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人文壹周 > 正文

百年书院,余韵回响

2020-3-25 11:54:49 来源:山东商报

  作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书院源于唐、盛于宋,历经元明清,几经繁荣与衰落。在泉城济南,以水为名的泺源书院曾是礼乐升平的书香之地。然而翻阅岁月篇章,历经改制转型和时光洗礼的泺源书院旧影难寻。


  此前,书院旧址所在地历下区与山东大学就泺源书院复建一事谋划合作,这座承载着泉城源远流长文脉的书院或可重现于世人面前。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参与方案规划设计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许倩

 


  传承百年,见证齐鲁变迁


  读书声与琴声回响,礼乐与书画交织,书院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然而经过改制转型和岁月洗礼,中国历史上大多书院已销声匿迹,泺源书院也是其中之一。但作为清代山东省会规模最大之书院,泺源书院对泉城乃至山东的文脉传承影响深远。


  在泉城,泺源书院也是书院延续的见证。


  “泺源书院的前身实际上是白雪书院,白雪书院的前身是明代的历山书院。历山书院由明巡盐御毕懋康于万历二十四年(1614)创建,位于济南府城趵突泉东,六郡士子读书其中者以百计,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省会书院。历山书院在清康熙初年由山东布政使张缙重修,增建白雪楼群,改名白雪书院。康熙二十五年(1686)巡抚张鹏扩建学舍数十间,复名历山书院。康熙二十七年布政使卫既济再次增建学舍十余间,学士百二十人肆业其中。雍正十一年诏令各省布政使、大员建省会书院,以‘黜浮崇实’‘兴贤育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炳罡介绍。


  关于泺源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1733年,山东巡抚岳濬积极响应清政府的号召,将济南府的‘历山书院’即白雪书院定为省会书院。因历山书院规模太小,满足不了省会书院的要求,另寻地方建设省城书院势在必行。”颜炳罡介绍,“乾隆《历城县志》记载:‘泺源书院在西门内大街县治西南。巡抚岳濬因旧裁都司公署高敞整齐,乃倡捐修葺,凡讲堂、斋舍、疱湢、器用具备。’岳巡抚见城内都指挥司高敞整齐,对其进行整修,将省立书院更名为‘泺源书院’。”


  彼时,泺源书院是全国二十二所官办书院之一。


  此后,山东泺源书院曾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各朝多次扩建、重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巡抚托浑布重修后的泺源书院,有大门三重、文昌阁一处、讲堂两处八间、斋舍一百六十四间、门屋二十间、厨房两间,奠定了泺源书院的基本规模。”颜炳罡告诉记者。历史上,泺源书院多次重修,经费充裕,藏书丰富,斋舍宽敞,成为清代山东规模最大之书院。


  彼时的泺源书院是山东省级别最高的书院,也长期充当着人才培养机构的角色。颜炳罡介绍,“当时,泺源书院是山东的文化中心,毕沅、桑调元、沈起元、何绍基、匡源、王之翰、焦循、刘耀春、朱学笃、缪荃孙等,他们或是担任书院山长,或是主讲。这些学者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中国学术史上,都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专家乃至思想大家。书院在名师的推动下,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曾经誉满齐鲁,影响全国。”他们的到来使泺源书院文风兴盛,拉长了齐鲁文脉。


  颜教授认为,以泺源书院得名(雍正十一年)算起,书院存续了168年。1901年,直隶总督兼山东巡抚袁世凯将其改为官立山东大学堂,成为今山东大学前身。1904年,官立山东大学堂由泺源书院旧址迁入省城西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泺源书院旧址改建为山东师范学堂。至此,泺源书院实现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高等教育的转变,泺源书院退出历史舞台。


  动静结合,再现源远流长的文脉


  遗憾的是,存续168年间,泺源书院没有留下旧志。直到一个半世纪后,《泺源书院志》填补了这个空白。书成之日,主编孟鸿声给《泺源书院志》整个编著团队题字:为中国书院覆甄,为山东书院立史,为齐鲁文化续脉,为山东大学溯源。


  题字的内容也正是如今业内学者的心声。


  多年来,除致力于儒学的传承发展外,颜炳罡也曾多次向学校提议恢复泺源书院。而恢复的方式不仅要有静态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让传统的书院文化活起来。“建设泺源书院的纪念馆是方式之一,可以在纪念馆里将泺源书院的历史呈现出来。”颜炳罡说,比如可以用绘图的形式把泺源书院当时的样子呈现出来,用图片或者塑像的形式把历任山长呈现出来,增加其文化的厚重感。此外,还可以收集书院原来的古物进行展示。“网上有人搜集了泺源书院院规的碑拓,可以再重新塑造泺源书院碑,这些都可以做实物恢复后展示。”


  除了静态的传承,如何让书院在当下活起来更为重要。


  在颜炳罡看来,高等院校与书院的结合不失为传承文化共促发展的一种方式。颜炳罡介绍,目前国内各地有很多书院与高校相结合的例子。“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郑州大学的嵩阳书院、中山大学的岭南书院等,都实现了现代高等教育与传统书院的结合,国内也有大学新建书院,如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化书院,现代高等教育为书院留下一片天地,算是另一种饮水思源吧。”


  传承千年而弦歌未断的岳麓书院也是如此。“岳麓书院实际上和湖南大学结合得非常密切,岳麓书院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也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以这样的方式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颜炳罡说,目前岳麓书院实行的还是现代的导师制度,作为山东大学前身的泺源书院,其恢复形式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基于此,在颜炳罡的设想中,空间上可以把泺源书院、状元府和府学文庙进行整合,与济南府城开发相配套,整体规划、一体设计,其核心思想就是恢复泺源书院的书院讲学制度,与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制度相结合。“书院讲学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课徒制。我们可以在恢复书院后将西方的导师制度和中国传统的课徒制度相结合,培养中华文化的传人,而不仅仅是研究工作者。将山东省内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国学青年才俊吸引过来,加以培养,目标就是国学大师,传统人文学科的领军人物,中国文化的传人。”颜炳罡说,穿越时间隧道,让传统与现代在当下交融,让现代高等大学和传统书院在这里同台展现,让传统书院的课徒制、现代大学的导师制与历史上的养士制度在这里交相辉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现探索当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让书院真正的活起来。”


  文旅交融,打造老城亮点


  在老城区恢复泺源书院,与山河湖城相结合,在颜炳罡看来,未来的泺源书院将会以一个新的面貌存在,而且会是明府城整体开发的亮点之一。“济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三代,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样一个历史相对完整的谱系是济南城的骄傲。”颜炳罡介绍,通过恢复泺源书院,挖掘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推动济南人文旅游的一种方式。“泺源书院开发最直接的意义是可以给历史文化开发和旅游开发增加一个新的亮点;其次,它可以增加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感和知名度;第三,它可以为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新的路径和方式。”颜炳罡说,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在传统书院中可以寻找到智慧与启发。


  基于此,在颜炳罡看来,让书院与大明湖畔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相互结合,或许可以打造一个独创的链条。“书院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化社会,书院里的导师可以面向社会做一些公益性讲课,书院学子可以做文化义工。把泺源书院、状元府、府学文庙、老省图的尼山书院串联起来,传统文化传承在济南、在山东就能够形成一个链条,而且这个链条在全国也是独创的。”


  随着书院的恢复完善,可通过历史文化、教育和旅游的协同发展,带动济南市的旅游发展。“书院本身就是一个人文景观,兼具教育功能,与老城区周边景观相结合,将会成为济南又一个打卡地。”颜炳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