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拥有开具个人征信报告的权限。因此,一旦拥有,就要对得起这份授权,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客观、公正、可信。否则,不经审核把关,放任员工随意为之、任意发泄或“报复”,又将自己的征信置于何地呢?又怎能让人信服其公信力?
个人征信报告上出现侮辱性字眼,处罚结果来了:当地涉事金融机构深夜道歉,其征信系统查询权限被暂停,追责将严肃进行到底。
近日,江苏南通房女士遭遇的事情堪称奇葩,其个人征信报告上,工作单位一栏竟赫然写着“专业做鸡十年”的字样。区区六个字,让人不忍直视,杀伤性、侮辱性极强,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伤害,也瞬间引起舆论热议。
做人做事,诚信为本,自古如此,也是人人都知晓的道理。而个人征信报告里,职业信息、工作单位、个人贷款、还款逾期等重要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无异于人们的“经济身份证”,也是一个人诚信与否最直接、最权威的证明。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各地也纷纷开展个人信用评分,征信已关乎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交通出行,到求职就业,再到买房卖房……越来越多的行为都与征信挂钩。而生活中一个个有关失信的案例,无不在提醒人们:个人征信一旦留下“污点”,将会处处受限。
个人征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有关征信信息的收集、整理、公布等各个环节,相关金融机构、监管部门都应严肃、认真对待,从而保证出具报告的权威性,以便给相关使用单位提供有效参考。对于这一点,作为具有出具权限的金融机构一定是知道的,并且还要内化为规则、制度。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一般来说,个人征信报告该怎么填写,金融机构都有详细规定,而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然而,房女士的遭遇,问题恰恰出在了这一环节。金融机构随意、任意填写、上报个人信息并予以公布,层层审核、把关如同虚设,实在有失“权威”二字。
其实,个人征信报告上写侮辱性话语,确实少见。也难怪人们会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报道称,房女士与该金融机构存在借贷关系。但无论其间是否有过纠纷,无论谁是谁非,都不是将侮辱性字眼写进征信报告的理由。法律明文规定,人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予以侵害。很显然,涉事金融机构此举已涉嫌侵权,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反过来,对于金融机构自身而言,此举也无异于自毁形象于人前。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金融机构都拥有开具个人征信报告的权限。因此,一旦拥有,就要对得起这份授权,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客观、公正、可信。否则,不经审核把关,放任员工随意为之、任意发泄或“报复”,又将自己的征信置于何地呢?又怎能让人信服其公信力?
奉劝作为征信报告的出具机构,一定要记住,“信”字无价。
◎本报评论员 刘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