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老兵汤吉惠:我的5000多战友血染泉城

2021-6-27 10:55:15 来源:山东商报

       人物简介

 


        汤吉惠,1928年6月出生在山东牟平,1946年10月参军入伍,加入炮兵连。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转业,1988年离休。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战役、临朐战役、胶东保卫战、周村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


       “这是我在孟良崮战役中获的三等功奖状,这是我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获的三等功……”今年93岁的汤吉惠向记者展示着他在战争年代的纪念章和奖状。入党74年,19年军旅生涯,参加过大小十多次战役,汤吉惠可以说是“南征北战”,他说作为党员,国家需要去哪里就去哪里。如今,汤吉惠仍然关心时事,也关注孙辈的教育,希望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家庭成员都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实习生 李珊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周里


       经历战火考验后入党


         汤吉惠出生在山东省牟平县水道镇徐家寨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的他,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好好种地,安居乐业。1946年全国解放战争开始,18岁的汤吉惠转变想法,他响应“保卫党胜利成果”的号召,参军入伍。1946年腊月二十九,汤吉惠人生中第一次坐汽车,来到了莱阳的胶东军区,他被分配到胶东军区炮团山炮连。“那时候是骡马炮兵,我最先喂马,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听部队指挥。”

 

 

值此建党100周年之际,老兵汤吉惠再次敬礼


       很快,汤吉惠就参加了他的第一场战役——莱芜战役。1947年正月初六,他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九纵二十六师炮兵营挺进莱芜。由于莱芜战役是运动战,所以炮兵并没有发挥出巨大作用,但首次战场经历让他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并为以后的作战积累了经验。随后,汤吉惠又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他服从指挥,又能吃苦,勇敢无畏,荣立三等功。经过这两次战役的考验,汤吉惠申请入党,在两个月的预备期考察之后,他于1947年7月19日成为了一名正式党员。此后,他思想上追求进步,战斗和训练中身体力行。


       1947年8月的临朐战役,汤吉惠第一次经历炮火考验。头上是飞机盘旋,地上是炮弹乱飞,在一番狂轰滥炸中,二连连长不幸牺牲,“一共八人死的死伤的伤”,而汤吉惠则幸运得毫发无伤。亲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汤吉惠更加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无情。

 

 

汤吉惠曾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

 

 

汤吉惠曾获得过的军功章

 

 

汤吉惠的儿子为他佩戴军功章

 


       济南战役印象深刻


       1948年9月16日午夜,枪声在济南上空响起,济南战役正式打响。华东野战军制定出“攻济打援”的作战计划,以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和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以约18万人组成打援兵团,由华野代司令员粟裕直接指挥。我军14万子弟兵历经8天8夜激战,歼敌10万,一举夺取济南战役的伟大胜利。在济南战役中,共有5101名指战员血染泉城,为国捐躯。这场战役也拉开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序幕。


       每每谈起73年前济南战役的场景,汤吉惠说战争的惨烈至今仍印在自己的脑海里。那年他20岁,跟随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攻打济南,第一晚打下茂岭山,随后攻下燕翅山、马家庄。9月22日炮兵配合步兵攻打外城,晚上跟步兵一起进了城。第二日凌晨三四点,部队到达现在的解放阁护城河南岸,开始挖洞进行隐蔽,之后又在城墙上掏洞以伸出炮筒,提高炮击的准确度。“北墙的洞打好以后,国民党兵的说话声传来,听得是清清楚楚”。汤吉惠回忆,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的战斗十分顺利,我军一举攻破对方防守。


       战争胜利了,但许多身边的战友却再也没机会体会胜利的喜悦。如今,每年的4月5日,汤吉惠都会来到英雄山下,与参加过济南战役的老战士们共同追寻济南战役的峥嵘岁月,祭奠为解放济南而牺牲的战友英灵。每到此时,熟悉的革命歌曲和高耸的烈士雕塑都会勾起老人对战友的无比怀念和沉痛哀思。

 

 

汤吉惠曾获得过的奖状

 


       战场上没有吃不了的苦


       “大叔是阿加西,大嫂是阿吉妈。”汤吉惠笑着说起自己在朝鲜时简单学到的几个词。解放战争结束后,1950年9月29日,汤吉惠跟随部队从嘉兴坐火车北上,“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都不知道,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11月5日部队来到丹东,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入朝。因为“抗美援朝”还没有对外公开,所以战士们将军装、随身携带的毛巾和水壶上的中国字用针线或者小刀全部抹掉,一切准备就绪,朝鲜战场上的炮火声也越发临近。


       汤吉惠回忆,两天之后部队到达临江,下了火车即刻过江,不做休整就进入战场。11月的朝鲜,气温就已经达到了零下40多度,“戴着棉帽都冻得直哆嗦,耳朵冻坏了,晚上睡觉时脱鞋发现鞋也脱不下来了,和脚冻在一起了。”汤吉惠说,“二次战役那时候冻伤了很多人。”战争期间供给跟不上,就自己种地。那时候没别的蔬菜,只有土豆,在山下煮好了的土豆等拿到山上时已经凉透了,而且还被冻住了,啃都啃不动。“也没有水喝,渴了就抓一把雪”,一口雪一口冻土豆,吃得人直拉肚子。


       如果说二次战役是冷,那么五次战役就是饿。打仗前夕战士们虽然准备好了粮食,但也只是炒黄豆和炒玉米。在战场上饿了,就只能从口袋里抓一把黄豆充饥。水依然没有,遇到河沟就赶紧趴下喝上几口,“也不管干净不干净了,这样,肠胃又吃不消了。”


       1952年10月志愿军回国,汤吉惠所在的24军接替27军继续留在朝鲜,直到1954年朝鲜战争全面结束后才回国。回国后,汤吉惠进入沈阳炮校学习高炮,“高炮是打飞机的,我虽然没文化,判断力和想象力不行,但记忆力很好,所以学习效果还不错,毕业考试还得了优秀学员呢。”老人自豪地说。


       汤吉惠调侃说,自己仅有的两次出国经历,都是奔赴战场。1964年,当时因为肺结核住院的他知道援越抗美战争爆发了,毅然决然投入战场。与寒冷的朝鲜不同,越南一年四季闷热潮湿,致使虫蛇野蛮生长,“走路一刻不敢停下,到处都是蚂蟥和蛇。”越南的铁路需要加宽,为了掩护士兵们修铁路,高炮部队在其附近隐蔽起来,将宽大的叶子披在身上,但叶子也吸引来了以此为食的虫蚁,战士们的身上被蚊虫叮咬的全是包,疼痒难受也不会吭声,“什么苦都能吃,没有吃不了的苦”。

 

 

老人每天都要听新闻广播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1966年,从部队转业的汤吉惠不忘自己的党员使命,工作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曾十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对家庭,他把家国情怀作为子女教育的一部分,用言传和身教告诉他们不仅要爱国,还要报国。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四个子女在不同的工作单位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家里的第三代,汤吉惠时刻关注着他们的成长。每当他们面临人生中的重大节点,例如中考、高考和工作,汤吉惠总会跟他们进行谈话,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同时也在经济上资助他们。现在,孙子辈的孩子也入了党。他们都乐于奉献,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汤吉惠多次跟子女强调,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为国家多做贡献。在大儿子汤桂平眼里,父亲是一个生活简朴,很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老爷子的衣服一年到头就只有那几件;不管是近亲还是远亲,只要遇到困难,他是能帮则帮。”汤桂平说,家里还有一项传统,那就是开家庭会,每当遇到重大事情,都会召集家庭成员,进行通报,然后大家一起商讨研究,共同做出决定。


       回顾自己的一生,汤吉惠用三个“幸者”来概括:从战场上无恙归来是幸存者,转业来到济南是幸运者,过上现在不愁衣食的生活是幸福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近期颐的汤吉惠内心激动,老人希望“共产党更加强大,国家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