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剪刀手”在民间

2022-1-8 8:00:30 来源:山东商报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在山东,来自烟台蓬莱的顾朋泉从小便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传承技艺之余,他更试图通过自己的收藏和钻研,挽留时代中那些逐渐消散的古老剪纸花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王宇琦

 

 

蓬莱地区海市蜃楼窗花(清代)  受访者供图

 

       富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形式


  
       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剪纸极富艺术特色与魅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出土距今约1500年的五幅团花剪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剪纸艺术品。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写到,“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说的便是人日(农历正月初七,传说为女娲造人之日)镂金剪彩的习俗从晋时延续而来。


       剪纸的本质是一种镂空艺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以阴阳为表达形式,呈现出异彩缤纷的世界。“剪纸内容丰富,寓意深远,花开富贵、金榜题名、松鹤延年……这其中无不寄托了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展现出其强大的创造能力。”顾朋泉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介绍。


       在剪纸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种分类方式。“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从地域范围区分,有西北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北方与南方等;从纹样来说,可分为花鸟、人物、山水等;从用途来讲,不仅常见的窗花、灯花等装饰类作品可称为剪纸,用纸制成的鞋花、枕花等绣花样式,也属于剪纸范畴。”顾朋泉表示。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历史沉淀,不断散发出夺目的光芒与永恒的魅力,并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清晰可见的脉络与路径。剪纸不仅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心血与艺术智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载体,至今仍在各个领域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不仅成为富含浓烈中国文化特色的非遗宝藏,同时,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龙口地区白蛇传题材民国时期窗花  受访者提供

 

       剪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黄狗黄,黄狗地下兰瓦房。山东姑娘绣鸳鸯,一对鸳鸯一对鹅,一对兔儿在山坡……”从前,老一辈劳动人民在剪纸时,不仅手指在动,口中还会相应的以歌谣唱和。最终,一首歌谣唱罢,一幅活灵活现的精美剪纸作品也随之诞生。


       剪纸不仅是镂空剪刻的艺术,更丰富了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顾朋泉回忆起自己的儿时,因为时常陪伴在外婆身边,虽然老人家不识字,但脑中藏着数不尽的故事。“《西游记》《红楼梦》中的故事她随口便可以说出来,神奇的是,故事里的人物还能跃然纸上,而这也成为剪纸最初吸引我的动力。”在顾朋泉看来,年幼时的新鲜与好奇,大过于成年后的执着和喜欢。


       带着生命初期对趣味的原始追求,剪纸对顾朋泉的吸引力越来越深。小时候他便跟随家人“玩”剪纸,练就一身“纸张与利器交融变换的功夫”,长大了也未曾因为其他的事情搁置。大学时,顾朋泉选择了视觉传达专业学习,这为他剪纸艺术的表达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此外,他不断拜访剪纸名家,视野也更加开阔,他还深入乡间寻找隐藏在民间的绝世高手,收获许多欣喜。顾朋泉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从中看到了这门古老艺术急需的保护与传承,“很多特别优秀的剪纸大师年事已高,其中一些我曾拜访过的老人如今也已离开人世,他们有满腹的剪纸文化与技艺,如今只能成为对过往的追忆。我想尽自己所能,保护剪纸这项久经流传的民间艺术。我更希望看到剪纸文化遵循传统,流传有序,保持民间最原始纯粹的韵味。”如今,步入而立之年的顾朋泉已是齐鲁工业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在艺术学院教授学生剪纸课程。传道授业解惑之余,他则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剪纸的收集及研究中,“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我目前存留的各类民间剪纸约有两万余张。此外,与剪纸相关的物件,如纸笸箩、贴有剪纸的扇子等也是我的收集方向。”

 

        顾朋泉说,小时候,因为不满足于只有家中长辈们剪出来的花样,他便托亲戚从其他地方寻觅一些新鲜的剪纸样式,学习借鉴。“长大后,我开始自己到各个村镇走访,淘换剪纸。一些漂亮的剪纸花样就像家族中的珍贵物件一般,可以在代际间流传、继承。一些我从年近百岁的老人处收集来的剪纸,有些是他们的母亲年轻时创作的,其年代可以追溯到清晚期。”

 

       从收藏到捐赠藏品的初心之路


  
       不同于庙堂之上庄重威严的艺术创作,剪纸出自寻常百姓家,镌刻着深厚的民间烟火气息,拥有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相应的,剪纸自身也肩负着双重传播导向,一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剪纸花样、内容的不断变化代表着当时社会大众对文化某一方向、领域的追求;另一方面,在相对漫长的阶段,以女性为主要继承成员的剪纸文化,传播范围相对狭窄,由此以地缘形成独特的风格。“比如,清末时期戏曲广为流行,戏曲人物造型的剪纸便较为常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大海航行靠舵手’为内容的剪纸作品数量较多。”顾朋泉介绍。胶东是山东剪纸艺术主要代表地区之一,胶东剪纸也是顾朋泉主要收集的方向,“过去在胶东农村,人们通常用油灯等在白纸上熏出剪纸的黑白花样,相互流传。乡村劳动生活较为封闭,剪纸的创作群体相对固定。相邻近的村落中剪纸风格相似,距离稍远便又具有另外一种特点。”顾朋泉说,从整体上来看,胶东地区剪纸也具有一定通性特色,比如,海市蜃楼等海洋文化相关的题材经常出现其中。“此外,胶东地区相对富庶,乡村中村民文化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带动一些文人墨客投入剪纸创作,并将中国传统书画中一些雅致气息融入其中。通常,民间剪纸画面构图比较饱满,甚至呈拥挤状,但一些胶东剪纸作品会刻意留白,比如用单独的一枝花来形成一种禅意,这在其他地区是较为少见的。”


       随着多年的收集、研究成果日渐丰富,顾朋泉开始尝试让更多人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剪纸不会说话、讲故事,我将这些剪纸收集起来就是要帮助它们‘说话’,讲故事,也为更多人介绍剪纸这门艺术中蕴藏的无穷内涵。”如今,随着一系列文章的发表、书籍的出版,顾朋泉也成为胶东剪纸在新时期的“发言人”。


       一直以来,顾朋泉对剪纸的热爱不曾改变,但他也告诉记者,自己对剪纸收藏的理念发生了变化。“早期的收藏是兴趣所在,后来的收藏是为剪纸研究打基础。我做研究的初心,是想将剪纸文化传播到更广的领域。当我的收藏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便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单纯的收藏是满足私心的一种方式,在其中便容易忽略了初心。”顾朋泉逐渐发现,抛开个体私欲的限制,以更广阔的心怀对待藏品,是剪纸收藏的正确“打开方式”。于是,近年,顾朋泉开始向山东博物馆、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科研院所机构无偿捐赠剪纸约3000张,胶东纸笸箩100余个,让藏品从藏室走进大众视野,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