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考研神校”的墙里墙外

2021-7-12 9:14:04 来源:山东商报

       “考研是一条需要勇往直前的路。”考生阿燕已经很久没化妆了,眼镜框后面是一张素面朝天的脸。这是她第二次考研,住进了寄宿式的考研机构,她告诉自己,必须“上岸”,别无选择。近些年,随着考研人数的持续增多,曲阜师范大学周边,寄宿式考研机构已成为新兴产业。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孙倩实习生 郑晓彤

 

 

        考研

 

 

        7月初,一场急雨刚刚过去,温度适中。曲阜师范大学校内,几棵白杨树下,乘着阴凉,学生们围坐在树下的小马扎上苦读背诵。

 

        树下,智能手机被扔在了一边,在“考研大河”里苦苦挣扎的学子的世界中,手机不再是一部交流的工具,俨然退化成了观看网课的播放器。

 

        小佳站在学校行政楼的三楼窗口,手中拿着一本英文教科书,书页里,密密麻麻地标记着语法、翻译。间歇中,她望向楼下,看这场考研世界中的“内卷”,她笑称自己也曾是“内卷”中的一分子,“上岸”后,终于可以“躺平”了。

 

        小佳本是山东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她称自己学历有限,怕在工作中处处碰壁,所以读研,能短暂地逃避被推进汹涌的就业人潮中,这是她的“避难所”。

 

        研究学术已不再是考研的唯一原因,备考生的世界里,充斥着五花八门的理由。“一战”失利,“二战”再来,反反复复。一位考生在书中写道,“考研就是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在山东,考研竞争依旧激烈,2021年,山东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8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3.5万人,考研人数和增量均为全国之最。

 

        其中,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师范大学的考研率一度被称之为“神话”。有人戏称,“大一入学,老师就会统计你是否考研。”还有人调侃,“你不考研,小心被看不起。”

 

       这样的“传说”一度被在校生们笑着否认,“没有那么夸张啦!”走在校园里,自习室、校园、楼梯间,随处可见的是准备考研冲刺的学生。

 

在校内随处可见准备考研的学生

 

        盲从

 

 

       “没有人过问我的过去和未来,考研才是我唯一的出路。”临近正午,树荫下的人都散去了,零星的小马扎被摆放整齐,有人把书留在了台阶上。封面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加油”。

 

        陈静还没有离开,她来自偏远地区,“就是那种快递不包邮的地方”。她是一名大三理工科的女孩,留着齐刘海,说起话来,柔声细语,微笑时也总带着几分温柔。

 

       “试一试吧。”提到考研,陈静总是说,试一试,就一次。陈静说,当上一届师哥师姐毕业,吃饭、流泪、告别时,她突然才意识到,“考研,轮到我自己了。”

 

        此时,她才发现身边的人,大多陆陆续续做好了准备,“只有我,迷迷茫茫的。”陈静发现,实习结束后,大家都沉浸在备考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静悄悄的,没有娱乐,没有声响,学习是唯一的标准。

 

       “我不参与,其实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我。”这种感觉,像是一堵围墙,陈静觉得自己被隔离在围墙外,只能一头扎进去,周遭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那些伙伴,都有了自己的打算,“如果我不考,那这一年,我做什么呢?”

 

        午后的阳光穿过叶子的间隙,陈静低着头,“父母对我很宽容,但我着急工作,家里还有读书的弟弟。”陈静觉得,自己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能“上岸”,不再“二战”,她的家庭负担不起。

 

       在考研世界里,“行话”似乎无处不在,“内卷”意味着竞争,“上岸”意味着考研成功,“二战”意味着失败后卷土重来。

 

       校园里,像“陈静们”奋勇读书的学生不在少数,在他们眼里,考研像是一块踏板,踩上去,才有可能触碰到不同的空间。

 

        “其实,我们选择考研更多是基于对自身发展的考虑。”该校研一学生小善说,像自己一样,因高考失利,没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想通过考研之路改变自己的状况和出身,“我们宿舍五个人,都成功了,也算是圆梦。”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原因是,“考研,也许能有一个更好的出路吧。”

 

 

        作息

 

 

        每一个疯狂备考人的生活作息和复习计划基本是相似的,先专业课后公共课。早晨五六点起床,中午吃饭午休,接下来,也许能奋战到深夜。

 

        寝室熄灯,黑暗中,有人用光束打在蒙在被子里的书页上,这样的人,甚至抱着一股“誓死不归”的心情。来自亲友的关心,都可能在无形中变形解读为一种另类的压力。

 

        午餐时间,学生餐厅内,除了打饭交谈的声音,黑压压一片就餐的学生内,总有几张桌子上放着教材。食堂阿姨说,“晚上,餐厅二楼会汇聚更多的学生,因为那里不仅有空调,还可以读书念出声来。”

 

        复古式的“西联教室”连成一排,没有课时,也成了自习的好选择。青砖灰瓦,朱红教室门,备考生们倚在一旁,嘴里不停地张张合合。

 

        小佳说,就读研一时,她就在想,肯定不可能再继续往上考了,“我的学业生涯到此为止了。”校园里,不少大三学生说,整个夏天,寝室都在考研中复习度过。

 

        小佳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因为报考时求稳,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来说难度并不是太大的学校。“每个备考生,最好都要认识一个本校的学长学姐,这是最好的。”小佳说,这已然是考研世界里的默契,这意味着,你会拿到更详细的课件、真题等等。而她自己,也从中收获过一笔小小的“收益”。

 

        “上岸”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小佳不知道,小佳的朋友们也不知道。很多学生说,准备考试,是一场风风火火的行动,需要自律,需要决心,气氛和环境也是得胜关键。他们之中,很多人离“考研机构”很是遥远。

 

       但小佳心里清楚,这所学校周边,寄宿式的考研机构比比皆是,那里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和考研处处相关的“小型学校”。

 

寄宿制考研机构里的生活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北门,沿着一条小路向前走去,右转,便是一家封闭式考研机构。三层的楼体上,用蓝色的字体大大地标注着“考研”“寄宿”“高端”的字样。这是一栋备考生专用宿舍楼,每一处设施,都和考研密切相关。

 

         在曲阜师范大学南门和北门附近的街上,每隔不远,就有类似的机构,规模大小不一。除此外,独立运营的小型自习室也连成一片。

 

        阿燕绑着一个简单的马尾辫,不施粉黛,黑色的眼镜下是一张素面朝天的脸。她走到拐角处,往公共洗衣机里扔了几件脏衣服。转身,踏上了每一层都张贴励志话语的台阶。抬头,墙壁上又是一句“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考研是我不懈的追求。”

 

        在自习室相遇,比之学校,他们少了几分轻松的玩闹。“怎么轻松的起来呢?”阿燕说,“二战”,本身就是做好了“与外界隔绝”的选择。

 

        在这里,“状元式”考生的信息遍布满墙,照片、姓名、分数、学校清晰可见。阿燕是一名济宁市的“二战”考生,慕名而来,为了氛围,加强自律,付款,离家,入住了一间八人宿舍,拥有了使用自习室一个小隔间的机会。

 

         每天早晨,她会爬起来,准时出现在院里,一本单词书是不变的标配。只有在夜深时,寝室才会进行简短的对话,“我们之间,大多都是‘二战’的。”出身学校和目标学校,是必问的话题。

 

        “二战”,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学生,没有寝室和图书馆可以使用。嗅到商机后,寄宿机构自然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冲出土壤。

 

        机构的招生老师说,目前这里大部分都是“二战”的考生,只有小部分是首次考研。当然,每个机构里,甚至总不乏三战的人。

 

        寄宿式的考研机构,把天南海北的考生,重新聚集在一起。一位寄宿多月的备考生说,寄宿考研像重新经历一次高三,大家坐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紧张、压抑、焦虑,但始终都是自己在推着自己前进。”

 

         她说,“在我眼里时间就是分数。”

 

 

        费用

 

 

        简单来说,寄宿式考研机构就是为计划考研的考生提供一处类似学校的学习场所。一般来说,寝室和自习室是标配。

 

        阿燕所在的机构,便是附近颇为成熟规模较大的一家。独立卫生间、公共浴室、洗衣场所、背诵室、自习室等等,条件好的,还有食堂和超市。寝室内,像大学宿舍一样,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空间很小,密密麻麻。但在考生眼中,这只是晚上用来“偃旗息鼓”的客栈。

 

        考研选择寄宿制,无非图氛围,因此学习氛围成了考生最重视的条件之一。而自习室,便是氛围感的缩影。

 

        一般来说,自习室分为大自习室和小自习室。一块木板间隔开一个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里装上了一个不一样的梦。桌面上,常常能看见一张白色的小纸条,标记上了自己的名字,宣誓主权。一家考研机构的负责人称,先报名先得,可以选择自己中意的座位。

 

        自习室内,甚至设有打卡设备,考勤时间从早七点起,到晚上10点半,自习室直到夜里12点关闭。“我选择来这种地方,就是因为我自律不行。整个寝室都起床学习,我也不好意思再睡觉了。”一位学生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机构会配备上考研课程,有些机构则仅提供场所。住宿价格根据实际而不同,从每人每月五百余元到一千余元不等,另外,有些机构还配备餐厅。整个备考期算下来,花费上万元不足为奇。

 

       “我们这里,老师还会督促你起床学习。”一位招生负责人称,他们会尽全力促进你进步,“我们是寄宿制,不是封闭制,你可以外出,但如果彻夜不归,最好还是要请假的。”

 

        在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考研自习室已不足以满足需要,寄宿式考研机构已然形成一条产业链,吸引着省内外考生在此就读。

 

        这些机构,有的是利用学校闲置的宿舍楼,有的是租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还有的是借用周边的公寓式酒店。

 

        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像考试一样激烈。

 

 

         未来

 

 

        中国教育在线编制的《2021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

 

        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考研类机构也在跟着增长。学校东侧的西关大街,红色的醒目的“考研”字样张贴在楼前的窗户上,招牌却倒在了地上。该机构的负责人称,“我们没有停业,而是搬家扩址了,今年的报名人数还是很多,现在寄宿的名额也就剩两三个。”

 

        采访中,记者翻阅了一家机构的报名登记表发现,省内考生占比较大,但仍然有不少省外学生“慕名而来”,其中不乏“为爱陪跑”的考生。一位赶着去上集训课的考生说,距离开考仅6个月才决定考研的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上岸,但为了“与女友团聚”,也决定冲刺一试。其中,也有就业后因为学历受限,放下一切,决定重归学校的考生们。

 

        一家机构门外,一辆黑色的车停在了楼下,一名女孩和其父母从车上走下来,从后备箱里拉出了大大小小的行李。

 

         女孩今年刚毕业,准备考研。她坐在院里的秋千上,摇摇晃晃,听着父母和工作人员不停地交流。她确定了要考研,但还没有决定专业和院校。

 

        “这种感觉很奇怪,和我第一次进大学一样。”女孩看着周围,虽然已经来考察过了,但还是觉得陌生,“还年轻,我仍然还能努力一下吧。”

 

         七月,坐在门卫室里的老李说,最近,每天都有新人提着行李走进学校。每天清晨,院里都有孩子在背书,这种景象,每天都在上演。(文中人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