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自行车“退场”,为城市治理留下思考。公共自行车缺少用户思维、服务意识,共享单车企业技术能力强、注重推广和用户体验,但企业的责任感不足,长期以来饱受诟病,需要政府及时“补位”市场漏洞。是否将“最后一公里”全部让位于共享单车企业,仍有待考量。
北京各区公共自行车运营中心近日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北京城六区运营长达10年的公共自行车将全部停止运营。其实,北京公共自行车“退役”之前已有预兆。早在今年3月,北京东城、朝阳、海淀等中心城区密集宣布公共自行车停运。部分城郊新城也宣布车辆停运,探索市场化运行。
全国范围内,多地纷纷宣布公共自行车“退市”。今年4月,呼和浩特也宣布车辆停运。目前该市火车站、大型商场等人流集中处,公共自行车停车桩全部空置。今年以来,山西晋城、四川宜宾翠屏等地也宣布车辆停运。去年4月,上海闵行区停运公共自行车。早在几年前,武汉、广州已经停运,武汉还是全国首个在全市范围投放车辆的城市。
回想公共自行车亮相之初,一时出现“一车难求”。为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在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公益性公共自行车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骑行第一小时免费、车桩摆放规范,公共自行车为市民换乘公交、出行游玩提供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汽车拥堵。
几年过去,原本广受好评的公共自行车“退场”,原因何在?“自从出现各种各样的共享单车后,公共自行车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据媒体报道,停放在学校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由于长期无人问津,放学期间被不少家长当成健身器材或者临时座椅。“放在这里成摆设挺浪费资源的。”市民的语气令人惋惜。北京某公共自行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常有用户反映自行车和车桩坏了、车取不出或还不上等问题,企业运维人力严重不足。除此之外,共享单车市场飞速发展,公共自行车市场竞争能力也被削弱。
内忧外患下,公共自行车用户纷纷选择退卡。在同一舞台上,共享单车蓬勃发展,公共自行车密集退市,这实际上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市场洗牌下,理性的消费者固然选择几乎随处可见,有运维、有服务的共享单车。
然而,共享单车也不是缺点全无。长期购买共享单车月卡的消费者发现,今年3月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悄然上调价格。公共自行车此时优势尽显,正如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副所长盖春英所说,“本作为公益性交通设施的公共自行车,具有长期提供优质、经济、均等化服务的优势。以北京郊区新城公共自行车现状为例,目前此处受共享单车冲击相对较小,仍有发展空间。”
公共自行车“退场”,为城市治理留下思考。公共自行车缺少用户思维、服务意识,共享单车企业技术能力强、注重推广和用户体验,但企业的责任感不足,长期以来饱受诟病,需要政府及时“补位”市场漏洞。是否将“最后一公里”全部让位于共享单车企业,仍有待考量。
◎本报评论员 刘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