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23首诗词串联一场文化之旅

2022-2-27 8:01:15 来源:山东商报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开幕仪式引发大众热议,而藏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古诗词,更是惊艳全球。近日,以古诗词为创作源泉,知名学者李舫的历史文化散文新作《大春秋》正式出版,全书由23首诗词出发,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明清,从人文胜迹到山川天地,酣畅淋漓地书写了一幅幅磅礴的大历史大文化景观。新书出版,记者通过出版社采访作者。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大书

 

        提问:您的新作《大春秋》是一部历史文化散文集,内容深刻、厚重,请问您创作这本书的机缘是什么?

 

        李舫:这些年,我的阅读兴趣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西方现代性、现代派艺术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哲学。

 

        2016年年初,我在某机关挂职。与我以往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是,机关的生活紧张而忙碌。工作间隙里的阅读、时间碎片里的思考,成为我一天生活中最难得的放松。期间,我读完了点校本二十四史中的大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当然,没有目的的阅读,有时是囫囵吞枣。某一天,囫囵吞枣之后,我突然萌生一个想法,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大书。

 

        我在这本书序里,简单地写到了当时的心境。朝八晚六的规律生活,每日繁忙繁琐的工作,让我在阅读之外开始思考很多从未曾深入思考过的大问题,比如理想与信念、人类与世界、文明与传承、时间和空间、历史与文学、经纬与未来……书的内容还没有眉目,可是书的名字却那么固执地横亘在我的眼前——大春秋,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吸引着我去攀登。

 

        或许那个万物寂寥的雪夜,一只遭遇魔法封印的困兽,被春秋时代的一声巨响惊醒。春秋,这才是中国历史的大时代。

 

        提问:书中除了您的经典散文作品,也有部分新写的散文作品。这些新作是什么时期写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舫:这本书是我大约六七年时间里的历史散文,也是我的历史笔记。有些是我一段时间的兴趣,有些是我一段时间的思考。比如书中一篇文章《山山记水程》。2014年,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举办之际,我有幸走进了李贽的泉州,走近了泉州的李贽,就在他朴素的故居里,我深刻地理解了李贽,懂得了他的汪洋恣意、桀骜不驯,他的正气凛然、义无反顾。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它们是我父亲的案头书。我曾经很认真地翻过这些书,可是真的读不太懂。李贽反对空谈理学,主张鼎故革新,痛恨满口仁义的卫道士、伪君子,这些都深得我心,可是我觉得跟他还是隔着很遥远的时空。然而,在李贽简陋的故居,我突然就懂得了他,懂得了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关于李贽,我用3万字的文章来阐述他,在这里,我想说说李贽的泉州。

 

        很多个清晨,我仰望泉州古老的钟楼,倾听钟声响起,看着老城区里忙忙碌碌的人流、熙熙攘攘的汽车穿梭不息;很多个黄昏,我走过平安桥,走过开元寺,桥上渔歌唱晚、声声不绝,寺中木槌敲击着木鱼,雄浑、澹泊。山川之美为东南之最。泉州,上古为百越之地,西周为七闽之地,燕尾脊的汉式古厝、中西合璧的番仔楼……诉说着泉州的历史。

 

        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给予泉州作为港口的兴起的时代机遇。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完成了南移,南方经济从安史之乱开始就逐渐超越北方,直到南宋将都城迁往临安,南方彻底完成了对北方的超越。与此同时,南亚与中亚的商人们,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不畏海浪凶险从海上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泉州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驿站。

 

        意大利的犹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纳曾写作《光明之城》,书的封面上写道:“在马可·波罗之前,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冒险远航东方,他的目的地是一座中国都市,称作光明之城。”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界人士,携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最时尚的艺术、最美味的食物、最多元的文化、最包容的信仰在此汇聚。李贽,就生活在这里。

 

 

        “大春秋”致敬伟大的时间

 

        提问:那么书名叫“大春秋”,您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李舫:春秋,有很多种内涵,我们常说:春秋笔法、春秋积序、春秋鼎盛、春秋责备贤者……春秋,指的是时间,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更是方法论。

 

        春秋者,时也,史也。古代先人春、秋两季的祭祀,让这个词具有了农耕文明的鲜明气质,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春韭秋菘、春露秋霜、春花秋月……典籍里的美好词汇,负载着先人的美好期待,也收获着先人的美好祈福。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成就了中华五千年的浩浩汤汤。

 

        春秋之时,人道亦是天道。正是在这个时代,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古代以色列一道,开始了“终极关怀的觉醒”,还处于童年时期的人类文明,已经完成了思想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在四个文明的起源地,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理智和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从而成就了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与此同时,那些没有实现突破的古代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然规模宏大,最终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
在我看来,春秋,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觉醒。大春秋,这三个字里包含太多太多,我希望用这3个字来致敬伟大的时间。

 

        提问:您新作中,每一篇的开篇都非常独特,都是以诗词开场,一共23首诗词,请问您是如何选中这23首诗词作为开场的?

 

        李舫:这本书本来有一个副题《诗词里的中国》,我和编辑认真讨论,还是删掉了。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个历史故事,所以我选择用一段与这个人物或者故事有关的诗词,来作为阅读提示。

 

 

        忘却历史的悲剧和重复悲剧的教训

 

        提问:本书中也收录了您关于乡间的一些纪实随笔,请问您创作这些篇章的时候,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

 

        李舫:走在中国辽阔的乡间,我发现,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了,可是,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背后的平凡生活、普通人家。无数这样鲜活生动而具有大地气息的人和事,汇聚为我们今天的时代。

 

        这些年,去过、听过、写过很多地方,这些平凡的瑰丽让我魂牵梦绕——不论是雪域高原的西昌、悬崖峭壁的凉山,还是苦瘠天下的固原、武陵河畔的湘西;不论是中国天眼的平塘、七省通衢的襄阳,还是洞宫山间的景宁、红水河岸的南丹……在很多地方,无数人的命运在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在成就,这是让人深感震撼的。

 

         提问:您在创作作品当中有没有瓶颈期?如何调节?

 

        李舫:没有瓶颈,只有矛盾。其中最难的是时间的分配,因为工作关系,每天可以让我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太少,时间不够用,这是最让我痛苦的地方,所以我很珍惜那些寂静而了无干扰的夜晚,珍惜那些思如泉涌的瞬间。

 

        我很想说,在这本用历史来串联的书中,我很想提示读者的是——忘却历史的悲剧和重复悲剧的教训。

 

        提问:您下一步的写作计划是什么?

 

        李舫:有很多计划。我刚刚写完一本《中国十二时辰》。马上着手的是一本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家的书,现在在做案头工作,很多细节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