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博物馆里pick历史上的“姐姐”

2020-7-7 10:11:54 来源:山东商报

        今夏,《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播,让“姐姐”瞬间登上热搜成为热词。节目中30位姐姐以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引发观众热议。其实,和节目中的“姐姐”能歌善舞拼尽全力成团一样,在古代,“姐姐们”同样毫不逊色。她们或踏歌而来尽显翩翩舞姿,或说唱俱佳成为全能担当。当这些博物馆里的文物“姐姐”们齐登场时,你又会pick谁呢?◎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实习生 莫非

 

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

金代白釉加彩女俑

《吹箫仕女图》

 

  乐舞女俑诠释舞蹈担当

 

  正如《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所展现的,女团成员需要能歌善舞。优秀的女团,自然离不开顶级的舞蹈担当。在古代也是如此,乐舞女俑就是其中的代表。

 

  济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西汉彩绘杂技乐舞陶俑中就有这样的舞蹈担当。据济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馆藏陶盘上的22个陶俑,中间位置为7名表演者,其中有两名翩翩起舞的女子。两人对面站定,面施粉黛,头挽垂髻,面目清秀。身着绕襟长袖贴身曲裾,一红一白,盈盈细腰,翩若惊鸿,跳的是起源于楚国宫廷,流行于汉代的长袖舞。在两位女子旁边,则有4个伙伴正表演着高难度的杂技,8位乐师在后排或吹笙敲钟,或击磐击鼓,长袖翩翩的两位女子无疑是团队的舞蹈担当。

 

  此外,徐州博物馆馆藏的西汉陶绕襟衣舞俑也展现了女子舞蹈的场景。舞俑身着绕襟深衣,双臂甩袖向上,形成圆润的弧,将汉代女子窈窕优美的体形,温婉轻盈的舞蹈动作定格。

 

  团队中要有舞蹈担当,但也不能少了主唱。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载乐骆驼俑就展现了女子带着乐队伴奏的场景。这件陶俑俑身高56.2厘米,由一匹以白釉为主的骆驼及8个载乐人俑组成,8个人俑分别为7个手持乐器的男乐俑和1个女舞俑。7名男乐手身着汉服,面朝外盘腿演奏胡乐,全神贯注;中间立一女子,梳唐妇女经典发型,着高束腰长裙,线条流畅,神态优雅,正婉转歌唱已至动情,就连骆驼也仿佛踏着乐步,徐徐行进。

 

  陶俑上的“姐姐”是古代女子形象的一类代表,除了乐舞陶俑,山东博物馆馆藏的金代白釉加彩女俑也很有特色。细瞧女俑身姿,脱骨白润的瓷胎施附釉料,可谓是肤若凝脂,浑然天成;再看衣冠,黑线勾勒面庞轮廓,以红、绿、黄三色填饰华服,清新脱俗。高鼻小口,眼睑低垂的女子捧粉盒在胸前,加之飘逸曳地长裙,恍若仙子下凡。
  

 

  “仕女图”勾勒绝美门面担当

 


  女团中成员各有分工,除了舞蹈和唱歌担当,往往也会有门面担当。在古代,仕女图中所描摹的女子往往就是这类代表。湖南省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纳绣“仕女”图中描绘了6位精通琴棋书画的女子。图中6位仕女均分置于6个整齐排列的六边形框内,焚香、抚琴、抱琵琶、摇纸扇,分工明确,姿态不尽相同,温文尔雅,衣香鬓影间,具是含眸凝睇,尽显高雅闲逸之态。

 

  与纳绣“仕女”图中所体现的情况不同,珍藏在新疆博物馆里的丝质工笔重彩画《弈棋仕女图》则展现了唐代“姐姐”闲逸的生活情景。画中贵妇人抱膝胸前坐在塌上,优雅娴静,发若乌云高挽,螓首蛾眉,冰肌玉肤,虽是丰腴雍容,矜贵气度不输他人。红色丝绸上衣染着时兴的紫色花饰,浓烈的色彩对比平添几分异域风情。

 

  没有背景的粗绢本画《簪花仕女图》里也描绘了簪花贵妇五人和执扇仕女一人的场景,且有小狗、白鹤、辛夷花点缀其间。春日的唐代富丽祥和,5位仕女“姐姐”峨眉如烟,云鬓高耸,帛衣单薄轻柔,温腻动人,闲散慵懒。或回首伫立,或执拂尘逗犬,或随手弄衣,或拈花执扇,持蝶带笑。婀娜窈窕,低头垂目间,万千风情尽显。

 

  古代仕女图中所描摹的女子形象不仅风姿绰约,还有拿手的才艺。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吹箫仕女图》即是如此,这幅画由明代画家唐寅所作,画中女子美丽端庄,雍容华贵,低头全神贯注地吹箫。尽管其眉间微带哀愁,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

 

  相比于其他仕女图中所展现的单方面场景,清代的《古代仕女行乐图》卷则对古代女子生活进行了全景式呈现。画卷中既有沉醉于琴棋书画等才艺的女子,也有对蹴鞠、荡秋千、投壶等游戏项目的展现,全方位展现了古代群体生活中女性的生活场景。

 


  硬核功力成就全能担当

 

  组合成团出道,需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能力与决心。凭借着各方面出众的实力,说唱俱佳的全能“姐姐”们成为了C位的不二人选。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清代木版年画《大鼓书》中,两位女子稳坐C位敲鼓弹唱,两侧有男子伴奏,用曲艺的形式讲述民间喜闻乐见的故事。

 

  在古代,“姐姐”们不仅能歌善舞、能言善辩,也同样“十项全能”。记者了解,在山东博物馆珍藏的木版年画《女十忙》中,就记录了纺纱到织布的整个过程。十位妇女面带微笑,皆是简单的脑后发髻,一身干练的短衫裙,弹花、搓股卷,纺、拐、浆线,干起活来,认认真真毫不含糊。两三儿童围着母亲嬉笑,带娃工作两手抓的“姐姐”们认真劲绝不输当下的小姐姐。

 

  “西风东渐破藩篱”,清末一系列社会巨变,让女性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不同于温柔缱绻的唐宋仕女,木版年画《女子习武》中三位头戴礼帽,骑马举洋枪,回身射击的战场巾帼让人眼前一亮。画中三位英姿飒爽的“姐姐”身着蓝色窄袖短袄,红色马裤,配备锦绣马鞍,正苦练杀敌技巧。高超的骑术,精湛的射击,非凡的勇气让她们又美又飒。弱柳扶风般的女子行动起来也可以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魄力,这样的“姐姐”放在现在肯定会有一批迷妹。

 

  女团成员性格不同、定位也趋向多元化,和现在一样,在古代也有走“中性风”的“姐姐”。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三彩男装女俑》就是其中的代表。身着男装的女俑略施粉黛,配上柳眉细眼、小嘴红唇,俊朗洒脱中尽显俏丽秀美,也不失中性风的帅气。

 

  时光从未让人韶华错付,反而因此历久弥新。文物“姐姐”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记忆,赋予了她们闪耀千年的美丽光芒,环肥燕瘦各有千秋,虽时代不同,但“姐姐”们都展现着各自独有的女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