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荣昌生物开启A股上市辅导

2021-3-12 10:16:15 来源:山东商报

    曾创下2020年全球最大规模生物医药IPO的荣昌生物(09995.HK),今年在资本市场上又有新动作。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荣昌生物已于3月2日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这意味着荣昌生物在香港上市不足4个月后,正式启动A股二次上市。此外,3月10日,荣昌生物Ⅰ类新药泰它西普已获批上市,这家商业化在即的创新药企又将开启新征程。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迪

 

 

荣昌生物于3月2日正式启动A股二次上市(资料图)


    港股上市四个月后冲刺A股


    3月8日,中国证监会山东监管局网站披露了荣昌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接受辅导的公告。公告显示,荣昌生物已于3月2日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A股挂牌上市。


    早在去年11月9日,荣昌生物已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总募资约5.9亿美元,成为去年全球募资额最大的生物医药IPO。


    记者注意到,产品尚未实现盈利的荣昌生物一直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而此前主要靠大股东荣昌制药输血的荣昌生物,也在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这一融资工具。去年上市当日,股价开报60.6元,较招股价52.1元高出16.31%,首日涨幅为33.97%,总市值达347.76亿元。


    随着资本市场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企开始上市融资。2018年4月,港交所发布新修订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允许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上市,打开了创新药企融资的大门;同年底,科创板落地,5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也给予了更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


    据了解,1月上旬,百济神州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已全部完成,这距离其去年11月19日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仅用了不到两个月。鉴于其先前已在香港及美国成功上市且股权、资产架构未发生重大调整,百济神州的上市辅导期限可以说缩短了不少。


    “磨剑十年”的创新药企


    公开信息显示,荣昌生物由荣昌制药和留美科学家房健民教授于2008年共同创办,总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在北京、上海、美国旧金山和华盛顿设有实验研究机构或办事处,法定代表人是王威东。


    股权架构方面,公司实控人持股56.35%,其中,荣达、I-NOVA Limited、房博士、荣谦、荣益、RongChang Holding、荣实及荣建分别持有25.48%、9.86%、6.52%、4.61%、4.14%、2.91%、2.29%及0.54%股权。


    招股书显示,荣昌生物致力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创新有特色的生物药物,针对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生物新药。目前,公司已开发10余款全球首创、同类领先的在研生物药,其中6款产品针对近20种适应症已进入临床试验。


    3月1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荣昌生物Ⅰ类新药泰它西普获批上市,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也是荣昌生物首款获批上市的产品。据公司官网报道称,为研发这个新药,荣昌生物花费12年时间,先后投入了几十个亿。


    此外,2020年8月,荣昌生物研发的用于治疗胃癌的维迪西妥单抗上市申请也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这也是中国率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自主开发的抗体-药物偶联(ADC)药物。


    商业化前景究竟如何?


    创新药研发成功之后,公司的销售能力同样至关重要。随着核心产品泰它西普进入商业化阶段,荣昌生物也面临“是否具备商业化能力”这一道必答题。


    有分析认为,随着上市渠道更加顺畅、产品临近收获期,越来越多国内药企的创新药将获批上市,以比拼资本与研发的“上半场”已临近结束,未来将迎来产品商业化后的“下半场”对决。


    以已经商业化的抗肿瘤药物PD-1为例,目前,恒瑞医药肿瘤线销售人员超过6000名,其中PD-1专职销售人员便接近2000人。相比之下,截至今年6月底,君实生物的销售团队为561人,信达生物的销售团队为1100人,百济神州2019年底时的销售团队规模为900多人。从去年上半年PD-1的销售数据来看,除百济神州外,各家企业的销售额与销售团队规模成正比。


    据荣昌生物官网此前介绍,公司的商业团队已经开始搭建,内部组建了自身免疫、肿瘤两个营销队伍,预计在去年年底组建约100人的商业化团队。


    荣昌生物董事长及执行董事王威东去年曾在网上会议表示,公司过去十多年一直处于新产品研发阶段,现未有产品踏入商业化阶段,商业化是公司的挑战,不过他强调公司拥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在处方药领域亦拥有大量经验,可良好符合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