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守”艺人

2020-7-5 9:07:41 来源:山东商报

        在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有一个村子产圈椅。这个村叫大牛李村,圈椅由村民手工制作,已沿袭多年。时至今日,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会做圈椅且还在坚持做圈椅的只有两家人,赵俊西家是其中之一。75岁的赵俊西从小在木工家庭长大,他17岁便学会了做圈椅。他告诉记者,家中几代都会做圈椅,传到他的头上,已经是第五代。◎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施娟

 

75岁的赵俊西17岁便学会了做圈椅。他用工具雕刻着不同的装饰图案,生动又美观。

 

  家中木工传五代 

 

  见到赵俊西时,他正和邻居一起在家门前挖沙铺路。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手持工具干活很干练。得知记者来采访,赵俊西放下手中的活,带记者来到他的家中。 

 

  记者在赵俊西家的后院看到了他的制作间,里面摆放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些半成品零件。除了一台切割木板的机器,其他东西都是手工工具。 

 

  自小在木工家庭长大,赵俊西算是耳濡目染。“从小就对木工感兴趣,17岁那年我不上学了,算是入门了吧。”他笑着说,17岁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做圈椅,但是那时候并没有完全把时间精力放在做圈椅上,“要去生产队干活。” 

 

  回想起往事,赵俊西感触很深。“我记得1971年的时候,都在搞乡镇工业,那时候就得去工厂里干活,一直到后来分地承包,我才回到家中自己干。”打那时起,赵俊西算是重新捡起了圈椅这门手艺,也彻底成为了一名木工手艺人。一晃眼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赵俊西说,他做的圈椅主要在集市上售卖,另外的销售途径则是有人定制,“有的人知道我做这个,也比较喜欢,就会来买,有打电话的,也有直接来家里看的。”

 

  赵俊西说,椅子卖得少,“有来要的就能卖出去,这个不一定,靠碰。”

 


  古老家具有老“味道” 

 

  圈椅制作的核心工艺在于“圈”,而要做出这样的圈就得将木材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即为用火加工木头。用多大的火、处理多长时间,赵俊西都心中有数。“一把圈椅其实有三个圈,除了圈背,两条椅腿也是圈。”赵俊西说,整把椅子都需要热处理,但三个“圈”的处理方式并不一样。 

 

  赵俊西说,从选料、下料、加工再到零件安装、打磨、上油,做一把椅子工序繁复,也很费工时。“需要长时间打磨,有的时候做一把椅子需要十天左右。”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他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做这个急不得,得保证质量,把质量做好了才行。”他笑着说,“如果光为了赶数量,做太快了,那质量可能就不行了。” 

 

  赵俊西说做圈椅的材料是柳木,“柳木柔韧度高,有弯曲不折的特点。”而在柳木中,最好的是赤红柳。“黄河两岸赤红柳多,自然生长。”生于斯长于斯,利用地理优势,当地人使用当地生长的树木制作圈椅。 

 

  从购买木材到每一步制作,都是纯手工制作。“木材在我们乡镇就有卖的,直接买就行。”赵俊西说,热处理之后笔直的柳木可以弯曲,弯曲之后要等其自然干,不能用火烤,可保存久远。 

 

  除了基本的形状之外,椅子上还会刻上花纹。记者看到,椅子上的图案都比较传统,“我是根据样板雕刻的。”说着,赵俊西从屋子里拿出来一个纸盒,盒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铁片,这些铁片就是他所说的样板,正是根据这些铁片,他雕刻出了这些装饰图案。“这些铁片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样式都比较传统,我在这个上面还会加点东西,这样雕刻出来会好看点。”赵俊西说,“古老的家具还是古老的样。” 

 


  圈椅“韵味”各有不同 

 

  在赵俊西的卧室里,记者看到一对圈椅,椅子上刻着“1997”字样。 

 

  赵俊西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往事。199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登门拜访,对赵俊西制作的圈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教授还向我询问了热处理的制作工艺,还和我讨论了如何将仁风圈椅推广出去。”赵俊西说,教授定制了四把椅子,带走了两把,剩下这两把没有拿走,一直存放在他的家中。 

 

  记者看到,这两把圈椅没有喷油漆,是纯木质的,尽管过去了二十多年,这两把圈椅依然形状周正,未有明显的磨损,圈椅上的花纹依然纹路清晰。 

 

  而如何评价一把圈椅质量好坏,赵俊西说,可以从外观、角度、形状上判断。可以说,每一把圈椅都有着独特的“韵味”。“而且,椅子不论在哪里,我认准了,一眼就能看出来,虽然都叫椅子,但在我眼里是不一样的。”

 

  | 延伸|

 

  一把老圈椅的工艺传承与创新 

 

  赵俊西记得,很早以前,村里人家结婚会置办一套桌椅,椅子就是圈椅,但是现在几乎很少看到,大家多会选择现代的沙发、茶几。 

 

  村民告诉记者,在早些时候,村里做圈椅的很多,仁风圈椅也是村民赖以谋生的活计。赵俊西介绍,原来村里集市上还有椅子市,专门卖椅子的,不过现在没有了,“年轻人也都不愿干这个了。”平时村里有大集,赵俊西偶尔拉着自己做好的椅子去到集市上卖。 

 

  由于总结了老一辈做圈椅的经验,赵俊西说,他现在做的圈椅要更加精细,“有哪些不好的地方,都加以改正。”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和自己总结的经验并没有形成理论,更没有书面文字,“全是口口相传,眼见就行,干多了就会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目前,赵俊西做了好几个品种,有的喷上了漆,有的在款式和构造上进行了改进,“这一款就是专门给病人用的。”赵俊西指着一把做好的椅子说,这把椅子很好地解决了病人上厕所的问题。“以前家里人生病了,我当时就想着,椅子可以改改,后来有人来买椅子也觉得这样更便利老人。”除此之外,赵俊西做的圈椅,有的款式偏大,有的款式稍小,还有的人说家里老人身体比较胖,坐着有点挤,不好用力站起来,我根据这些情况加以改进,款式改进之后老人扶着就容易起来了。 

 

  如果说不做了,好像又有些人需要,再者这道工艺传承了这么多年,就这么丢弃了太可惜了。赵俊西一边说着,一边用砂纸在圈椅扶手上打磨,来来回回,一遍又一遍……2016年,圈椅制作成为济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