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 滚动图片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独居老人生活不便 “兵妈妈”志愿帮扶12年

2021-3-8 14:46:04 来源:山东商报

    “我老了,感到有些孤单。自从你们出现,我的生活有了改变。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你们却把我当家人一般……你们洗去了我心中的阴影,让我也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感谢每一个关心我的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奶奶现在不孤单了,我会活得更加灿烂。”今年80岁的张荣和老人,一边流着泪,一边写下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


  家住济南的张荣和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年纪大,有基础病,再加上独居,稍微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12年前,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兵妈妈”齐亚珍认识张荣和后,主动担负起老人生活起居的照护工作。如今,在齐亚珍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列中,让独居的张荣和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每一位老人能否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有所安,逐渐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实习生 韩泓旭

 

 

在齐亚珍的带动下,小学生志愿者加入到照顾张荣和的行列


    30余载支边生涯


    1965年,24岁的张荣和响应国家号召,从济南乘坐火车,日夜兼程,前往甘肃支边。在同行的800名青年中,她因为年龄最大,被大家伙亲切地称为“大姐”,她也因此肩负起一路照顾同乡的责任。“出发时,大家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一条毛巾、一个脸盆,就是全部行李。凭借着‘哪里艰苦就去哪里安家’的一腔热血,青年们一路唱着歌,从热闹的都市千里迢迢来到荒凉的戈壁滩。”


    作为当地最早一批支边的建设者,张荣和和老乡们扎根在荒漠之中,一干就是5年。“我们这批建设者,被当地人称为‘济南青年’。刚去时,没有住的地方,大家就在流沙中建房。说是房,其实更像是洞——在沙漠中挖好一排排大坑,坑的四周用木头固定住,顶上再铺一层茅草,就是我们自建的‘集体宿舍’。因为房子的大部分位于地下,地上仅能露出房顶部分,我们就把这种房子称之为‘地窝子’。沙漠中风沙大,晚上睡觉前,需得用衣服把头和脸仔细蒙住;隔天早上一掀开,衣服上一层厚厚的沙便会哗啦啦地抖落下来。”张荣和说,那时大家最头疼的事就是吃米饭,往往一碗饭没吃完,就被吹进半碗沙,“小石子儿硌得牙碜。”因为当地没有通电,加之交通不便,大家寄出的家书,半个多月才能收到回信,张荣和和同乡们想家时,便会坐在房顶上一起看月亮,口中喃喃道:“济南的月亮,也是这个样子吗?”


    随着第二批建设者的到来,1970年,张荣和告别了张掖戈壁滩的“地窝子”,被调往临夏一家砖厂,担任保管员;因为工作出色,6年后,她又被单位调入子弟学校,担任中学老师,直至1998年退休。这28年间,不论是做保管员还是人民教师,她都对所从事的职业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热情,年年被单位评为优秀工作者,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年华。


    退休之后,思乡心切的张荣和想落叶归根,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济南定居,此时,妈妈早已去世,分别时年轻的朋友们也是两鬓斑白。“济南的变化真大啊,大到我都认不出家门了。”对于张荣和来说,刚回到家乡的那几年,生活平静而美好,城市的变化让她惊讶也欣喜。没想到,64岁那年,女儿的意外去世,让本该安享晚年的张荣和再次肩负起照顾年幼外孙的责任。


    多年后,随着老伴儿的去世和外孙成年后定居江西,张荣和成为了一位寂寞的空巢老人。年纪大,有基础病,再加上独居,稍微不留神,她就可能发生意外。科技的飞速发展也让张荣和感到难以适应:出门要出示健康码,买菜要刷支付宝,看病需要网上挂号……为了避免和社会脱节,每天坚持收看央视新闻成为她了解外界的窗口。渐渐的,种种不便让孤独的张荣和变得害怕出门。

 

 

只要天好,齐亚珍就会陪着老人逛公园


    12年的悉心守护


    今年68岁的“兵妈妈”齐亚珍,因为多年来致力于公益事业,是济南本地志愿者中的“明星”。12年前,她去社区参加一场公益活动时,认识了张荣和。开朗热心的齐亚珍,给张荣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活动结束后,老人主动找她要了联系方式。


    几天后,齐亚珍接到了老人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到家里坐坐,就是这一次,让齐亚珍了解到老人家中的情况。“第一次去老人家做客时,被家中的情景吓了一跳。屋里的电线因为年久失修从墙上脱落,像蜘蛛网一样悬挂在半空中,和横跨卧室的晾衣绳纠缠在一起。绳子上搭满了衣服,因为重量被坠得太低,来回经过时不得不蹲着走。老人够不到高处的柜子,家里的东西只能放在低矮之处。随着物品越放越多,瓶瓶罐罐、衣服被褥、纸箱桌椅……混杂在一起,占领了房间的大部分空间。”齐亚珍说,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糟糕的卫生环境中,老人的心情也不太好,“女儿去世之后,老人就把自己的内心封闭了起来。随着年龄大了,她越发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是个没用的人。”她能感到老人发自内心的孤单。


    “只要天好,我就陪着老人逛公园、散步、锻炼。她一出去就特别开心,看到春花绽放、柳树抽芽,会像小孩一样拍着手哈哈大笑。”通过谈心,齐亚珍了解到老人年轻时性格干练要强,决定帮她重拾自信心。每周,她至少要来老人家一次,帮忙打扫卫生;带老人下楼遛弯,去公园散心。不去老人家的时候,也要每天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要过节了,您缺点什么啊?”“要降温了,您出门要多穿衣服。”“别图便宜买这么多东西,您一个老人怎么提上楼啊。”“有什么事情就跟我说,别客气。”除了参加固定的公益活动,齐亚珍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张荣和,“不放心她,每天得听到她说好,我才能心安。”她把张荣和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老人的每件小事都记在了心上,“我就想让老人知道,她并没被社会抛弃,还有很多人在关爱着她。老人虽然不是我的亲戚,但我愿意把她当作亲人。”


    不仅日常悉心陪伴,在老人病重的危急关头,齐亚珍也会一肩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2018年,老人做眼部手术,术后她给暂时不能视物的老人洗脸、擦身、清洗便盆,一日三餐都是一勺一勺地喂到嘴里;2019年,老人因心脏病住院,她跑前跑后联系专家大夫,陪着老人做手术、送病号饭,几乎天天侍候在病床前,同病房的病友听说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后,无不啧啧称赞。


    随着相处的时间久了,在齐亚珍的带动下,老人也在一点点改变: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东西开始归类存放,话多了,心情也好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了。齐亚珍说,现在老人变得开朗爱笑,喜欢聊天,还重拾了写作的兴趣。“以前因为家庭负担,没法按自己的想法生活。现在我要保证生活质量,改变生活观念。”张荣和说,是齐亚珍让她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孩子们送给张荣和的手工画作

 


    传递爱的接力棒


    “当有一天我也老了,不能再为别人做什么的时候,谁来照顾张奶奶呢?”齐亚珍意识到,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每一位老人能否有所养、有所依、有所乐、有所安,正逐渐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于是,她决定将照顾张荣和作为一项公益常态化的项目,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通过对老人的接力照护,让她的晚年生活过得更舒心,将爱和孝道传承下去。”


    为此,齐亚珍专门做了一个小红棒,每当有新的志愿者加入到照顾老人的行列,她就会进行一个交接仪式,寓意着责任的传递。在她的带动下,大学生志愿者来了,中小学生志愿者来了,社会公益团体也来了,大家在接过接力棒后,都会定期上门陪伴老人,尽己所能地照顾张荣和。


    去年农历小年,齐亚珍和40多名志愿者一起为张荣和庆祝寿辰,大家不但买了大蛋糕,每人还带来一样礼物:红毛衣、运动鞋、帽子、围巾、羽绒服、牛奶、猪肉、大红包……“您一定要健康长寿”“春节我接您过年”看着桌上满满当当已经堆不下的生日礼物,听着志愿们一句句真诚又贴心的吉祥话儿,张荣和心中充满感激,“谢谢你们,谢谢这么多好心人,我要好好的健康的活着,让大家放心。”

 

 

志愿者们给老人包水饺

 

 

张荣和因为孩子们的到来开心不已

 

 

齐亚珍将爱心接力棒传递给更多的志愿者


    就在上周,在齐亚珍的爱心呼吁下,闪电救援队的志愿者们上门为张荣和家中的老化电线进行整修,把之前的拉盒开关全部换成了更加安全方便的按键开关,还加装了漏电保护器。修理好线路,看到老人家的灶具太过陈旧,志愿者们又购买安装了新的油烟机和燃气灶,还把落满油垢的厨房打扫得焕然一新。


    “我居住的房间电线有些凌乱,志愿者看到后,放下所有的工作来到我家。修的修,安的安,累得满头是汗。我看着疼在心间,你们却说,我们不累,只要你过得高兴,我们也会欣慰。”送走志愿者们,张荣和一边流着泪,一边写下了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我老了,感到有些孤单。自从你们出现,我的生活有了改变。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你们却把我当亲人一般……你们洗去了我心中的阴影,让我也得到了社会的温暖。我感谢每一个关心我的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奶奶现在不孤单了,我会活得更加灿烂。”


    “像张奶奶这样的空巢老人,在经济和物质上并不匮乏,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帮助鼓励和紧密地同社会联系。”齐亚珍说,独居老人因生活无人照顾、就医无人陪伴,相比常人会更加渴望社会关爱,也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人问我,这么多老人,你管的过来吗?我觉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担当。不只是张奶奶,只要是我碰到的,我都会帮一把。我多关注一个,社会上就多一个快乐的老人。”她说,如果没有伸手相助,自己心里的这关都过不去。“孝道不仅仅是爱自己的亲人,而是一种大爱、博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愿以家人之名照顾空巢老人,传递爱的接力棒。生命不息,爱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