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财经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国企改革的“重工启示”

2021-12-11 9:03:05 来源:山东商报

       2018年9月1日,山东省站在全省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决定山东重工对中国重汽实施战略重组。


       山东重工是山东省属大型工业装备跨国集团,旗下拥有潍柴动力、中国重汽、陕汽重卡、雷沃、山推、凯傲叉车、法拉帝豪华游艇等众多海内外知名品牌。多年来,山东重工秉持“制度透明、监督有效、办事公道、以上率下、文化引领”的治企理念,坚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0年,中国重汽整车突破50万辆,潍柴发动机突破100万台,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重工实现营收4080.6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总额182.9亿元,同比增长2.9%。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吴绍博

 

 

       多年来,山东重工秉持“制度透明、监督有效、办事公道、以上率下、文化引领”的治企理念(受访者供图)

 

       从负债3亿到中国机械工业第一

 

       1998年的潍柴集团是一家收入不足5.8亿元、负债3亿元的企业。2020年,潍柴集团实现营收3049亿元、利润1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3%、42%;从单一发动机生产厂,发展到涵盖动力系统、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农业装备、海洋交通装备六大板块的国际化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7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1位。


       12月9日上午11时04分53秒,潍柴动力一号工厂当天上午已经产出127台各类型号的柴油发动机。“今年我们实现了每89秒下线一台发动机。”潍柴动力一号工厂厂长张德君指着实时更新的生产过程监控平台大屏对记者说:“这是一条多品种大批量的高度智能化柔性生产线,89秒是目前世界重型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最快节拍。”


       节拍提速的每一秒,都来自创新人员的长期奋斗,而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潍柴大脑”。“身处现场,就要解决现场问题。”2018年度全国十大“大国工匠”王树军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位前告诉记者,“这是一条2004年启动的装配生产线,原本设定节拍是180秒,到现在,我们已经通过团队创新把效率提升了一倍多。”


       在潍柴,记者处处感受到的是车间一线员工鼓足劲想创新的氛围。这来自潍柴集团“招招见血”的科研激励体系。王树军提到,每项一线创新都会以主创人的名字命名,并且可以通过各项评奖拿到真金白银的奖励,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名利双收”。


       据了解,潍柴集团以员工名字命名的现场创新共268项,2020年员工改善项目8.6万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1亿元。


       “搞科研,一定要高标准、大投入!”潍柴集团党委副书记马常海说,潍柴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今年依旧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了解,2020年,潍柴集团研发费用就已经达到82.94亿,占比超过5%,累计投入研发测试设备40多亿元。


       从科研成果到转化成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让项目在落地前就能为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把这道考题答好,也是“潍柴大脑”更强健的一个秘诀。2015年开始,潍柴集团设立以虚拟产值为核心的目标导向考核激励机制。“以虚拟货币的形式,将项目折算成相应的价值额度,准确量化员工绩效,多劳多得、快劳多得,激发自主创新潜能,现在,研发人员工资最高相差20倍。”潍柴集团副总经理佟德辉说,行业领先的薪酬标准和多元化激励体系让员工干劲足、效率高,去年仅发动机研究院虚拟产值就达113508万元,人均产值高达103万元。


       英雄不论出处,能突破“卡脖子”、啃下“硬骨头”的兵就是好兵。今年,作为潍柴集团的母公司,山东重工集团出台了一项新的运作机制——“立军令状+揭榜挂帅”。由集团公布项目后,员工自由竞标。据了解,今年潍柴集团共确定15项军令状、46项揭榜挂帅项目,奖励额度达1.6亿。“发展红利人人共享,人工效能持续激发。集团还设置了潍柴科学技术奖,通过制定科技创新重大贡献激励形成成果孵化平台。获得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人才可拿到1000万元奖金。”佟德辉介绍道。


       同时,全球、全产业链协同的开放蓝图也徐徐铺展。“哪里有资源,就把创新中心建在哪里。”佟德辉说,集团在潍坊总部设立动力研究总院,下属12个分部,其中有5个海外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全球协同的研发试验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600多项,联合120多家供应商成立了研发与应用共同体。

 

       首创智能雪蜡车将亮相冬奥会

 

       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在山东重工,科技创新一直备受重视。


       山东重工重组整合中国重汽以来,攻主业的步伐一直未停止。


       中国重汽先后完成了以房地产、物业、医院为代表的非主营业务企业的有序退出,剥离与商用车产业关联度不高的经营业务,精干主业,为实现商用车主业的高质量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重汽向产品质量亮剑,借鉴潍柴WOS管理经验,推广落地HOS精益管理,中国重汽的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通过聚焦细分市场,重点发力,2020年中国重汽牵引车销量同比增长136%,搅拌车销量同比增长128.1%,天然气车销量同比增长41.5%,国内高端重卡领跑者——汕德卡更是实现了产销同比增长706.9%的历史性飞跃。


       为尽快实现技术引领,掌控高端商用车核心竞争力,中国重汽以市场为导向倒逼产品创新研发,让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不断加快新产品上场速度,仅牵引车一项就细分出8大行业、23个场景,基本实现了商用车的“私人定制”。


       同时,中国重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2020年,中国重汽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30亿元,2021年将达到50亿元,未来5年仍将不断增加。


       2021年,豪沃MAX等车型的相继发布,进一步满足了卡车在细分市场的用车需求,引发购车热潮。今年10月27日,由中国重汽集团研发承制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蜡车正式交付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重汽本次交付了黄河氢燃料电池牵引车、混合动力牵引车、挂车厢体三大主体结构以及汕德卡柴油设备单车,用于冬奥会冰雪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其中,黄河氢燃料电池雪蜡车在开发设计过程中申报了66项专利,是中国第一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

 

       创新实施干部“PK”机制

 

       企业发展得好,离不开好员工。为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潜力,山东重工坚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敢亮剑、出硬招、见实效,持续深化“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在山东重工,干部上下,凭实力排座次。山东重工创新领导干部竞争机制,全面激发管理队伍积极性,秉持透明、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创新实施干部“PK”机制,采用“公开竞聘+挑战现任”相结合的方式,发布允许挑战的岗位,符合条件人员均可发起挑战,被挑战人员必须迎接挑战。


       领导干部PK坚持竞聘全程透明、竞聘流程严密、竞聘结果公示的原则,实施“竞聘条件网上发布、评委现场打分、成绩当场公布”三公开。


       近年来,山东重工权属公司潍柴集团分批次实施全体干部公开竞聘上岗,干部平均年龄降低到38岁,其中80后占比达73%。权属公司中国重汽从2018年底改革重组以来,领导干部人数由1597人下降至1206人,减少391人、降幅24.5%;平均年龄由46岁降到41岁,80/90后干部占比达60.9%。


       在山东重工,薪酬高低,以业绩论英雄。坚持创新引领和重点突破导向,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潍柴集团、中国重汽高管签署29个“军令状”项目。


       潍柴集团、中国重汽分别有166人、134人报名竞标揭榜挂帅项目负责人,竞标比例分别达4:1、3:1,个别项目竞争力度高达8:1。


       潍柴竞标产生47位项目负责人,其中有18名一般科技人员;中国重汽竞标产生99位项目负责人,其中有28名一般科技人员,真正实现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上。


       项目突破原来PPC评价结果仅与年度绩效挂钩的单维度考核,明确揭榜挂帅项目奖励额并设置标准化的项目激励标准与规则,员工可以根据项目的完成进度、质量等清晰核算奖励金额;军令状项目单项最高奖励20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单项最高700万元的“竞标激励”让科研团队上紧了“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