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全新成长小说《兄弟俩》上市

2021-8-7 8:07:04 来源:山东商报

  今年,著名作家肖复兴新作《兄弟俩》上市,这是作者以自己和弟弟童年成长经历为蓝本创作的全新少年成长小说,在富有老北京特色的大环境下讲述了大河小河兄弟俩成长的故事。稍早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肖复兴表示,因偶然给小孙子讲自己和弟弟的童年故事从而激励自己创作出这本小说,“就像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所说,讲故事是当爷爷的天然职责,或许还是他们最大的长处。”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

 

        讲“我”和弟弟童年的故事

 

  提问:《兄弟俩》有自传小说的性质,请问您创作本书的灵感来自哪里?

 

  肖复兴:《兄弟俩》这本小说也并非自传小说,只不过有我自己的影子和生活的一些痕迹而已。一直就想写,一直没有想好该从哪儿下笔。

 

  2019年暑假,我的两个孙子从国外探亲回来,他们一个9岁半,一个7岁半,天天磨着我给他们讲故事。那时候,我正在读长篇小说《我父亲的光荣》,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小说前言里,他谈到为什么会写这本书时说:“因为我现在有了小孙孙,所以我经常想讲讲故事。讲故事是当爷爷的天然职责,或许还是他们最大的长处。”

 

        真的是这样,我也得给两个小孙子讲故事,开始主要讲《水浒传》,他们很爱听;当《水浒传》基本讲得我词穷了,他们还是磨着我给他们讲故事。我就只好讲我和弟弟童年的故事,得讲那些有意思、好玩的事情,他们才爱听。于是,我就讲了诸如采桑葚、游野泳、抓阄儿、跟屁虫……他们对此特别感兴趣。这便促成我写出了如今小说前面的那几章。我发现,给孩子讲故事,可以是小说写作之前很好的准备,比自己在那里冥思苦想好许多。
此外,小哥俩年龄相差两岁,我和我弟弟相差3岁。他们的童年和我的童年,相互交织,也给我不少启发。他们有趣的事情,便也融进我的小说里,化为小说中小哥俩发生的故事,比如兄弟俩吃欧阳太送的巧克力等。

 

        提问:您希望本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悟?

 

        肖复兴:小说后记里,我写了一段话:“一个孩子的成长,并非处处美好,而是充满艰辛与不易。我特别想说,一个孩子不可能不犯错,孩子的错,和长辈的爱,是成长中开出的并蒂莲。让爱穿过错,在孩子心中,错也可以开出花来,这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教育的独特力量。”

 

        这部小说写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生活挫折和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的双重考验。每个孩子都会面对挫折和错误,只不过挫折和错误的形式内容和大小不尽相同罢了。谁也无法逃脱,这是成长的必然代价,就像蜕皮之后才能化蛹为蝶。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认识到、体会到,从而从容面对,让自己健康而坚强地成长。有人认为童年就是无忧无虑,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童年中的烦恼与忧愁,不见得比大人少。我们现在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有些弱不禁风。我们大人常一厢情愿越俎代庖替代孩子去化解这些烦恼和忧愁乃至过错。

 

         时间和距离不影响读者对经典的阅读

 

        提问:您小时候最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肖复兴:我小时候生活拮据,只想学习要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一直到读小学四年级买了一本《少年文艺》,读到了里面的小说而开始迷恋文学。读中学的时候,我陆续读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任大霖、萧平和冰心以及外国的罗大里、盖达尔等人的作品,又读到了蒋风的《鲁迅论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买全了每年出版的一本全国儿童文学作品选,包括一本《1919年至1949年儿童文学作品选》。那时候,我萌生了当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梦想,只是悄悄地埋在心里,对谁也没有说过。  

 

  提问:您认为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您是怎么走出来的?  

 

  肖复兴:5岁那年,我的生母突然病逝,父亲回老家,为我们领回一个继母,这是我当时及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困惑。那时,唯一的姐姐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远离北京到内蒙古修铁路,我更觉得孤独无助,甚至感到绝望。  

 

  如果你问我怎么走出来的,是多年以来继母对我和弟弟无微不至的照料,宽容我对她的种种刁难,用她无私而宽厚的爱,才逐渐融化我心里的疙瘩。此外,就是读书,特别是四年级之后开始读文学作品,让我看到了除我生活的这片小天地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  

 

  提问:《兄弟俩》所讲的故事,有一定的年代感,特别是当年物质的贫乏对孩子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您认为他们还能理解小说中兄弟俩的处境吗?您觉得现在的孩子们是否能读懂其中的深意?  

 

  肖复兴:这也是我在写作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就年代感所表现的时态而言,小说的书写,有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和将这三种时态打乱交织一起这样几种。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然会有读者喜欢这种年代感的小说。前面所说的《我父亲的光荣》,写的是作者自己的童年,属于跨年代;德国作家瓦尔特·本拉明的《驼背少年》,写的也是他的童年,1900年前后在柏林发生的事情。要说物质贫乏,生活水平,更是无法和我的童年相比。但是,这些作品,我们现在依然爱读,并没有因为时间的阻隔而产生隔膜,相反由于时间的距离,让我们更加喜爱和珍惜。或许,就是距离产生美,产生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吧。而且,孩子都有好奇心,也许还非常想窥探他们的父辈、祖辈是怎样度过童年的。  

 

        教育除了爱,还需要艺术
 

  提问:《兄弟俩》里写了父母对子女的爱,邻居对孩子们成长的关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护等,您如何看待“爱”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除了“爱”,您觉得还有什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  

 

  肖复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爱起到的作用是极大的。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对于师长,都是一门功课。

 

  我认为说爱的教育多少显得窄了一些,因为高尔基早就说过,老母鸡也会爱自己的孩子。情感教育,比爱的教育更宽泛也更有针对性些。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多重视智商,而忽略情商。智商更多属于能力,情商则更多属于心理和精神。情感教育中情感的作用,属于心理和精神方面,而不是仅仅指爱。情感教育,除了需要爱,还需要艺术,或者说是艺术让爱升华。这种艺术的真谛是首先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进而能和孩子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并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我之前读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的《教育诗》,他所提出的将教育作为诗来看待,我以为这个观点在今天来看都没有过时。教育确实是一门诗一般的艺术。  

 

  提问:当下,“浅阅读”也正成为青少年儿童的主要阅读方式。您认为,作家们该如何将孩子们的眼球拉回来?

 

  肖复兴:我也是一位父亲,也同样面对孩子小时候阅读的这些问题。我的做法有两点,供大家参考。一是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有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能只是拇指化的浅阅读,而把读书的事情甩给孩子,自己倚在沙发上玩手机。二是要让孩子在读书中找到乐趣,而不觉得只是枯燥无味。因此,做家长的,不能把读书当成是为提高作文成绩这样实用主义的阅读。  

 

  我的做法很简单,是和孩子一起阅读,他读的书,你也要读,然后和他交流,让他觉得读书挺好玩的,挺有乐的,是和他自己的生活情感密切相关联的,而且还能帮助他打开一个新的他所不知道却向往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