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虚火”过旺的高考经济

2021-6-6 7:38:57 来源:山东商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了,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不少商家也瞄准了高考商机,酒店涨价、旗袍热卖都是熟知的操作,如今就连保健品也成了“肥肉”,总之只要能与高考沾点边,都成了近期的热卖商品。商家把“高考经济”炒得火热,一部分考生家长却甘愿入局,本应是考生人生中的一场“烟火”,如今却成了一把烧得过旺的虚火。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高考“满身商机”

 

 

        高考是社会阶层自下而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承担不少寒门子弟“鱼跃龙门”的期望,细细想来,似乎从来没有一件事能如高考这样,牵动全社会最敏感的神经。高考,早已成为国内学子眼中“最燃的青春”,其关注度和火爆度,也配得上“燃”这个字。每年高考时期,所有“流量”都要为高考让路。这样的热度面前,自然也少不了商机,“高考经济”应运而生。

 

         高考期间,考点附近酒店一房难求,价格更是逐年上涨。还有商家瞄准服饰,推出“高考战袍”,考生妈妈买旗袍,爸爸买马褂,寓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这些如今早已成为“常规操作”,近年来,又有商家将“战火”燃到了保健品领域。一到高考时间,不少药房就打出助力高考的海报,相关保健品都摆在了显眼位置。据了解,针对高考生的主要有抗疲劳、改善睡眠、增强体质等效果的产品。

 

        “补脑”功能的保健品一度在高考期间成为热门,不过随着考生家长逐渐趋于理性,大多数家长都对给孩子买保健品持谨慎的态度。“补脑”这样的字眼,在高考保健品行列慢慢淡出视野,新的卖点开始转向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辅助改善记忆力为功效的产品。而在线上,各大购物网站上输入“高考保健品”,弹出来的也是众多辅助记忆力、缓解体力疲劳等标签的保健品,以DHA类产品为主,价格更是参差不齐。在线下药店,“高考套装”倒是颇受欢迎,多以藿香正气水、风油精、口罩等日常卫生用品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部门从2017年起就多次发布消费提示,指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该消费提示还特别指出,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已批准的具有“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和缓解脑力疲劳等。除了依靠平时的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

 

 

        新经济蹭热度

 

 

        高考可谓是全民关注的大热点,除了传统经济,“新经济”也盯上了高考带来的巨大流量,每年高考学子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祝福和加油。而近两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不少主播也意识到了高考这个话题自带“流量”。于是各类以高考为主题的短视频活跃在大家面前,其内容五花八门,有些属于正能量,鼓励考生为考生加油,宣扬考生努力拼搏不负韶华,让观看视频的考生泪目的同时,也能燃起希望,充满动力。而有些视频内容则带有明显的推销目的,也有些则是借高考“收割”流量。

 

         除了短视频,APP也在近年迈入“主力军”行列,APP里的“志愿经济”悄然崛起。结束了高考,紧接着就进入了报志愿的环节。甚至有人说考得好不如报的好。此时,各类报志愿的APP和咨询机构就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这些APP的共同点是,可以免费了解大数据、志愿模拟填报,但要了解同分去向、适合的专业和学校等就需要开通VIP会员,不同平台价格不一。不同的APP提供的服务也不同,与填报志愿相关的基本服务包括专业测评、在线答疑等,价格也相差甚远。

 

 

        奇葩服务冒头

 

 

        如果传统经济和新经济都瞄准高考这块“唐僧肉”还有情可原,那么连算命看风水、开光做法事等迷信“服务”也挂靠上了高考,还颇受一部分考生家长的追捧,看起来就有些离谱了。

 

         每年临近高考,各种“高考占卜”也乘机冒头。在各大电商平台输入“高考占卜”等关键词,立刻跳出数百条相关链接,价位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大多商品都带有“文昌符”“开光助考”“高考祈福”“逢考必过符”“金榜题名符”等字样。 而在商品留言区,有意购买的消费者问得大多是“这个灵不灵?”“马上就高考了,现在求来得及吗?”此类问题。

 

        此外,“高考算命”近年来也屡屡出现在大众面前。如此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服务,仍有家长深信不疑。且不说此事靠不靠谱,单从网友的热议中就能看出,其影响并不利于考试。“算命的说考不上,考生再去考试还会有良好的心态吗?”有网友这样说,“算命说我能上清华,然而并没有。”也成了网友调侃的名句。可见,不论算命结果如何,势必会对考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算命占卜此类服务,不但不能助考,反而还会添乱。乱象频出,却屡屡有人追捧,值得深思。对此,曾有法律界专家指出,个别商家受利益驱动,提供畸形“服务”,出售畸形“商品”,不仅有悖道德,更是有违法律。

 

 

         虚火亟需降温

 

 

        “流水的热点,铁打的高考”,近年来,高考热度始终不减。有分析认为,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已经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即将迈入普及化阶段,尽管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选拔和录取方式的优化,“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上大学,尤其是进入一所优质的大学,依然是很多家庭最重要的事。

 

        此外,在国人的固有思维中,一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目前社会的成才观和用人观依然与学历、毕业学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上好大学,拿到一份过硬的“通行证”充当就业的“敲门砖”,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是很多家长与考生最关注的焦点。

 

        “高考经济”是一种经济现象,它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但这其中,少不了人为刻意炒作的非理性因素。为了孩子取得一个好成绩,家长全力“投入”的心情被抓住并无限放大,一些商家借助“高考”概念制造出畸形的考试消费氛围,加之部分家长的攀比心理,导致不少家长深陷商家的“消费陷阱”无法自拔,甚至出现过度消费,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如今一些商家开始公然玩“梗”,“状元水”“占卜服务”这些五花八门的奇葩产品相继推出,损害了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还污染了社会风气。

 

        “高考经济”的虚火必须要降一降,有分析就指出,降温需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高考消费需回归理性,对于考生个人来说,呼唤“不将高考太当回事”有些困难,但社会可以呼吁,不妨将高考看作一场具有仪式感的成人礼。如果能在高考这一人生节点中,可以有更多考生更平和地面对成功与失败,那么,在面对未来的重大压力和人生选择时,他们一定能更加从容不迫。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考试前的“焚香拜佛”,自然就会少了许多。当然,对于社会来说,呼唤一种更为理性、科学和多元的成才观念,通过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为青年人的成才提供更为多元的环境,真正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不一样的烟火”,才是扭转非理性“高考经济”、平和对待高考的根本之道。

 

        其次,整治“高考经济”乱象势在必行。监管部门要加大规范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对欺诈行为、“占卜服务”零容忍,保证考生拥有一个安静的高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