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跨省代购“网红奶茶” 违法吗

2021-7-18 8:46:11 来源:《法制日报》

        近日,湖南长沙“网红奶茶”茶颜悦色因被跨省代购,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有网友爆料,有一些人专门从事代购茶颜悦色奶茶业务,代购人从长沙通过外卖平台购买奶茶,然后乘坐高铁往返于浙江杭州等地。代购人一趟就可以赚到数千元。7月14日,茶颜悦色在其官方微博对这种代购现象回应称:“茶颜悦色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希望代购者停止这种行为,也呼吁消费者不要代购奶茶。”这种跨省代购“网红奶茶”的行为是否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引发公众热议。

 

        每次往返利润可达2500元

 

        茶颜悦色在长沙的人气和口碑都很高,该奶茶成了人气很高的“网红奶茶”。但是,这款“网红奶茶”近期却遭遇跨省代购之困。有媒体披露,在长沙门店售价12元的茶颜悦色奶茶,通过专人代购,到达杭州客人手里时价格逼近60元。

 

        爆料人告诉记者,这些代购人员先通过所在城市的代购小程序收集整理订单,当订单数到了一定数量后,他们便开始坐高铁或飞机来到长沙取货。货到手后立即放入专用保温箱里,然后返程。

 

        爆料人称,之前代购每天接单100杯,现在已经增加到200杯,而且还供不应求,每次往返利润可达2500元。近年来兴起的代购茶颜悦色奶茶生意,不仅在杭州存在,在长沙周边的江西南昌、安徽合肥等城市也曾出现过。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由于长距离运输,很难保证奶茶质量,跨省代购现象的出现,无疑给茶颜悦色奶茶的品质和声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日趋增多的跨省代购,茶颜悦色7月14日在官方微博上回应称,茶颜悦色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希望代购者停止这种行为,也呼吁广大消费者不要从任何渠道代购奶茶。

 

        7月16日上午,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名义致电茶颜悦色双塔国际广场镖局店,要求订购100杯奶茶,门店工作人员以“订单量太大,无法接单”为由,拒绝接收这一订单。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茶颜悦色这一举措对打击代购行为到底有没有效果,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对于集中携带上百杯奶茶乘坐高铁的行为,铁路部门是否有相关限制措施?铁路工作人员回复称:“只要每人携带重量不超过20千克。在进站口进行部分试喝后,还是可以带上高铁的。”显然,铁路部门无法阻断跨省代购者的步伐。

 

         跨省代购引发热议

 

       “跨省代购奶茶,这本身也算是劳动所得,我觉得并未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应该不属于非法经营。”长沙一位律师向记者谈了他的观点。而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则认为,这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不特定人群的大批量代购行为,涉嫌多重违法。

 

        “这种跨省代购就涉及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代购人员没有办理个人健康证明就从事食品运输,显然违反了食品卫生法。”黄捷认为,食品属于特殊商品,食品卫生法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这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不特定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代购,已经属于食品经营性质的活动。

 

       “由于其脱离了相关部门的监管,事实上已经扰乱了市场秩序,属于非法经营活动,目前根据新闻报道的情形分析,可能情节还不算很严重,所以暂时尚不需适用刑法来处置。但该类行为如果继续下去,构成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等,便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所称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相关部门可以依法进行查处。”黄捷建议,跨省代购网红饮料或食品,对消费者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对异地代购者存在违法风险,最好不要尝试。

 

        北京乾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金宝律师则认为,代购商品属于代理行为,属于消费者与代购行为人或者商家之间的法律关系。“跨省代购‘网红奶茶’,这种代购行为显然存在巨大利润,属于有偿代理行为,也属于经营行为,应该要依法严格登记。”

 

        李金宝分析说,通过信息网络承接、开展业务的营利性“代购”活动,属于电子商务活动,需要接受电子商务法的监管。如果借差旅之便代特定几名亲朋好友购买商品,即使收取一定的报酬或奖励,亦不宜认定为经营活动;而如果以盈利为目的,高频率、多次数、高金额地代多人购买物品的,应认定为经营活动,应受电子商务法的约束。

 

        李金宝认为,按照电子商务法的要求,自然人从事“代购”业务,属于商业服务行为,须依法办理营业执照、获得相应行政许可、完成税务登记并纳税。“这种跨省代购‘网红奶茶’,如果没有相关的资质,可以认定为违法经营活动。”

 

       ◎据《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