聊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围绕,然后爆发。写作过程中作家最难把握的就是节奏。我关注的是,个人的恩怨、纠结,小仇小恨、是是非非是如何体现在人性的舞台上的。我的情结始终在当代,我的出身和我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我的平民地位和写作的民间视角,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

  刘心武

  作品:2月26日,北京西藏大厦,刘心武推出《刘心武续红楼梦》。自揭秘红楼肇始,面对多少争议甚至诋毁,刘心武义无反顾。

  语丝:有人说我要重写,没这回事。曹雪芹的《红楼梦》是经典,一字都不能动的,我怎么可能重写?

  已经有人接这个臂,他接得不好,那么允许不允许有人试一试,能不能接得比他好一点?如果说,80回的《红楼梦》是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接臂维纳斯。高鹗接得,刘心武接不得?

  1981年,我40岁,当时的老作家端木蕻良是69岁,他热爱《红楼梦》,当时在撰写曹雪芹的长篇小说。他有一天拄着拐棍跟我说,心武,我想续写《红楼梦》,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出来。自此,我在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

  有些作家说,清朝有很多人续写《红楼梦》,都没有成功,你为什么要做?清朝的30多种《红楼梦》都是从高鹗那120回往后续,跟我想续的《红楼梦》完全是两回事。现在我是不自由的发挥,带着镣铐跳舞,这比喻虽然难听,但是我能接受。这个镣铐不是别人强加的,是我自愿的。

  我没有红学研究的专家身份,也没参加红楼梦学会,但我也是一种存在。我续《红楼梦》的原因不是为了创造个人价值,是向曹雪芹致敬,希望能引导更多人去读现在传世的前80回,进行文本细读。有一点我敢说,就是我对曹雪芹的崇拜情怀,点点滴滴都渗透在我的文本里。

  席慕容

  作品:11月,席慕容来京,携手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最新诗集《以诗之名》,这是她的第七部诗集,收录了最新创作的五十多首诗歌。《以诗之名》在海峡两岸基本上同步上市,同步出版,这也是她诗歌出版的第一次。

  语丝:我现在写诗,更像是一种回望,一种对自己的整理。我只是个唤醒者。诗歌自己活下去,我只是一个提醒的人。

  蒙古辽远的土地、族群和文化是一个非常深的世界,在诱惑我一步一步往里走进去,所以我像婴儿一样的回到原乡。族人中有的学者教给我我书里的历史里的知识,有的就是牧马人、牧羊人,给我关于自然的一切常识和规则。我在作家出版社出了两本关于蒙古的散文,一本叫《追寻梦土》写前十年,《蒙文课》是我后十年写的,都是我回到老家后写的散文。刚开始我不懂语言和文字,相当于没有学籍和课本,只能远远观看,后来族人说准我当插班生了。二十多年的经历,本来我以为自己算是大学生,可以毕业了,但我发现还要补修很多学分,当重修生。

  有个朋友说我很诡异,他说,台湾很多外省人第二代也是没故乡的一代,顶多看一看老家、修一修祖坟,你怎么20年还不断回家?其实是蒙古高原的土地、文化一直在吸引着我。

  大家都说记得《一棵开花的树》,其实是因为每一个读者的生命里有那个东西,我只是一个提醒的人。至于感悟,也许年轻时是一种,50多岁是另外一种。这都是诗歌教我的事。刚开始人家问我关于作品的事我都不回答,至少在《七里香》的时候我不会回答。诗歌本身是有生命的,写出来以后,其实和诗人没什么关系。

  于丹

  作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于丹三年磨一剑,于国庆期间推出新作《于丹趣品人生》。在北京采访时,她坦言,参不透是人生的味道,新书将从琴、酒、茶入手,“用休闲的方式找回自己”。

  语丝:当我讲完了《论语》、《庄子》这些先秦思想的精华之后,我一直在想要找到一个什么样的载体才能够在生活里被人们喜闻乐见。它必须是中国式的,是从东方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必须是低成本的,门槛要低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在一盏茶之间入归山林,这是中国人的仪式,其实就是喝一杯普普通通的茶,有心在茶的滋味就会不同,我想从俗的东西说起,咱们就谈谈茶。琴从我们接受起来的成本上,可能比书画还要稍微容易一点,我一直是以一种比较开放的心态来看的——不见得说听古琴叫听琴,你今天听钢琴也可以,听爵士乐也可以,听摇滚也可以,听什么最后都是要听到“知音”两个字。 一个人不去亲山临水,没有办法去体会整个自然造物给我们的场,我一直很喜欢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地是有精神的,它的精神是什么,你不去山水之间怎么能体会呢?人如果不像苏东坡那样去登庐山,怎么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纠缠一件事往往是“身在此山中”,没那个高度你不可能换角度。

  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在人们忙碌的生活中搭几个中式小亭子。我只是摆出这座亭子,亭子中的茶和酒,听什么样的琴,去什么样的山川,大家自选。走得太快了,需要停一停脚步,让我们不要丢了自己。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傅佩荣

  作品:从担任山东卫视《新杏坛》首席主讲专家,到《百家讲坛》讲述《孟子》,再到推出《向善的孟子》,傅佩荣和山东渊源颇深。

  语丝: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孟子,那就是:真诚才有力量。我最欣赏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孟子把人物从历史中拉出来,不以成败论英雄。以德行来衡量,否则大多数人是贩夫走卒怎么办?没关系,人格上人人平等,成就个人尊严。

  国学在普遍推广阶段是非热不可。经济繁荣之后有多余的时间思考,更需要了解人生价值何在,国学热很合理。我们本来有很好的传统,没必要羡慕国外。第二阶段要回到经典,否则没根,是虚热。《论语》、《孟子》代表儒家,《老子》、《庄子》代表道家,非读不可的就这四本。

  四十岁前研读儒家,四十岁后专攻道家,五十岁后研究易经。学术中心的转变,也反映了心境的变化。四十岁前算中年,投入社会工作都很积极,适合学儒家,特色是要把个人生命发展投入社会。人到中年有改变,发现善恶未必有报,会灰心,开始学道家,会从道、整体来看事物,把生命和宇宙万物看做整体,一时的成败得失不足以得到喜怒哀乐。有道的修炼,就不再有情绪反应。五十岁以后,要做出决策,这很难,就要学到易经的相术、占卦部分。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不忧不惧,此之谓真君子。这是自己心向往之的境界,只能无限接近。

  池莉

  作品:将近十年,池莉没有参加任何笔会和奖项评选;蛰伏四年、经历婚变之后的池莉,以全新中篇《她的城》强势归来,小说是她的情感出口。

  语丝:面对生活残酷的真相,十年前,我选择爆发,近十年,我选择宽容。隐忍可不是一个好办法,太伤人了。只有宽容最好。宽容是汪洋大海,任什么都以水的温和与宽厚容纳。汪洋大海的自净功能是一种无敌的力量。

  《她的城》还是没有能够完全到位。写到深处,我手软了,不敢深挖。其实真正的闺蜜之间,那种好依赖和好喜欢,会有性的感觉与冲动,接近同性恋,但又不完全是,很复杂很微妙也很美妙,我现在暂时不想写到那一步。我女朋友不多,就那么两三个,不过关系十分深长久远,互相理解默契,可以算得上闺蜜了。相处之道很简单,就是自然而然:她喜欢我,我喜欢她;经过很多年很多事,发现还是她喜欢我,我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