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手捧书香,心有余香

2020-5-9 11:42:38 来源:山东商报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安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母亲永远是最牵挂你的那个人……作为一个为感谢母亲而庆祝的节日,母亲节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现代母亲节则起源于美国,日期是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2020年母亲节,在5月10日。在这一天,妈妈们通常会收到孩子们的礼物。当送惯了鲜花、衣食等,其实,不妨送她一本书,就像小时候那般,和她一起重温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德蒙

 


  大家笔下的母亲形象


  母亲,永远是作家笔下最常见的形象,也是他们最难以释怀的形象,所以总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高尔基曾写《母亲》,黛莱达也写《母亲》。在中国,朱自清、老舍、邹韬奋、史铁生、贾平凹、肖复兴、阎连科、刘醒龙等现当代大家们同样书写“母亲”。


  《我们的母亲》一书,是现当代名家写母亲的合辑。该书以感动温暖的笔触,唤起人们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无论朱自清、老舍、邹韬奋,还是史铁生、贾平凹,以及肖复兴、阎连科、刘醒龙等人,字里行间无一不涌动着身为子女对母亲的无尽思念,甚至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本书读完,篇篇都能看到‘我的母亲’,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长大成人,总是毫无保留倾尽所有乃至生命。”有书评人表示。如书中,贾平凹写到:“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的散文集,共收录季羡林散文31篇。其中《怀念母亲》一文,更是作者用质朴真诚、满蕴深情的文字,与读者们一起“追忆母亲”。他说:“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我6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8年以后,又回家奔丧。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


  龙应台散文集《目送》,同样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等,写亲情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母亲写给子女的书


  近来,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与读者见面。在这本书里,作者回望妈妈的人生经历,倾诉至亲离别之痛。


  写与母亲的离别之痛的还有作家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当一个人在54岁的时候成为孤儿,那种感觉太苦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汇成文字,那种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剩那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


  作为子女离不开母亲,作为母亲更是无法割舍与儿女的牵绊。《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7年,她和钱钟书唯一的女儿钱瑗先他们而去。时隔1年,钱钟书逝世。4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时以文字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又3年,95岁时,杨绛携同钱瑗继子继女、师长学生、同事好友等合著了《我们仨》的续篇《我们的钱瑗》。


  杨绛曾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但是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做父母的痛惜‘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读书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这只是出于父母心,不是智慧心。”


  被誉为“亚洲10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的《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以近似社会学报告的写实风格,描写了一位80后普通女性,从童年到成为母亲的人生中,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性别歧视的故事。写作该书,赵南柱曾说,她总觉得金智英一直生活在我们周围,这可能是因为她和自己的女性友人、前辈、晚辈们甚至她自己都十分相像,“我也有一个比芝媛大5岁的女儿,她说长大以后想要当航天员或科学家。我希望,我相信,也努力地想办法让女儿的成长背景可以比我过去的成长环境更美好,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学习如何成为母亲


  对很多女儿来说,当你作为女儿在为母亲庆贺母亲节的同时,你其实也是一位母亲,你也在过节,你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母亲。


  有“20名最佳英国小说家”美誉的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以一本非虚构作品《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真实记录下自己成为母亲那一年的多重身份体验,如对人性和困难的重新认识,对爱的真谛的追寻,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等等,有评论曾称“本书像惊悚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没有一个母亲会对它无动于衷。”


  《徐徐道来:做个懂孩子的妈妈》一书,作者徐桂凤医生列举了家长关注度最高的学龄前儿童各种行为问题背后的理论基础知识。她认为,新一代的很多新手妈妈们,在面对唯一的孩子时会更加谨慎,也更加意识到学习先进育儿理念的重要性。然而各种层出不穷的育儿模式和理念,让妈妈们解读起来相当郁闷和闹心,更让人崩溃的是,即使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无法做到灵活运用,仍旧是一名无所适从的新手妈妈。所以,面对各种育儿问题,家长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育儿有很多更值得家长尝试的思考角度和方法,要启发自己,而不是靠别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