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约”起来新时尚

2020-6-4 10:22:35 来源:山东商报

  一场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尤其是生活习惯方面。


  在疫情期间,“预约制”成为人们出行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旅游预约、吃饭预约、看病预约,甚至理发也要预约。


  进入“后疫情”时代,预约制还会延续吗?不同行业及领域会有不同答案,不过升级版“预约制”或会在将来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大方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邹通


  应疫而生的预约制


  “预约制”不是新词,其实在以往的生活中早已出现,只不过是有些人觉得麻烦,不想使用罢了。经此一疫,“预约制”从以往人们眼中的“麻烦事”,摇身一变,成为广大群众都接受的出行方式。这一点,在旅游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就拿刚过去的“五一长假”来说,与往年小长假的“扎堆游”不同,今年正在复苏的旅游市场亮出一道新风景: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预约制成为亮点,“无预约不出游”逐步成为景区和游客的共识。


  预约制让许多游客有了与以往不同的体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人山人海”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山和花海”,比如,闭门97天的故宫再度迎客,每日限定5000人参观,预约购票者超过90%。


  在金山岭长城,假期中爬长城的游客都拉开了间距,偶尔出现的跟团游游客也都有序游览。据统计,金山岭长城假期一共接待游客近万人,虽然客流同比降低8成,但达到了安全、有序、高质量旅游的目标。


  重庆洪崖洞景区单日最大承载量约为12万人次,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接待游客,“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不超过3.5万人次,并实行网上预约。


  一些景区的预约更加精细化。西安大唐芙蓉园每天限流1万人次,游客需提前预约。大唐芙蓉园将每天的预约分为10时至14时、14时至18时、18时至21时三个时段,让游客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出游时间,同时也给景区管理减少了压力,分成三个时段还可以放出更多的门票。


  携程网发布的《“五一”假期景区预约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通过携程预约景区门票的人数相比清明假期增长268%,已有超过4000家景区可在携程平台上预约门票。


  其实预约旅游并不算新鲜事物,从另一个角度上讲,预约旅游正是近年来相关部门鼓励推行的旅行方式之一,而疫情的暴发则加速了预约制的普及。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第二条“增强旅游发展动力”中,就对“抓紧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对景区游客进行最大承载量控制”做出了要求。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进一步明确了“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的要求。


    预约也不能太任性 


  不光旅游要预约,当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服务都实行预约制。买口罩要预约、下馆子要预约、理发要预约、扫墓要预约、连赏个樱花也要预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3月19日有序恢复开馆以来,读者借书需要提前预约进馆,图书馆每天可接待读者600人次。预约时不仅要选择预约进馆的日期、时段等,同时要填写读者个人信息,并附上个人健康码或行程截图。该馆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月份图书馆日均预约率约为六成,日均签到率约为七成。 


  此外,现在理发也逐渐进入预约模式,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5月1日发布的《关于美发美容行业疫期经营防疫规定执行的公告》提出,“坚持预约服务,店内等待区不能超过两人。”据了解,特殊时期,一些理发店推出预约理发,既满足了人们及时理发的需求,又为消费者节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健康,让人省时又省心。 


  看病预约对于人们来说更为熟悉,尤其在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病人太多,预约已经成为常态。对此,不少医院还实行预约病人可以优先看病,以此来鼓励预约挂号。 


  在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型城市,预约早已融入生活。在国家博物馆、国家科学馆等人员限流的场馆,预约制已经实行了多年,这样不仅有利于游客安排出行计划,也减少场馆接待的压力。而对于游客来说,场馆也设立“爽约机制”,如果预约后未到,达到一定次数则会受到一定时间内无法预约的惩戒,这样的机制也让游客不能“任性预约”。 


  国家目前也鼓励预约制推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8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


  疫情后将常态化?


  在疫情发生之际,复工复产的作用下,“预约制”成为了生活的常态,使得景区不再人挤人,看病不用等太久,高速公路不再蜗牛爬行,图书馆不再站着阅读……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预约制”可以避开高峰获得更为舒适的体验,也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计划,出行和办事也越来越有效率。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等业内专家认为,预约制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均衡的配置,让工作和生活更有节奏,让整个社会更有秩序。即便以后疫情结束了,预约制在很多领域也可能会延续下去,成为一种习惯。“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形成了‘预约文化’,去银行要预约,去政府机关办事要预约,去高级餐厅吃饭要预约,访亲问友更要预约。”何莽说,“预约不仅能节约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更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


  其实不光游客采用预约制后出行体验会提升,对于景区来说,预约制也可以带来双重效果:一方面有助于客流管控、削峰填谷,低密度出游,提升体验度;另一方面则使景区客流量更加透明,倒逼不少严重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尽快提升开发二次消费、三次消费的能力。


  以东方明珠塔为例,该景区多种业态整合过后,面对预约制“强行上线”,景区应对反而更加轻松。东方明珠塔内汇聚了餐饮、游览、体验项目、表演、商场等多种业态,将这么多业态统一接口整合对外,东方明珠塔用了近2年时间花费百万建立了技术中台,接入了所有产品,将其汇聚到一张门票上,使预约制顺利落地。也正因为打通了所有的产品链,东方明珠塔此次也顺势推出了在线商城、积分兑换等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通。


  诸如东方明珠塔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预约制的到来,也让一些“只卖票,不服务”的景区感到了压力,客流更加透明,优质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硬道理再次摆上台前,只有内容更加丰富、产品丰富多样才能满足游客和市民对于文化娱乐旅游综合体的心理预期。景区只是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在预约、限流的条件下,众多有潜力的旅游目的地需要更近一步提升产品多样化和服务品质,少一些欺客宰客,多一些优品好货,少一分坑蒙拐骗,多一分诚信守法,少一些景区收费,多一些服务配套等。


  “约不上”的小尴尬


  按照国家要求,2022年我国国有5A级景区将全面推行预约制,不过疫情到来,大大加速了预约制普及的速度。对于预约制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也有游客直言“不太习惯”。在这个“五一”假期,就有报道称,一位广东游客因不了解预约流程,两天都没能进入黄山景区。游客尚未形成预约出游的习惯,可能会出现到现场买票入园,结果当天名额已满的情况。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此前曾发表评论提到:“对于绝大多数旅行经验还不够丰富、时间有限、预算有限的游客而言,到了目的地,首先要做的依然是去地标性的和历史文化景点‘打卡’。很多人千里万里来到北京,你不让他们看看天安门、长城、故宫,可能吗?无论如何采取预约和限流措施,这个基础需求都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预约旅游如何推行,管理者、景区和相关方都要充分考虑市场上涌动的消费需求。


  更为现实的考量是,预约制叠加限流使门票收入大大下滑,依赖门票经济的少数景区对继续推行预约制并不主动。携程全球玩乐平台透露,对于预约旅游制度,一些景区仍在探索阶段或在计划中,景区自身系统及核验设备还未能实现这一功能。


  此外,不少商家和专家认为,目前全面推行预约制还面临不少阻碍。例如,预约制一定程度上排斥了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方便使用网络的用户。此前就有报道称,在多家医院门口可以见到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及时获得健康码而一度难以顺利入院的老人。


  餐饮服务行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经营角度来说,很多商家不愿意拒绝未提前预约的自来客人;对讲究翻台率的小餐厅来说,预约制并不十分适用。多位专家指出,推广预约制,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更科学、更灵活的方式,完善相关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分门别类地提出解决方案。


  服务升级方为本质


  未来,预约制将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大趋势,但以往的预约制显然在机制、平台、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升级版预约制”的概念也在近期被提及。比如,过去预约属于非必选项,不预约也能得到较好服务,但将来预约有可能成为必选项,不预约就会丧失优先权,如买不到门票等。在就医方面,目前已有多地要求非急诊全面预约,将来这种现象也可能出现在其它更多服务领域。预约变成必选项,就必须照顾到所有群体,比如下载相关APP,关注微信公号或小程序,填写个人信息等繁琐方式应加以简化,并提供多种预约渠道,方便老年人和其他对此不适应的人。


  这里就要提到“预约入口”的问题,虽然预约制提升了参观游览体验,但目前五花八门的预约方式则给顾客添了麻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曾建议,各类公共设施服务主体应让预约变得更方便,让公众很容易找到预约入口;在公共设施入口处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指导,减少预约制带来的不便。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认为,预约制不仅要精准对接需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对一些不方便预约的民众,也要有适当安排。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预约制的规则有待细化,配套措施也有待完善。《北京青年报》的相关评论文章中就指出,“商家做生意,当然来者不拒,这样一来,是否预约就无关紧要,预约制就难以得到普及。景区实现预约制,但酒店没有同步实现,就会出现游客到旅游地却不能进景区等现象。景区虽然通过预约整体限流,但景区内的景点或许由于没有预约,仍会出现拥挤。患者到了预约时间出现在诊室,但医生很可能还在忙着为其他患者诊疗,预约看病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种种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都需要通过完善和细化规则加以化解。”


  可见,预约制在将来推广和普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预约制的出发点,应着力于服务品质的提升,建设服务型社会,各行各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预约制,让用户体验提升,预约方便快捷,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预约制体系,民众自然而然会接受这种服务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