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商势力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光威复材新掌门陈亮:两代人拓荒造就碳纤维国际巨头

2021-9-29 7:50:04 来源:山东商报

  从渔具生产到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光威复材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企业的转型蜕变。在山东商报编制的2020山东创富榜上,光威复材原实控人王言卿及其家族,也以110.11亿元的创富金额位列榜单第61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3月,这家企业在股权方面顺利完成交接,陈亮接替母亲王言卿成为公司新掌门人,带领光威复材继续前行。他曾公开表示,公司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制造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丁一凡

 

 

光威复材董事长陈亮(资料图)

 

  打造国内首条鱼竿生产线

 

  今年5月,光威复材向航空工业一飞院、壹通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交付了首架份TP500无人运输机后机身及尾翼。在这次交付仪式上,光威复材的掌舵人陈亮,久违的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


  众所周知,光威复材原实际控制人王言卿年事已高,于今年2月将股权分别转让给两个儿子陈亮、陈洞,此后两人分别持股光威复材39.89%。一个月后,陈洞同意作为陈亮的一致行动人,并将其持有的光威集团股权表决权委托给陈亮。至此,山东这家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龙头顺利完成“接班”,由新实控人陈亮带领企业继续前行。


  实际上,最早光威复材所涉及的并非碳纤维领域,而是钓具。


  据媒体报道,1987年11月,在山东省威海市田村镇政府参与乡镇企业管理的陈光威,接管了一家只有30人却亏损近10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镇办石化科研器材厂。为了给这个小厂拼出一条活路,几经调研,陈光威决定将小厂的主体业务转为鱼竿的研发生产。


  说起光威集团的创始人、自己的父亲陈光威最初的创业抉择,陈亮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威海地理优势明显,有丰富的垂钓场资源。那时改革开放风头正劲,父亲觉得做鱼竿肯定会有市场、有前景。”


  彼时,渔具在国内尚属于空白产业。由于资金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缺少生产设备,陈光威一边钻研技术难题,一边琢磨设备问题,亲率技术骨干连续奋战150多个日夜,终于研制出了国内首条鱼竿生产线,光威复材也由此开始自主保障生产装备。


  从零起步,经过短短的十年时间,光威就将鱼竿这门生意做到了全球销量最大。

 

  转型碳纤维生产

 

  随着时代的变迁,鱼竿生产的原材料也在不断变化,而碳素鱼竿的出现,恰恰成为了光威复材的转型契机。


  1996年,光威复材开始生产碳素鱼竿。不过,生产碳纤维鱼竿所需要的原材料——碳纤维预浸料,却要完全依赖国外进口。陈光威不甘心被人卡脖子,1998年,他提出了跳出鱼竿的“院墙”,围着“院墙”转的战略计划。


  陈亮曾公开表示,这个计划,就是要自己搞研发,建设自己的生产线,生产鱼竿的原材料——碳纤维预浸料。实际上,这个计划当时遭到了公司内部人员的反对,因为国内没有企业生产过预浸料,无成功的前例可循。倘若花几百万美元投资引进设备,这条路能不能成功尚是未知数。


  最终,陈光威拍了板,“咬牙也要投入研发,搞原材料生产。”公开资料显示,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光威复材于1998年从日本引进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并于投产当年收回投入成本,光威复材也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此后不久,受益拥有自主研发力量和先进的生产线,光威复材收获了可观的利润,于是启动了上市计划。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光威复材从民用碳纤维生产,走向了军工碳纤维生产。


  彼时,国外碳纤维领域对中国实行“三封锁”,即产品封锁、技术封锁、设备封锁,国家科技部于2001年启动了“863”课题组,其中有一项科研项目就是碳纤维。


  2002年,为打破国际垄断,光威复材成立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期间承担了20余项863计划及各部委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承建了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起草了《PAN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的国家标准等。

 

  登陆资本市场

 

  一面是批量生产碳纤维,一面是投身军工领域的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光威复材“双轮”驱动之下,企业不仅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还成功迈入资本市场。


  2017年,光威复材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成为碳纤维行业的第一股,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依托多年来积聚的深厚技术和管理底蕴,坚持实业报国,坚守主业发展,全面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投入。


  2020年3月,光威复材发布2019年年报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84%。其中,碳纤维及织物业务、风电碳梁业务均保持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光威复材业绩已持续4年高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从股权角度来看,陈亮在今年三月才成为实际控制人,但实际上早在光威复材上市之前,陈亮就已经是公司的关键人物。


  据媒体报道,1969年出生的陈亮,1997年就已出任光威复材的母公司威海光威集团副总经理,2006年,陈亮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企业指挥棒,成为威海光威集团董事长,并在2013年后兼任集团总经理至今。


  而作为接班人,陈亮也在不断开拓光威复材的业务层面。


  他曾公开对媒体表示,公司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工业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力度,且光威复材的研发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一直在10%以上。据陈亮介绍,光威复材成立之初就立志要实现碳纤维的国产化,让中国人有自己的纤维可用。一要解决有、二要解决用,目前已基本解决“有无”的问题。用是需求端,只有需求才能带动碳纤维的应用和技术进步。

 

  新掌门的探索

 

  实际上,随着风电、汽车、建筑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乃至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各大工业领域对碳纤维需求越发旺盛,这些已经成为光威复材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陈亮看来,碳纤维行业未来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补强、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等领域都有可能出现新的风口,因为这些领域对碳纤维轻量化替代都提出了需求,一旦某个工业领域像风电一样打通低成本碳纤维及复材制造工艺,都将使碳纤维的需求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据媒体报道,目前光威复材已搭建起涵盖“原丝—碳纤维—预浸料—织物—碳纤维制品—装备制造—检测分析”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条,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面对国内蓬勃的发展形势和全球激烈的竞争态势,光威复材还制订了“521”发展战略,即布局碳纤维、通用预浸料、能源新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精密机械装备5个业务板块,在碳纤维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个“产学研用”科研平台引擎的带动下,孵化形成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领先地位的千亿级碳纤维产业基地,布局复合材料最优生态园区。


  从最新的公司业绩上看,陈亮成为掌舵人后,光威复材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8月23日,光威复材发布半年报称,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2.83亿元,同比增加27.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34亿元,同比增加23.4%。


  对于未来,陈亮也曾公开对媒体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