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有爱相伴,困难压不垮 为救重病女儿他街头摆摊

2022-3-3 9:40:24 来源:山东商报

       眼下,让田昆伦心怀一丝希望的是,女儿已脱离危险。这份唯一的安慰背后,三年多来,为了治好女儿的病,田昆伦已经“倾家荡产”。如今,他称自己是“没有家的人”。家里能卖不能卖的,都卖了。但即便如此,只要有一丝希望,他都不会放弃救治自己的女儿。而即便身处困境,夫妻俩和女儿在收到众人帮助和善意的同时,仍不忘把温暖传递给他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实习生 陈嘉慧

 

 

为了给女儿治病,田昆伦在济南找到一个搬电动车的零工活

 

       一位父亲的求助

 

       “那几天,静静身上突然出现了莫名其妙的红点,一开始以为只是过敏,就在药店买了几盒药给她吃,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加重。”


       田昆伦是临沂沂南人。2022年3月1日,他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讲述了女儿患白血病及其为女儿治病的经历。2018年9月9日,他的女儿,11岁的静静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


       “当时听到‘急性髓系白血病’、‘M5高危分型’这几个字,看着手里的诊断证书,感觉天都塌了!”田昆伦对记者说,“难以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从一开始的很难接受,到后来的慢慢接受,到最后,一想起孩子,就只剩心疼了。”


       确诊之后,田昆伦开始带着女儿做化疗、抗感染。期间,静静被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田昆伦为女儿凑够钱准备做移植手术时,他自己却因过度劳累,导致脑梗复发。


       “唯一一次感到绝望,就是这个时候。当时我的情况挺危险的,如果我因为脑梗做不成骨髓供者,静静就没有办法做移植手术了。”田昆伦说:“我当时就想拿我的命换静静的命”,“如果静静没了,自己也跟着她一块去”。


       令一家人心存希望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锻炼,田昆伦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也达到了给孩子做骨髓供者的标准。2019年10月27日,静静完成了第一次移植手术。移植手术成功后,静静的身体恢复了很多,生活也好像渐渐回归正轨,但意外很快再度降临,静静的病情复发了。


       “心里说不出的复杂。就想着,以前受过的苦、承受的痛,现在又要重来一次。”在医生的建议下,田昆伦只得带着静静转院去北京进行二次移植。一开始,田昆伦不想麻烦别人,觉得能负担起治疗费用。但后来,静静多脏器感染,一天的医疗费用就将近两万,甚至一段时间里都在两万以上。“我真的撑不住了。”


       二次移植所需花费巨大,“起码得70万左右”。此前的治疗,已然掏空了田昆伦的家底。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之下,田昆伦只得求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希望为女儿求一个未来。

 

 

一张微信截图,记录了去年静静和父亲田昆伦的一段对话。

 

       一切为了女儿

 

       “我已经没有家了。”


       突如其来的病情,打乱了家里的生活节奏。长达三年多的治疗,一次又一次的移植手术。田昆伦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家里的房子、车子,能卖的、不能卖的,包括粮食,全都卖了。”

 

 

静静在医院治疗

 


       如今,为了方便给女儿治病,田昆伦离开临沂老家,来到济南,在静静的姑姑家借了一间卧室住。这位38岁的父亲,不得不开始了边照顾女儿,边挣点微薄工资的艰难生活之路。


       第一次移植手术后,田昆伦在济南找到一个搬电动车的零工活。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太好,“一天最多搬两三百辆”。后来,在北京时,因为一次丢包经历,田昆伦认识了两个和他有着类似不幸遭遇的山东老乡。2021年10月份,他们三人开始一起在北京、济南之间,来回摆地摊,以此获得一些零散的经济收入。


       女儿在治疗舱里时,田昆伦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准备无菌饭、蒸馒头。大概早上七点左右送到舱里,然后他再准备出去摆摊,到中午收摊。下午五六点,田昆伦再次出摊,到晚上九点半左右收摊回家。他摆摊的地点就在路边,“地点不能离医院太远”,以免有急事时不能及时赶到。他摆摊卖的物品是毛巾、袜子、绳子之类的小物品。“能赚一点是一点”,田昆伦说。


       “早晚摆摊,时间灵活。”田昆伦表示,摆摊比较自由,也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照顾女儿。

 

 

田昆伦表示,摆摊比较自由,也能够有更充分的时间照顾女儿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把爱心传下去

 

       “爸爸,我知道你和妈妈为了给我治病,已经没钱了……能多救一个人就救一个人,好不好。”


       一张微信截图,记录了去年静静和父亲田昆伦的一段对话。当时,静静正在做化疗,为了转移痛苦,便在手机上刷短视频。看到河南水灾的新闻后,静静和妈妈商量,哪怕一家人不吃饭,也希望给河南人民捐些钱,尽一点微薄之力。后来,她给爸爸发了一条信息。


       田昆伦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看到女儿发来的消息,他“忍不住哭了”。最后,田昆伦按照女儿心愿,向河南受灾群众捐了100元钱,“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对静静说,好好吃饭,快点好起来。


       此前,疫情刚发生时,口罩价格一度高涨,“当时我们自己都没口罩戴,因为她治疗要求比较高,需要每隔四个小时换一次口罩。最后没办法,她只能隔两天或三天换一次口罩,我就戴她换下的口罩。”这一情况下,静静还是向田昆伦提出,希望给武汉捐钱买口罩的想法,帮助那些深陷疫情困境的人,“让他们有口罩戴,有口罩换”。


       回忆起这些往事,田昆伦说话时几度哽咽。他始终觉得,为什么女儿这么善良、坚强、乐于帮助他人,却一次又一次地被病痛折磨。


       静静第一次移植手术成功之后,田昆伦每天晚上都带着她出去锻炼。她看到马路旁的共享单车摆放比较凌乱,就喊着爸爸和她一起把单车重新摆放整齐。她觉得是“为大美济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田昆伦对记者说,自己和女儿只是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有用的事。这几年,他们“也收到过很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和善意。”      


       “前几天,摆地摊的时候,有一位穿着红衣服,骑电动车的大姐。第一次,她只是在地摊前停留了一下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来了,放下两千块钱就走了,袜子什么的也没拿。”


       田昆伦对记者说,这些年,他遇到了太多太多像这位大姐一样,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所以,只要有机会,他也想做一些好事,好把这份爱心和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如果您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531-8819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