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有一种惠民叫“灵魂砍价”

2021-6-27 11:38:51 来源:山东商报

       6月23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根据公开的集采文件,本次集采共涉及62个药品(按照通用名计算共58个品种)137个品规,2020年在省级采购平台金额更是高达550亿元,从数量到采购金额,堪称史上最大规模集采。最终61个品种集采成功。此次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6%,明显高于此前几批52%、53%的降幅。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即国家组织全国各省份、地区进行大规模药品“团购”,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国家药品集采从2018年底在11个城市试点,到2019年试点扩大到全国,截至2020年,总节约费用超过了1000亿元,极大地挤掉了多年来虚高的药价“水分”。


       “再降1块,1块钱,买个冰棍儿都买不到……”“降价不能像挤牙膏,大胆降!”在近两年的国家级和省级药品集采中,医保部门的专家与药企代表展开“灵魂砍价”,在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中,将药价降到可接受范围内的最低值。


       “灵魂砍价”的场面被网友津津乐道,一个个生动画面,诠释了药品集采的主要目标:降价、惠民。而在媒体报道之中可以看到,实际谈判过程,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轻松。对某种药品来说,价格略微变化,叠加庞大用量,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调整。为了分厘之差,医药专家常常与药企代表争得面红耳赤。而之所以“锱铢必较”,是因为一分一厘的小账背后,是一笔笔民生大账。


        对此,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灵魂砍价’是医改惠民缩影”,文章指出,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来说,“答题”的难度和挑战更甚。从破除“以药养医”“以耗养医”,大幅降低医疗负担;到推进分级诊疗,营造“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再到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去患者“垫资”之负……中国迎难而上,逐渐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医改之路。这其中,有顶层制度的再造与重构,也有细节上的突破与创新,而医改推进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也恰恰就在于其对接着最基本的民生。医改回应民生、民声点赞医改,这样的正向互动正是改革深化的动力与底气。


       有分析指出,第五批集采不仅展现出了极强的议价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呈现出“定向”的特点。这一点首先体现在过去几批集采很少涉及的注射剂,这次注射剂却成为主角,涉及的金额占全部金额的70%。由于注射剂主要由住院患者使用,受此影响,患者需要支出的住院费用将得到大幅减少。也就是说,这种“定向”不仅意指降低诊疗费用,而且对准医疗费用支出“大头”,具有很强的精准度。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最为关心的,还是能否真正享受到优惠。这就需要药品集采的议价能力在提高的同时,还需要相应措施来加以扶持,特别是要加大谈判药品“进院难”的解决力度。药品从谈判桌上敲定降价,到进入医生处方单,还有一段不短的流程要走。如何确保患者真正享受到优惠?正如上海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所言,还需确保中选药品进入医院有绿色通道,医生对中选药品要有认可度,对医疗机构使用中选产品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让政策善意不折不扣最大限度释放。


       对此,北京晚报就在评论文章中指出,“谈判药落地需要更多‘双通道’”,公众关心的谈判药“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进一步破解。国家医保局此前表示,将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即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医保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如何让政策的温度直达患者的痛处,还需要多方发力。药品市场的良性运转,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毕竟,药品的研发与推广需要市场的回报,需要投入产出的精准计算。单纯指望国家政策指令无法形成药品行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而市场与政策的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多赢格局。这就必须让信息多跑路,通过权威官网的数据提示,哪个机构选用国家集采的便宜药品,更多患者就会选择相应的医疗服务机构。相比之前的“大海捞针”,更多患者买到良心药、救命药,也会建立起对医疗机构持久的忠诚度。相信更多医院、药房,也会因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改变采购药品的利益初衷。这无疑是一种双向促进。

 

       总之,医改是一道综合题,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探索与尝试、拉锯与博弈的每一小步,都是为民、惠民的一大步。期待改革继续深化,把准民生导向,循序渐进解决各个难题,更好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