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新闻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中秋“海”味

2021-9-20 8:26:00 来源:山东商报

        中秋月圆前,山东威海,开海已有半月,各处码头上,人来人往。下午,成筐的梭子蟹、皮皮虾被运送上岸,以家庭为模式的渔民生活只是这座城市里小小的缩影。阿荣(化名)是千千万渔民中的一员,她说,如今渔业管理越来越规范,他们期盼的也只是“平安归来、鱼虾满仓”。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孙倩

 

 

         渔民生活

 

        下午两点,威海荣成,有风。大鱼岛码头,海浪一叠叠拍向岸边,小木船在浪尖上摇摇晃晃,老张(化名)把撑杆钩向旁边停泊的小船,一拽一拉,便轻松地跨过了船间缝隙,几个反复,上岸离去。

 

        老张的妻子阿荣坐在岸边的石阶上,偶尔喊着方言,和船上的丈夫沟通,因为常年风吹日晒,三十多岁的阿荣脸色黝黑黝黑的。他们夫妇是河南人,来海上“讨了六七年生活”,他们拥有一个小木船,每日凌晨,天还不亮就出海,在海面上漂浮两三个小时后,捞上海货,再折返回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片海域,每天有无数庞大的船行驶,相比下,小木船条件艰苦,只能开在平稳的海面上,不敢走太远,遇上大风天气,便不能出行。

 

        “进项多少就看能捞上多少东西了。”阿荣说,有时,他们一天能跑四五个来回,有时一趟就结束了。9月15日那天,阿荣和丈夫的收获并不多,但他们没有走。“船就是我们的家。”阿荣说,平日无事,他们就在码头旁看着小船,聊聊天,踏在上面,摇摇晃晃,心里觉得踏实。

 

        岸上,渔民们一边缝补渔网,一边笑着。阿荣说,对她来说,最讨厌遇上大风大浪,不敢出行,“有时晕船吐的胆汁都要出来了。”海浪击打小船,海水会涌进来,在海上漂了这么久,阿荣还是会害怕。她和丈夫一般会一同出海,除非特殊情况,老张才会一个人外出,“一个人实在太累了,虽然船上的活大部分都是男人干的,但我也能打打下手。”两个人在船上忙活着,阿荣说,最遗憾的,是看见了鱼虾,却精疲力尽拉不动网。

 

 

        渔民期盼

 

        对渔民来说,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看天气预报,对于小船船主来说,就算有风浪,还是会不甘心地凌晨起身去海边看看,再决定要不要出海。
阿荣和老张有一个男孩,四年级,孩子最爱奥特曼,房间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奥特曼。阿荣在岸上看着丈夫苦笑,“三岁时,我就把儿子自己扔家里了,你们都不敢吧。孩子哭,我就告诉他,妈妈下海才能给你赚钱。”如今,孩子已经习惯了自己起床,不吃早饭,背着书包去上学。

 

        荣成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492公里,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距韩国94海里,是山东半岛离韩国最近的区域。像阿荣这样的家庭,渔民的世界里有千千万。

 

          30多年的老船长王春华说,很多年前,他用半年的时间赚了五千元,“那时候可是万元户”。王春华现在仍然是船长,他看着岸边停靠的船只说:“这船是820万马力,长43米,宽7米多,算中等型号。”这样的船出行一次,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回、船上要配备大约十人。一般来说,必不可少的是船长、大车(主管机舱)、大副(辅助船长)、二车(辅助大车)四人。

 

        “大船捞的就是带鱼、鲅鱼、鳀鱼。”王春华说,鱼捞上来就放在船舱里保鲜,里面是冰块。“现在条件很好,船上能做饭,有信号,有冰箱。”他记得,多少年前,没有禁渔期时,冬日里,他也出海,船舱里备着的就是白菜土豆,甚至没双像样的手套,手冻了,就甩一甩敲一敲缓缓。

 

         渔民们告诉记者,在船上,也有一些行业忌讳,比如不能说“翻”这个字,他们期盼的,不过是,平安归来、鱼虾满仓。

 

        家庭模式

 

        荣成石岛渔港是北方最大的渔港,下午,偌大的码头,停泊了几只大船,一箱箱带鱼被抬下岸,放在称上称重,再装进鱼贩的小货车中。鱼贩在本子上记录数据,整个过程,麻利简单。

 

         当地人告诉记者,大船出海,船员一般都是男性,但在家中的妻子也通常从事渔业相关工作。

 

        码头岸边,阴凉处,一张张绿色的网缠绕在一起,女人们扎堆似地坐在一起,她们将网拆开,解下一部分,用针将水扣和新网片编织连接。一位女性说,这样的工作,一天下来,可以赚一百到二百元薪水。

 

        走在荣成的街头,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劳务中介的门面。荣成市港湾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解释,渔民出海,分为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中介相当于给船主和船员间建立联系,近海捕捞多则一月便回,远洋捕捞往往要在船上生活一年。

 

         张卫国是一位有30多年经验的船员,他拥有一只长三十多米的渔船。通常,他把船停泊在威海市远遥渔港。第二日准备出海的他,头一天就在船上做准备。妻子在岸上看着丈夫做工,她说,丈夫归来前,会和收货人电话沟通,谈好价格,“人家会直接来收,这鱼也就卖出去了。”

 

         张卫国妻子说,在威海,很多渔民都是以家庭为模式,丈夫出海捕鱼,妻子便守在码头上等待。

 

        满载而归

 

        位于威海市区东北区域的合庆码头,便呈现出这样明显的特点。下午两点左右,一只又一只船靠近码头,因为担心搁浅,最终停泊在距岸边一段距离的海面上。随后,一只只小船再由岸边向大船驶去,穿梭在一排排大船中。

 

        岸边上的妻子在摊位上摆放物品,又用水桶舀海水倒进海鲜筐中,接到丈夫,便把海鲜放入海水中售卖。此时,便是码头最为忙碌的时候,不少市民早已在此等候,准备“尝鲜”,螃蟹、皮皮虾、鲍鱼……琳琅满目。

 

        每日凌晨,渔船就出发了,下午就载着海鲜回来。开海期间,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大部分的日子都是这样的。

 

        根据规定,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除单一作业类型为钓具外的其他所有作业类型渔船,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

 

        威海远遥渔港有限公司安全应急科副科长马梓文告诉记者,每日,渔船会登记报备,再从远遥港口出发,渔船上安装了北斗定位,船员也必须具有相关资质,“我们要负责停泊服务等保障性工作,规范性管理。”

 

        下午三点,荣成泓运港口,阿发(化名)站在船头,他解开了拴在柱子上的绳子。几分钟后,驾驶员开动了船,烟筒涌出了黑色的烟,桅杆上的五星红旗也随风飘了起来。另一侧的小旗上,写着“满载而归”四个大字。

 

        中秋月圆,餐桌上,海鲜似乎总是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