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95岁老军医坚持义诊发挥余热

2021-6-29 8:10:22 来源:山东商报

        满头银发,步履从容,讲起战争岁月时逻辑清晰,在老兵杨茂森身上丝毫看不出他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年少时在家乡高密亲见日军侵华的种种残暴行为,参军入伍立志保家卫国,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是一名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的卫生员。如今,早已离休的杨茂森还在社区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医术精湛的他免费为居民针灸、推拿。风风雨雨九十余载,杨茂森说,是党培养了我,我是党的孩子。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实习生 李珊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周里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老兵杨茂森再次敬礼

 

       人物简介

 

 

       杨茂森,1926年生,山东高密大沟村人。1946年参军,编入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116团卫生队。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南京战役等,并多次立功。新中国成立后,随部队留在福建。1979年11月转业回济南,任济南无线电设备制造厂行政科长。离休后,居住济南至今。

 

        18岁帮忙照顾伤员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制造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家在山东高密的杨茂森,小小年纪就亲见了日本人的暴行。据杨茂森回忆,当时日本人推行奴化教育,把学校都砸了,也不让学中国的课本,如果发现就要把课本收走。但杨茂森和同学们并不想学习日文,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在日本人来之前把中文旧书用油皮纸包好埋在树下,等日本人走了就把书挖出来继续读。 

 

  杨茂森还记得邻村村民的悲惨遭遇。国民党为躲避日本人逃到了松树林里,日本人追不上,就在村头等待。“村头有大片成熟未割的麦地。有的村民害怕日本人,就想牵着牲口去别处躲一阵,经过麦地时,让日本人看见了,日本人拿起机枪就是一通扫射,把人和牲口全打死了。”说到这,老人有些激动,抬起手比划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村子里敲锣打鼓开始庆祝,村民们终于可以不受日本人的迫害了。

 

  杨茂森还记得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挨家挨户向村民要粮食的情况,到杨茂森家里时,家里实在拿不出粮食,但国民党兵硬是赖着不走,“我大哥火了,双方发生打斗。”

 

        后来,杨茂森加入了民兵队,跟着队里的老同志在村里挖铁轨,阻断敌人的交通线。“挖多少根铁轨,挖哪里的,挖了之后埋到哪里,都有统一指挥。”老人说,国民党兵也来找,找不到。后来,适逢共产党来征兵,杨茂森响应“保家、保田、保饭碗”的号召,报名参军。

 

       当时杨茂森又瘦又小,个子还没有枪高,就被分配为看护员,帮军医和卫生员照顾伤员。“我很积极,主动出去领物资、接伤员,学会了包扎、止血、固定,一边打仗一边学习,很快,基本的技能都学会了。”杨茂森说。
  

杨茂森获得的军功章

95岁高龄的杨茂森仍每天读书看报

杨茂森主动给社区居民针灸、推拿

杨茂森的女儿为其整理着装

 

        泪洒战场不怕牺牲
  

 

  1948年9月,杨茂森跟随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116团卫生队向济南进发。“济南战役是山东战场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大战役。”老人对战场上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我们从茂岭山一路进攻,打到现在的解放阁东面。9月24日凌晨,战士们开始搭梯子翻城墙,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有的战士受伤后跌倒在地上,杨茂森和其他卫生员就赶紧冲上去给他们止血、包扎伤口。“有的直接掉进了护城河里,眼看着挣扎几下就没动静了。河水都被染红了。我们心疼啊,一边包扎一边哭。绷带用完了,就撕掉衣服当止血带。”说起往事,老人眼眶湿润了。

 

  打海阳时,杨茂森在团部当卫生员,他在前线尽力抢救伤员,给他们包扎,最后身上沾满了战士的鲜血,衣服上也全是因炮火溅射而烧的洞。“我们都不怕死,活着干,死了算!”凭借着英勇无畏的表现,他荣立二等功。老人还记得战场上最惊险的一回,下了战场才发现自己的帽檐上有一个弹孔,“如果子弹再偏半个手指的距离,就打到脑袋了”。

 

       “在打黄百韬的时候,没吃的,只能吃高粱。高粱长得矮,不壮实,高粱籽瘪瘪的,但也只能硬嚼。”杨茂森说,战场上的条件异常艰苦,他还分享了解放南京时的一个细节。当时部队官兵已经很久没有睡过觉了,只能一边行军,一边补觉。纵列行军,战士们在自己的双臂和腰上都缠上绳子,前后连接,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战士不睡觉,中间的战士因为有绳子的牵引而不怕跌倒,可以一边走一边闭目养神,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的位置依次轮换。老人说,这次行军过程他印象很深。

 

  “淮海战役结束后,当时说我立了二等功,我不要。不能只让我所在的机动组立功,后方救治伤员的战友功劳也很大。这么大的战役,大家都吃苦了。”杨茂森的这番话,让党组织看到了他无私的品质。经过介绍人的推荐,1948年底杨茂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我特别高兴,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什么事儿都带头干。”
  

杨茂森讲起战争岁月来逻辑清晰

 

        巧遇战友源自一张旧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杨茂森随部队驻守厦门。1951年,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年仅25岁的杨茂森,从一线卫生员,正式晋升为战地医院的军医。
1979年11月,杨茂森从福建转业回到济南工作。每逢济南战役纪念日和清明节,他都会到解放阁纪念老战友,“看到墙上熟悉的名字,心里很难过,很想他们。”

 

  以前,杨茂森不知道在济南还有没有他的老战友,是外孙女无意中的一个举动,帮姥爷找到了当年的同窗老战友范绥之。“我们在福建当兵时,一起在军区学习班做过三年的同学。”

 

        2018年,外孙女向某杂志社寄去了一张老照片,是杨茂森当年学习班结业时的合影。杂志社刊登的这张照片恰巧被范绥之看到了。范绥之找到杂志社,问到了杨茂森的家庭住址,亲自上门了。两个多年未见的同窗老战友一见面,分外高兴和激动,两双手紧握着不放开。两个人聊起往事,话匣子就打开了。此后,两位老人时常往来,一起出游,又留下了不少合照。

 

        主动给居民针灸推拿
  
  离休后,杨茂森继续发挥余热,在社区当上了居委会主任。工作之余,他还主动给社区居民针灸、推拿,不收一分钱。老人用针灸治疗面瘫是一绝,手艺口耳相传,许多病人慕名而来。老人的二女儿杨鹭霞告诉记者,“昨天刚来了一位面瘫病人,之前他跑了医院好几次都没治好,结果到了我爸这,几次针灸明显好转。”

 

  已至耄耋之年,杨茂森的身体还很硬朗,眼不花耳不聋,走路不需要拐杖,每天都会在阳台看报纸;说起话来逻辑清晰,滔滔不绝。老人喜欢种花,阳台上全是花花草草,生机盎然。

 

        提到长寿的秘诀,杨茂森说,“活动,活动,人要活,就要动。身体和脑子都要活动。” 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今天,老人也不甘落后,主动跟子女学习智能手机的用法,早就能熟练地使用微信了。老人的包容也是他保持健康的原因之一。“我一般不生气,因为我知道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别人。”老人教导年轻人,胸怀要大,小事别计较。

 

  在女儿杨鹭霞的眼中,父亲是个要强、严厉的人。至今老人还保存着当年上学习班时的成绩单,除了语文是4分,其他的科目都是满分5分。杨鹭霞说,小时候父亲就对姐弟四人提出要求,一定要念完高中,一定要入党,“他还教育我们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党。”生活中,父亲的一些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杨鹭霞。“他从来都不浪费粮食,教育我们要勤俭持家,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党龄已有73年的杨茂森很是激动,“我是党的孩子,是共产党培养了我,我永远为党、为人民服务,拥护党的一切领导。我祝福祖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天天向上。我永远跟党走,希望我的孩子也永远跟党走,辈辈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