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济南市舜耕小学庄颖:“浸润”风格滋养道法课堂,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习惯

2020-9-23 9:00:29 来源:山东商报

  2018年9月,济南市舜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庄颖获评市中区“风格教师”,经过两年的锤炼与努力,今年,庄颖又登上了市中区“首席教师”的榜单。对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她将其概括为一个很有育人意蕴的词语——浸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高尚品德的课程,庄颖坦言,学生不仅要学会课堂上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理论转换成实践,运用到生活中去,作为老师的她也要在生活中“以德育德”,用一言一行的点滴去影响学生。◎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张雯雯

 

 

记者 周里 实习生 郇志同 摄


  “浸润”风格的道法课堂有“魔力”


  从教20年,庄颖可以称得上是“百变老师”,她先后教过英语、语文、品生品社、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但不管教什么,她始终认为,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在庄颖看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从踏入道德与法治学科,她就一直在追问:如何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如何让道德学习真实地发生,如何让道德情感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历经多年的研究实践,她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尊重规律,既要遵循品德养成的规律,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于是,庄颖在不断的探究和摸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浸润”。


  翻阅百余本教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2010年,庄颖刚接手品生品社学科教学时,因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重说教轻体验,导致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这门课。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改变,让学生爱上这门课。幸运的是,当时正值学校进行生态化教育改革,在校领导的带领支持下,在省级课程的引领下,她和教研团队的老师一起,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德育课程改革。


  “我们打破三级课程界限,翻阅上百本教材,寻找有价值的整合点;重新梳理德育目标,将校本的舜文化课程德育目标对标核心素养。我们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变‘说教’育德为‘浸润习养’育人,还充分借助家委会的力量,家校协同育人,开展舜娃走泉城研学实践。”庄颖说。


  而这些大胆的创新与实践,最终构建起了有一体化特征的校本德育课程——“润德课程”。该成果曾获山东省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典型案例、济南市首届教育教学品牌等荣誉,还入选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而庄颖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她在市中区学术节、市教研示范校展示活动、省教研大会上多次进行课程经验分享。今年上半年,她又入选济南市“立德树人”双领军学科团队,为下一步的专业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习惯


  对于“浸润”风格,庄颖有自己的理解。浸润二字连在一起,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潜移默化,以德育德;是感悟体验,知行合一;是学而时习,水到渠成。浸润风格的实践载体,是“浸润习养”,即围绕育人目标,提供与成长相联系的情境与生活,让孩子在情境中去辨析、去体验、去感悟,达到知行合一,品德自然生成,法治精神走脑入心。


  她说:“具体到上课,则有导学课、探究课、思辨课、体验课、分享课等,教学方式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例如低年级的游戏式、角色扮演式、中高年级的探究式、研学式等。”无论是课堂上的探究,还是回到生活的体验,“浸润”强调的都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问题出发,由学生自主选择,生成有价值的实践主题。从课上的探究延伸到生活中的体验,从个体感悟到浸润心灵并外化于行。最终,孩子们慢慢喜欢上了真实、有趣、对生活有指导有帮助的道法课。


  近两年,庄颖参与了学校主题式思政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学生居家学习,从2月份开始,她就和同事们策划开展了“致敬英雄”“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线上主题式思政课,抓住育人契机,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涵养德性、陶冶情感、培育习惯、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