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人文壹周 > 正文

透视紫禁城六百年风云史

2020-5-27 9:41:40 来源:山东商报

       作为“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的院长,单霁翔把紫禁城打造成了活力四射的生活馆,让故宫拥抱年轻,也在久经沧桑中永葆生机。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后的单霁翔着手于扩大故宫朋友圈,推动紫禁城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在紫禁城建城六百年之际,单霁翔现身线上平台分享故宫往事,回忆六百年紫禁城对一代人记忆、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浸润。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与观众共享故宫之变
  

 

  2020年是故宫的六百岁诞辰。从明清两代的皇宫,到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历经600年的沉淀,时光的车轮行进,从历史中走来的故宫在变化中拥抱年轻。对于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而言,这种感受是深刻而具体的。

 

  “故宫是一个大百科全书,无论是谁一辈子都不会把它研究透,关键在于视角。我有幸在故宫里面每天行走,这样的行走让我看到了故宫每天的变化,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单霁翔说,“我走过9371间房子,通过这样的行走来不断地感受、不断地学习,我想把这些体会和观众共享。”

 

  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长大的单霁翔,对故宫这种接地气、望星空的传统院落是喜欢且熟悉的。退休前最后一个岗位能到世界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他说自己是幸运的。“我记得1997年我在北京市文物局当局长的时候,故宫的筒子和城墙中间是很多杂乱无章的房子,筒子里面465条污水管线下排污,漂浮着很多的垃圾。”彼时,单霁翔就曾喊出一个口号,“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二十一世纪。”单霁翔说,“这是最初的口号,即三年的环境整治。我想天气好的时候,无论春夏秋冬,能够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市民来这儿拍一些美景。”

 

  此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走访后,单霁翔又提出了一个口号,“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不久后,这个口号成为了现实。“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拆除了135栋临时建筑,实现了这个愿望。如今人们走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只有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侵害景观的现代建筑和有危险性的临时建筑。能够参与到故宫的保护,使它能够永续地、健康地走向未来是我们的幸运。”单霁翔说。

 


  鲜活展示宫廷生活
  

 

  从明清两代的皇宫演变至今,故宫里留存下的关于皇宫的文物和宫廷生活的记忆让不少观众心生向往。对单霁翔而言,把宫廷生活更鲜活地通过原状陈列展示出来也是自己的一大心愿。“故宫的展览现在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状陈列,把原来人们居住使用的情况原状复原。第二类是专题陈列,比如书画馆、铜器馆、陶瓷馆等展馆。第三类是临时展览,故宫每年举办很多临时展览。”单霁翔说,这其中,原状陈列是观众最喜欢看的。“传统原状陈列几十年来主要就是前三殿后三宫这条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条线。”

 

  除了前三殿后三宫这条线,单霁翔说,还有另一条东西向原状陈列轴线,“轴线以乾清宫为中心,向东有毓庆宫、奉先殿、宁寿宫,向西有养心殿、慈宁宫、寿康宫,如果把这一组都原状陈列出来,观众不仅能看到中轴线的宫殿,也能透过展览看到皇家的生活场景。”

 

  其实,近些年故宫对于皇家生活的展览陈列也在逐步推进。比如皇极殿和寿康宫相继开放。单霁翔说,去年,奉先殿原来的文物回归,通过组合修缮原状传播故宫文化。“通过这样一条纵的中轴线的原状陈列加上横的中轴线的原状陈列,故宫的藏品展示特色就出来了。”

 

  此外,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近年也在“邀请”故宫里的动植物一起策展,以动物或植物为主题线索展示故宫文物。如2019年在延禧宫开展的“观鱼知乐——宫廷金鱼文化与故宫博物院藏金鱼题材文物联展”,把宫廷金鱼重新布置在延禧宫的室外,在室内把服装、刺绣等与金鱼元素相关的文物集中展示。“在这样动静相宜的人文环境中,也会增加人们参观过程中的感知。”单霁翔说。

 

  宫廷审美对比展现
  

 

  明清时期,不管皇帝的喜好如何,艺术品都只能由皇帝和少数人享有,普通百姓没法看到。“历史上乾隆皇帝对诗书画以及一些工艺品的鉴赏,往往通过不断地提出要求来让人们破解。比如他想能不能把各种釉彩做一个大瓶,唐英就派得力干将去古窑、定窑等各种窑洞去找陶片来研究怎么烧造,经过多工序的反复烧造配上吉祥的图案最后才烧制出来。”单霁翔说,“过去这些陶瓷在景德镇烧造以后有两个命运,烧得好很优秀的就被送到皇宫由皇家独享,民间看不到,烧得不太好的就地砸碎以后深埋,无论哪种,民间老百姓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些艺术品。”

 

  而今,为了让观众完整地感受到古代宫廷生活,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对比展,让这些宫廷艺术品所呈现的古代审美都通过展览还原再现,其中的一大内容就是瓷器展。“近年来,通过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御窑遗址的瓷片,将这些出土的瓷器和博物馆内收藏的瓷器办对比展就很有意思。”单霁翔说,“出土于同一个窑的瓷器,有完整的也有通过碎片又拼接起来的,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不但能够知道瓷器不同的命运,也可以深思命运不同的缘由和瑕疵。这些年故宫办了五期这样的展览,通过形象对比的展览,使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瓷器。”

 


  推动资源开放共享
  

 

  近些年来,故宫以开放的姿态向观众敞开怀抱。通过持续开展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开放面积从2012年的30%扩大到2015年的65%,再到2018年的80%,越来越多的院落、展览、文物向公众开放。与开放面积扩大同步推进的,还有展览内容的丰富完善。

 

  “展示就要不断根据社会需要和观众需求进行设计。”单霁翔以书画和瓷器展为例进行介绍,“过去我们循环展出历代的书画展览,此后我们开始定制设置不同的展览。比如故宫有宋代五大名窑,并由此举办了五个展览,每年举办一个。多样化呈现汝窑、哥窑、定窑、官窑的瓷器,更大限度地把收藏在故宫库房里的文物展示出来。”

 

  在单霁翔看来,故宫资源的共享开放是故宫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故宫究竟收藏了多少件文物藏品,过去故宫人自己都不知道。2016年,这个目标实现了。经过十年清理,186万件文物每件为世人所知,从网上可以查阅到任何一件文物的信息。”

 

  与此同时,藏品的照片也源源不断地被记录到网站上,唤起了更多人研究故宫的兴趣。单霁翔说,“我们不断把展览计划提前告知观众,这样大家就能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事先做功课,故宫也会更安全更亲民。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加大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出一些网上博物馆和APP,白天给大家讲建筑,晚上给大家讲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大家用碎片化的时间,掌握故宫的一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