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济南跃升“千泉之城”

2020-8-30 8:00:54 来源:山东商报

        济南是闻名遐迩的泉城,泉水是济南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和核心竞争力。自今年8月3日济南市城乡水务局开展泉水普查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钢城区、莱芜区共计223处泉水普查,加上2011年复查的800多处泉水,济南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夏子繁

 

响泉

王家井



  上升、下降泉相距不足20米

 

  8月28日上午,记者随着济南城乡水务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莱芜区雪野街道南栾宫村,探访了济南首例上升泉和下降泉隔河相望,但相距不足20米的神奇现象。记者了解到,从受力成因上,济南的泉水可分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种,上升泉多处于地势平缓之处,如济南市区诸泉,下降泉多位于山脚峪底,如济南南部山区的多数泉。在南栾宫村有隔河相望的两眼泉,水文地质工作者现场探查时发现,它们竟然一个为上升泉,另一个为下降泉。

 

  据悉,莱芜泉水调查队在现场考察北泉子时,意外发现,北泉子对面的村河堤岸中间有个方形洞口正悬空往外排水,清澈的山泉下泻过程中形成一个1米多高的小瀑布。“这里也是一处山泉,没有名字,泉水来自村北的山体,每年夏天都会出水。我们村这条河是个分界线,河北面是青石山,河南侧是砂石山。”南栾宫村党支部书记王子云介绍道。他的话引起调查队员、省地矿院工程师徐聪聪的重视,经徐聪聪现场勘查,这条村河南北两侧的地质分别是灰岩和花岗岩,河流所处的位置应该就是灰岩和花岗岩之间的断裂带,这才会有泉水出露。而有意思的是,河南侧的北水泉与河道北石壁上的无名泉,两泉相距虽然只有十五六米,可它们并非是一种泉。

 

  记者了解到,从受力成因上,北水泉为上升泉,无名泉则是下降泉。经过对两泉水质的检测也佐证了徐工的说法,北水泉的TDS(溶解性总固体)值为287,而无名泉的TDS(溶解性总固体)值却超过了400,二者如果是同源,不会有这样的差距。通过查阅相关泉水文献发现,在相聚不足20米的距离内,一眼上升泉与一眼下降泉同时出水,这种情形此前在济南范围内尚无先例。

 

  “一泉成河”的响泉

 

  逯家岭村建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之上,是济南范围内海拔最高的山村之一。令人称奇的是,在逯家岭村西黑峪,藏着一眼涌量丰沛的山泉,其泉水下泻后汇流成河,是黑峪沟6个塘坝和法山水库的主水源。

 

  在逯家岭村村委主任高瑞云的引领下,记者与莱芜泉水调查队队员从村西一条山路沿山坡下行约一百多米,进入林、地相间的黑峪,然后转身朝着黑峪峪顶方向上行。还没走到泉口附近,就已经听到山峪里有哗哗作响的泉水之声。往前走了五六分钟,只见在一堵矮石墙的阻隔下,形成了一个20平方米左右的浅水塘,泉水沿着一侧的豁口下泻而去。踩着石头通过小水塘,可见一个人工砌筑的水渠口,汩汩清泉从水渠口喷涌而出。“我们当地人管它叫响泉,因为它沿着山坡往下流时发出很大的响声,很远就能听见。”高瑞云介绍,响泉自古就有,可能由于一次地震,出现断层,才有了这个泉子。

 

  “一年四季不管是什么时间,响泉都咕嘟咕嘟往外冒。它的水质很好,喝起来有点甘甜,烧水的话水锈很少。”高瑞云表示,村里没打深机井供水之前,每逢干旱的时候,村民都会到这里来取水。经济南市测绘院地信分院测绘人员现场勘测,响泉出水口的海拔为568米。据了解,响泉之水经黑峪沟又蜿蜒流入下游的法山水库。“除法山水库外,黑峪沟里有6个塘坝之水,也主要来自响泉。说响泉是一泉成河,毫不为过。”高端云说。

 

  五口泉一姓一泉

 

  莱芜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因村子地势高,背靠的高山常被云雾覆盖,整个村子就像“卧”在云中,因而得名卧云铺。记者了解到,卧云铺村旧称窝铺,明朝初年因移民而建村,最初全村共有七大姓:刘、王、张、闫、李、苏、吴。村里有句古老的谚语——“一姓一个泉,一姓一盘碾,一姓地一片”。这段话的意思是,这七大姓氏的村民,各自拥有一口泉水井,一个碾粮食的石碾,还有一片可以耕种的土地。据之前当过多年村支书,88岁的志愿军退伍军人闫德成老人介绍,之前七姓村民的七口井,现有五口井依然存在并为村民所使用,它们分别是闫家泉子、王家泉子、张家泉子、吴家泉子和刘家泉子,而另两口李家泉子和苏家泉子已经湮没。

 

  从山脚下拾级而上进入云铺村,在路边记者首先看到的便是闫家井。据悉,这是一个井泉,裸露在外的石筑井口呈半圆形,井口直径约60厘米,井水深约2米。闫德成说:“闫家泉子地势最低,常年不干涸。有一年,八个月没有下一滴雨,其他大部分泉井都停水了,但闫家井的泉水没有停。”沿着山路再继续攀登百十米远,路边一住户大门口旁边刻有“王家井”的木牌便映入眼帘。两块半圆形石头围成一个圆形井口,直径约50厘米,有人正用一根一米多长的带杈木棍吊着水桶从井里提水。张家井位于村子中心偏东,井口也是圆形的,井口直径大约50厘米,井水深90厘米。刘家井则位于与闫家井相对的山坡另一侧,边长70厘米,掀开井盖,里面泉水充盈,弯腰可掬。此外,吴家井位于半山腰上,所处位置最高。因其紧靠山崖,上面棚盖成一个封闭水池,无法看清泉水出露口形态,但仍然能听见哗哗流水声,据悉泉水深约1.5米。

 

  闫德成告诉记者,听老一辈讲,最初村民找泉子的时候,是在山峪里找苇子,看见哪里有长势旺盛的苇子,哪里就会有泉水。拔掉苇子,再往下挖挖,泉水就冒出来了。这一家一姓的泉水都是这么找出来的。为了保持泉口的卫生清洁,后来人们才把泉子周围砌上石头,垒成井状或池子状。

 

  济南一跃成为千泉之城

 

  泉水普查是做好泉水保护与申遗工作的基础。2011年济南市开展了泉水普查工作,系统地充实更新了以往泉水基础资料和图文信息,为全市泉水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泉水申遗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为完善该区域内名泉保护和利用工作,决定组织开展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泉水普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普查结合了历史文化传承记录、百姓口口相传记录等信息进行实地普查,通过对泉水出涌、泉水流域影响及泉水人文历史文化的评判,将符合名泉标准的泉水编录至《济南市名泉录》并进行保护、利用,以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泉水保护工作。“此次莱芜区和钢城区泉水普查工作,我们组织勘测、文史、地质等方面专家30多名组成两个普查队,济南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参与监督。”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遗产处副处长李泓臻表示,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泉水普查外业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普查泉水223处,其中莱芜区167处,钢城区56处。

 

  “加上2011年复查的800多处泉水,济南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李泓臻表示,此次泉水普查不仅让济南的泉水数量增多,同时也让泉水文化变得更加丰富。“通过普查发现,莱芜区和钢城区的泉水文化非常丰富,有井水不犯河水的饮鹿泉,有长勺之战旧址的马勺湾泉。”李泓臻表示,未来将结集出版《莱芜区和钢城区泉水文化考证》,接下来济南将进行泉水普查的内业工作,并召开专业论证会,将符合名泉标准的泉水纳入济南市名泉录进行保护,与此同时还将探索实行泉长制,加强泉长制对泉水的保护管理,扎实推进明泉提升工作,把济南的泉水资源保护得更好、管理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