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经过两次乡镇区划调整,由原大赵乡、盐窝镇、北岭乡、虎滩乡四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243.61平方公里,共辖125个行政村,8.1万人,村居数量列全市各乡镇(街道)之首,人口数量居全市第二,是全国重点镇、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全市第二批试点强镇。近年来,盐窝镇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农业产业,挖掘新潜力,再造新优势,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筑牢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先后入选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新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盐窝镇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做好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在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为全县农业农村建设发展贡献盐窝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赵双红 通讯员 李波
盐窝镇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区羊肉供采10亿元合作项目签约现场
七龙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立宝与专聘技术员探讨蔬菜新品种长势
育强“头羊”队伍,
强化现代化农村建设支撑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盐窝镇农村支部数量位于全市前列,村支部书记队伍庞大,盐窝镇采用三项举措,促进“领头羊”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先后从外出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年轻知识分子中回引优秀人才12名,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其中七一村党支部书记郭立保同志,联合临近的七二村、七三村成立“七龙河”党建联合体,探索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七龙河”模式,打造出了“抱团取暖、区域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经验支撑,其本人先后被评为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
积极探索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了支部书记月度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将支部书记现实表现与当月工资直接挂钩,有效激发了支部书记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镇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支部书记发展村内公益事业,让想干事、敢干事的人能够干成事,全面提升了支部书记公信力。前期,市委组织部选派公选书记,有效弥补了农村人才缺失短板。同时,立足2021年村“两委”换届契机,选出“一肩挑”人选125人,其中,新上任支部书记通过合法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的人员45名,实现了村干部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提升。
创新产业格局,
构建高质量经济发展平台
党建工作高质量推进的具体表现,不仅体现在服务好、管理好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上,更是要落脚在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程上。盐窝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肉羊养殖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但在推动产业全链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链条不贯通、难聚合、档次低的现实问题。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盐窝镇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优化组织体系,用党组织串联经济组织,探索出“党建链”串起“产业链”的“五链融通”模式,依托总投资28.6亿元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成立了肉羊产业协会党总支,围绕母羊繁育、羊苗购进、饲料销售、疫病防控、肉羊育肥、屠宰加工、资源利用等7个产业链环节,分别组建7个功能型产业链支部,实现了行业管理与党建指导深度融合,并进一步激发党员作用,突出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新型“三农”人才聚在产业链上,建立了“1+10+10”联系帮带机制,即1名党员联系10名业内人员和10名创业意向群众,160余名党员共计联系1000余名农户,通过“结对子、传帮带”,在技术上传、养殖上帮、作风上带,带动1000余名群众年增收1万余元。
同时,不断创新产业链党组织活动形式,与技术创新研讨、行业信息交流同步开展,把“三会一课”开展在生产一线,把党的组织生活串连到生产一线,通过党建统领,真正把资源整合起来、把人员聚合起来,构建起了集基础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深加工以及饲料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循环产业体系,打造出百亿级产业集群。
优化服务机制,
培育新时代乡村文化体系
盐窝镇由四个乡镇合并而成,村情镇情较为复杂,近年来,盐窝镇在社会治理上探索了三项机制,大大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优化了乡村文化新格局。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按照市委“两个走进心里”要求,扎实开展“党员做好事、支部做实事”、党员包街巷、党员联户等活动,通过汇集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充实了社会治理力量、细化了社会治理层级。
着力在民风纯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文明村居创建,研究制定乡风文明建设方案,细化9大项目任务举措,对表现突出、影响力强的村班子、热心群众进行奖励,大力弘扬盐窝人民长久以来能吃苦、敢战斗、肯奉献、争一流的精神。着眼于定事项、定时间、定人员、定流程、定奖惩的“五定原则”,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服务下沉、分类错时”模式,实现镇、工作区、村三级服务资源的有效带动和有机整合,建立协同联动的为民服务闭环式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人才招引,
织密乡村振兴人才网络
深入落实县委、县政府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加快推进“双招双引”攻坚行动,突出精准谋划、精准对接、精准推进,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丰富引才活动载体,在机制完善、平台搭建、本土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断探索,大力发展黄河口滩羊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一网四化”运行机制,与高校院所建立定向联系通道,搭建集科研资源有效整合、专业人才全面集聚、产业带动成效突出的高端智慧发展平台。
制定《盐窝镇紧缺人才目录》和人才招引计划,围绕全镇企业需求、乡村产业发展和紧缺人才领域,持续推进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着力招引一批高端高质人才落户。定期组织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针对种植大户、党员示范户等一批“田专家”“土秀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
探索三区同建,
打造沿黄生态振兴盐窝样板
深入贯彻上级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要求,主动探索园区、景区、社区三区共建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三堆六乱”、污水处理、路域整治等问题持续攻坚,加快推进盐窝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管理提升,持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全力实现生态宜居发展目标。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思路,进一步完善镇域建设总体规划,以打造宜居品质城镇为主线,逐步开展城中村改造提升,持续推进镇域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