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汉代文物世界中的农耕济南

2021-3-11 10:40:16 来源:山东商报

    春暖花开,新一年的农业生产也随之开启。和如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同,古代的农业生产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良迈入精耕细作的阶段。《“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目前在济南市博物馆展出,在展览的“百业俱兴”篇章中,汉代农业生产的面貌被一一还原。日前,记者采访展览策展人贾名杰,还原“乐其田畴”而富足的两汉农业生产方式。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刘海波

 

 

水井


    冶铁发达,耕作工具铁器化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产生以来,华夏先民便一直勤恳地耕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违农时,故五谷不绝也。战国铁器的普及,秦汉各种水利的修筑,使得从两汉开始,农业便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人民大众希望通过“乐其田畴”而富足,两汉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方式的开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两汉时期农耕工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铁器化,大部分工具用铁制作。贾名杰告诉记者,“铁制土作农耕工具”在汉代得到了很好地普及。“汉代铁制农具种类齐全,形制多样,常见的有铲、锸、耒、耜、镢、锄等。”


    这其中,汉代许多农具的设计是非常巧妙的,考虑到了很多实际生产当中的需要。“比如铁铲这种农具可以将田间表层的杂草非常快速地处理干净。铁铧则可以将下层的土翻到上层,在充分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达到保土的作用。”贾名杰说。


    正如展览中所展示的那般,铁制农具的出现反映了汉代冶铁技术的发达。对于济南而言,冶铁技术也源远流长。此前,在济南老城区运署街、按察司街和章丘东平陵城等地都有铁器的发现,而2009年配合棚户区改造进行发掘的魏家庄汉墓,创下了一次性发掘出土铁器最多的纪录。“济南铁资源丰富,在汉初的时候铁器还是非常先进的工具,济南发现了大量的冶铁遗址,出土过很多铁器,这说明济南冶铁历史悠久。”相关考古人员介绍。

 

 

陶磨

 

 

铁犁

 


    牛耕普及,生产工具改进提升


    “农事始于耕田”,犁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铁犁牛耕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汉代开始普及。“牛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秦汉时期铁犁广泛使用,耕犁逐步定型,牛耕趋于普及,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贾名杰说。


    两汉时期的耕犁多为单辕犁,以牛为耕犁的牵引畜力,并有二牛抬杠和一牛挽犁之分。在山东地区画像石中,经常见到“汉代牛耕图”,大量出土的实物资料和图像资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耕犁和牛耕,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铁犁作为和牛耕配套使用的农具,往往和牛有多种组合形式,包括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和二牛带二犁。”贾名杰介绍,“二牛抬杠主要是为了省力,一般来说两头牛带两个犁是不太方便的。一牛挽犁则是适用于家中没有两头牛的情况,采用一牛挽犁来保障生产。”


    除牛耕之外,汉代在农业生产中也常使用代田法,也称“代田”,这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西北地区的抗旱经验所推广的一种耕作方法。其具体办法是: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第二年,沟垄互换位置。因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汉书·食货志》中也曾记载“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


    随着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等重农举措的推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得汉武帝时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富足景象。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完备成熟


    除农具外,作为古代人们生活饮水和农田灌溉设施的水井在农业生产中也必不可少。水井的出现,是古代社会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及长江下游地区的古人类已经开凿和使用水井。水井不仅使人们减少了对江河湖泊的依赖,而且对农业的灌溉以及手工业的生产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两汉时期,厚葬之风开始盛行,“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加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陶井模型大量在墓葬中出现。


    近年来,济南地区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井模型,还发现了多处汉代水井。2008年7月至11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卫巷遗址进行抢救发掘,发现灰坑145座,水井29眼,墓葬3座、灶台5个,窖穴2座、房址3个、灰沟3条。在整个发掘过程中,井作为各个时期重要的生活遗迹而存在,各时期的水井形制各有不同,丰富多样,有土壁井、石壁井、砖壁井和陶圈井,充分显示了此区域自汉代以来人和水的完美融合。


    “这些水井通过对地下水的利用,在保障汉朝人们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降水的时空不规律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贾名杰说。


    综合生产工具、生产动力和生产保障各方面来看,汉王朝的农业生产在中国古代农业史上是十分完备成熟的。“和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汉王朝农业生产的一大特点是各方面非常完善。”贾名杰介绍,在生产工具方面,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推广与使用使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动力上,牛耕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农民,使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升;生产保障上,水井等大量灌溉水利设施保障了粮食产量。


    和春秋战国相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汉朝时铁制农具已经非常成熟,普及程度也大大提高,生产工具的种类也基本完备,可以适应各种农业活动。贾名杰介绍,汉代时各种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也十分丰富。


    除此之外,由于耕地面积的有限,人们习惯在定量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影响后世农业达几千年之久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汉代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管理方式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对后世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这些生产工具的原理和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依旧影响着中国当代农业的方方面面。”贾名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