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位于舜耕路南段的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楼盘,成了这个冬天一个让人心焦的话题。
房子还没交,开发商跑了。
上周,本报记者和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聊天的时候谈及温州跑路潮,当时,周德文提到,“其实,山东也有跑路现象,只是没那么集中,没有引起注意。”
没想到,济南引起人关注的跑路,是从地产开始的。
昨日,本报记者在搜狐焦点济南地产页面看到,舜耕名筑的信息显示,第一条便是“售完”,正如很多人疑惑,房子卖完了,开发商为什么又跑了?
济南景昶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曲寿清在微博上写下:早有盛世皇苑,后有凤还阁院,今有舜耕名筑,下一个是谁,买房须谨慎,购房交钱有风险!
关于这个话题的声音是多向的,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一房两卖或者多卖,或者一个业主网签资料上显示名下有多套房,在这些种种诡异下,业主开始砸锁抢占新房,而住进去的业主担心房子还有另外的主人,更有业主交了钱还着贷款却发现合同上的房号根本就不存在……还有随处可见的“声明产权”告示、封条,舜耕名筑楼盘东边的大广告牌还未拆除,上书几行标语——“在这里这样的建筑,在我们之前还没有,在我们之后也不多矣”,这一切在冷冷的冬雨中有些无奈的滑稽。
跑路、房地产、资金链断裂、骗局,这些关键词,让实业、投资在此交汇。
昨日,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山东有3000多家房企,“这明显太多了,房企洗牌正在进行。”
如果开发商就此不再露面,这些水泥钢筋的半成品到底属于谁?山东恒华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城卷钱出走之后,会有一场山东房企跑路潮吗?
B1-B2撰文 记者 王赟 李玉伦
摄影记者 傅琪媛】
|
|||||||||
六七十户换锁占房,即使住进去,占了房,这些业主仍然心悬半空。 项目施工方广厦集团后期工程负责人王建军表示,96套住宅悉数卖出,现在有六七十户换锁占房,剩下的20多套房源现在没人抢占,是因为这些房子当时应该是被开发商拿去抵债了,现在被用去抵债的公建楼一楼许多房子都被法院贴了封条了,其他房子会怎么处理,他也不太清楚。 “开发商刘城跑路就是因为其资金断裂,而且他一房多卖也已涉嫌欺诈”。 资料显示,“跑路”的开发商刘城是淄博张店人,1976年生人。知情人士称,他1997年于南京理工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后来到淄博市工商局开发区分局上班。2001年,成立了山东鑫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2005年又成立了恒华置业。 离开发商跑路已过去两周,在许多人眼里,刘城还是个神秘人物。王建军告诉记者,因为业务关系,他和刘城有过几次接触。 “刘城胖胖的,戴着眼镜,看上去40来岁的样子”,据他描述,刘城个头在一米七五左右,说着带点山东口音的普通话。他表示,去年、前年和今年上半年,刘城还带着朋友来看房子,还亲自上马推销自己的房源。 而就在两个月前的9月份,他还带了3个人来和施工方谈判,安抚后者继续施工。“当时我们公司连我在内总共3个人和他们4个在一家咖啡厅开了个会,那时的刘城语气坚定,说得信誓旦旦”,王建军称,当时刘城许诺,会把前期欠款分四次左右偿清,如果第一次不按时支付,第二次支付时还要再搭上上一次该支付款的一半作为违约金。 “现在想起来,我们真是被骗了。”他告诉记者,之后刘城仅给施工单位拨了一次款,扣掉税费后,还不到50万元,之后便音讯全无了。 之前已有消息披露,舜耕名筑所在的土地已经抵押给了淄博当地的一家银行,涉及金额上亿元。据介绍,拥有多家公司的刘城在淄博当地融资时,曾表示根据提供借款资金数额的大小,可以以市场价格五折购买一定数量的济南舜耕名筑的房子。“这也就说明了为何出现一房二卖,甚至出现一套房子,有人以100多万元的价格购买,而有人则仅以四五十万元价格购买的乱象。” 而另据媒体的调查,今年7月份,刘城就曾多次向国外汇出好几笔钱,数额不详。该媒体援引知情投资者说法称,刘城在淄博开设凯泰工贸有限公司,从2009年3月开始在社会上以月息3%的条件借款,“在之前几个月,由于利息支付不及时等原因,凯泰工贸出现了挤兑潮,刘城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选择了出逃。” 舜耕名筑的项目施工方后期工程负责人王建军告诉记者,现在最愁的就是农民工工资怎么解决。 据他介绍,大规模施工工地工人有数百人,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只能给他们发放基本工资了,“每月只能给工人先付个生活费,给个千八块吧,除去房租,也就够买点生活必需品。”他表示,按正常出勤来算,工人的工资应该在四五千元左右,从今年五六月份开始,公司开始大规模撤人,到现在只剩他和一名工人留守了。 他表示,开发商欠公司1000多万元,公司手头也确实没钱,欠好几百工人的工资只能先拖欠着了。“刚刚我还给会计打电话了,对方说账上只有1000来块钱了,这点钱够干嘛啊?”王建军表示,发不出工资来,他也感到很无奈。他表示,当时公司也是冲着这个楼盘盘子小、位置好来的,当时销售也很火爆,房子根本不够卖的,万万没想到事态会发展到这一步。 除了广厦集团的留守人员,这两天,现场还来了通讯公司人员、塑材店老板。 现在住进去不一定是“房主” 一房多卖、大户型复式被拆分成多套小房备案 现在住进去不一定是“房主” “我的房子已经网签,好在房子还是我的名字,但不知道还有没有不知情的别的买主”、“拿着购房合同打不出网签记录,根本就没给登记备案”、“明明买了一套三层复式房,网签结果却为5套房”……占房的六七十户业主各有各的苦。 记者了解到,除了交房未有期,舜耕名筑还存在一房多卖的严重违规行为。 “我们买了房子、签了合同以为等着交房就行了,谁知道中间还有这些程序。要是之前我们知道还有网签这么一说,可能开发商就没有机会把我们的房子再卖给别人了。” 这是一位业主的声音,据本报记者了解,有这样心态的业主不在少数。 受访业主刘先生告诉记者,涉及一房多卖的有二三十户,“前几天和许多业主见了见面,那些一下子投了一二百万全款买房的,脸色焦黄焦黄的,看着都让人心酸。” 开发商跑了,购房者唯一能攥住的似乎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了。施工方后期工程负责人王建军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现在有六七十户业主已经找开锁公司砸开锁并换了新锁,甚至直接搬了些旧家具进去先把房子“占下”,“别看今天下雨,早上六七点钟还有一户刚搬进来呢。”他表示,前几天楼盘已经断水断电,没人在这里长住了,但晚上,还有个别业主会点蜡烛坚守,晚上就在毛坯房里过夜。 业主刘先生说,他觉得自己的房子问题不大,因为他既办了网签、和开发商签了合同,也顺利地通过银行审核贷到了款,虽然还没发现,但目前自己最担心的还是怕遭遇一房多卖。“前几天听说有的房子一房多卖闹得挺厉害,就赶紧在门口贴了警示牌,警告别人不要私自侵入。近期我也打算搬些家具进去,先占着房子。” 昨日,本报记者还电话采访了另外几名业主。他们称,现在开发商跑了,业主维权也没有很好的途径。“有的购房者年龄都很大了,都是卖了原有的房子打算改善住房的,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他表示,现在搬进去也是无奈之举,就算搬进去将来也得出来,没有交房,又牵扯这么多纠纷,房子将来到底属于谁,现在谁也说不清。 对此,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法水表示,“恐怕最终还是政府来收拾残局,政府下一步会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的大面积发生。”山东财经大学(筹)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则表示,“多年前济南就有开发商拿了钱不盖房子,几个亿的窟窿,如果都靠政府来解决,政府的财力是有很大压力的。政府现在能做的就是及时追究整个事件各环节的过错,予以处罚,对开发商所涉相关财产及时查封,对受害业主及时予以补偿。”
买房不可 单信一纸合同 “开发商跑路,在今年也不是第一次了,近些年也有这样的情况,只是当下‘跑路’这个热词让舜耕名筑的事件格外引起集中关注。”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筹)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在跟本报记者谈到听闻此事后的第一感觉时这样表述,“而且开发商跑路也不仅仅是济南,这是一个全国范围的现象,比如昆明。” 对于山东恒华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城卷钱出走,郭松海表示,这个是目前很多小开发商没有纳入监管体系的恶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济南市就出台了《济南市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实施细则》,“对于预售款监督,担保公司、开户银行、预售人三方要签订商品房预售款专用账户监管协议书。这个细则对预售款监督的各个环节有明细的规定。”郭松海表示,“对于2005年之后预售的监管都应该遵从这个细则。政府应加强对于预售款的监督。” 按照细则的表述,商品房预售资金,是指预售人依法将其开发的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进行预售,由预购人按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支付的定金、首付款、房价款(包括按揭贷款和分期、一次性付款)以及其他形式的全部购房款项。 另外,郭松海还提醒购房者,“首先,购房者要首选大开发商的楼盘,再者就是增强自身保护意识,一定要及时了解对于所关注楼盘的一些新信息和评价,另外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网签走程序,切不可单信一纸合同。”
■ 专家视角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财经大学(筹)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 占房者不一定 就是最后的“主人” “跑路也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房地产业可能迎来寒冬了,像这两天糟糕的天气。”28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法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先下了这么一个结论。 张法水告诉记者,像当下业主去抢占新房的现象,“将来房子属不属于业主,现在还很难说”,他表示,从法律意义上讲,这些房子目前还没有交付给业主,产权没有实现转移,业主私自占下,并不一定能得到法律支持,“比如,很多业主认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了,不少业主虽然持有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但房管部门的备案资料中,登记的却是别人的名字。如果某人占的房子是别人备案买的,则应该属于备案人的,备案的效力要强于没有备案的。” 对于舜耕名筑存在的一房两卖,张法水表示,“可能涉嫌诈骗了,明知故犯,然后卷款而逃,属于诈骗。” ■ 律师观点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山东法策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法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