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文娱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文博建设成果赋彩“文旅山东”

2021-4-29 10:15:14 来源:山东商报

       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对外进行展示、教育功能的博物馆则是文物活化的窗口,承载着地方文脉,也诠释着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记者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基于山东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建成的现状,“十四五”期间,我省博物馆总数将达1000座,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许倩 实习生 刘海波

 

 

济南市博物馆年度汉代专题大展《“我从汉朝来”——文物世界中的汉代济南》


       摸清家底,诠释“让文化活起来”


       与“十二五”末相对比,全省注册的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已从352家增长到603家,增长71%。在第四批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中,我省99家博物馆成功晋级,新晋级博物馆中包括革命类博物馆16家。由此,我省博物馆总量、一级博物馆数量、二级博物馆数量、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新晋级革命类博物馆数量六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类别多样、主体多元、充满生机活力、富有山东特色的博物馆体系业已形成。


       基于此,我省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可移动文物家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圆满收官,我省经普查共登录文物286万件/套,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利用“一普”数据建设的全省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综合服务平台——“文物山东”已上线运行,凝聚普查工作五年心血的普查成果丛书《文物山东》《博物山东》也已出版发行。


       为盘活全省博物馆馆藏资源、促进文物藏品共享交流,“十三五”期间,我省举办各类展览3万余个。与此同时,我省也积极推动文物展览“走出去”,“十三五”期间举办文物境外展53个,展览文物总数一千多件(组),成为展现山东形象的“金名片”。

 

 

山东博物馆“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展厅内景


       传承技艺,文保科研有序发展


       传承文化基因、记录历史变迁的馆藏文物,在活化展示的同时也需要保护与研究。据悉,“十三五”期间,我省组织管理实施各类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208个,投入资金3.94亿元,涉及文物2万余件/套。在保护体系建设方面,初步建成了以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为龙头,地方重点博物馆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层次鲜明、职能明确的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


       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聘请李化元等10位全国文物科技保护专家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咨询专家”,同时面向全省聘任了173名“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师”,涉及陶器、瓷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等13个门类,此举属全国首创。


       此外,我省还积极对接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立金属器、漆木器、砖石质、陶制彩绘保护山东工作站,并通过举办“国际文物保护装备博览会”加强与国内外的文物保护技术交流,深化了文物保护装备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的互通互融。


       完善体系,博物馆成旅游新热点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省博物馆助力旅游发展,同时文旅融合也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各地博物馆加强宣传推介、举办特色展览、开发文创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借助重要节庆和文化惠民消费季等重要活动,找准了博物馆和旅游事业发展的连接点。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十三五”期间,全省200余家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开发融入山东元素、适应旅游发展、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共计5600余款。


       基于全省博物馆蓬勃发展、山东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建成的现状,“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促进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强市、县、乡博物馆建设。鼓励并支持县域博物馆、纪念馆和文化综合体建设,消灭博物馆空白县,实现县级博物馆全覆盖。


       与此同时,开展山东自然博物馆建设,支持项目所在地博物馆群建设。推进省内重点博物馆建设,丰富完善博物馆种类,发展专题特色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培育若干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非国有示范博物馆。“十四五”末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1000座,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


       在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方面,“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实现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3500个以上,年接待观众1亿人次以上。实施“博物馆活态展示工程”,整合全省馆藏文物资源,支持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示,推出更多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文物展览,提升文物藏品展示利用率,促进馆藏资源、展览共享。同时,拉长博物馆链条,推动老百姓身边的乡村博物馆建设,争取建设1000家左右的“类博物馆”,更好地贴近基层,服务群众。


       此外,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为支撑,推进博物馆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构建综合感知、信息互联、智能融合的博物馆新形态。


        |  聚焦文博人  |


       杨帆:当好博物馆的教育员与宣传员


       5年前走出大学校园入职青岛市博物馆开放教育部,杨帆便成为了文博战线上的一名社会教育工作者。作为城市会客厅的博物馆,其大门为每一个人敞开着。负责讲解接待、组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杨帆便是与观众紧密联系的博物馆人。


       在每年相约的“夜色青博”系列活动中与城市建设者、守护者进行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走近听障人士等特殊人群送上暖心的“手语导览”……五年来,杨帆参与策划实施了“蒙学雅颂”幼儿国学、“胶澳日记”研学春令营、“古代趣味运动会——投壶”等40余项主题社教活动,参与编辑出版《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博物馆少儿读本,让幼儿、少年儿童、老年人、普通社会公众等各类群体都可以在青岛市博物馆找寻到自己喜爱的传统文化课堂。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工作中,杨帆也跟随文博前辈的脚印不断创新。以文化志愿宣讲的形式将福字与春联送进社区,将最新的流动展览与文物知识讲座带入学校,为“星星的孩子”量身定制具有博物馆特色的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过程实则也推进着公共基层文化服务便民化、均等化。


       2021年,杨帆跨界做起了策展人的工作,筹备策划了《牛气冲天——辛丑生肖贺岁胶东五市联展》,并将线下展览搬到了直播平台,让观众隔屏也能观展。跨界有界限,爱没有边界。从所从事的博物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中,从博物馆透着暖心热度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中,杨帆接触到了鲜活多元的传统文化。在文博事业的春天里,让文化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将是他努力的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