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体育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中国冰球的后冬奥时代

2022-4-23 10:04:48 来源:山东商报

  4月15日,世界女子冰球锦标赛甲级B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冰7比2战胜波兰女冰,五战全胜,球队问鼎世锦赛甲级B组,并时隔11年重返世锦赛甲级A组。女冰战罢,男冰即将登场。4月25日,中国男冰将出征在克罗地亚举行的2022年男子冰球世锦赛乙级A组的比赛,争夺晋级甲级B组的名额。  


  冬奥热度尚未完全退却,又一次,中国冰球再入大众视线。只不过,这会是中国冰球新的开始?还是冬奥效应的最后余热?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田延士 李柏村 实习生 项上

 

 

历经冬奥洗礼,中国女冰破茧成蝶    图据新华社

 

  破茧成蝶

  
  “队伍在此次世锦赛中克服了种种困难,表现得很棒!作为队长,很开心看到大家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赢得胜利、收获自信。”欢庆时刻,在接受采访时,中国女冰队长于柏巍这样表示。


  回首过往,中国女冰也曾有过辉煌。上世纪90年代,球队多次征战世锦赛顶级组的比赛,并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杀入四强。此后,球队却陷入整整十一年的沉寂。人才流失、成绩下滑,2009年球队从世锦赛顶级组降组,2011年又从世锦赛甲级A组降组,自2012年起,中国女冰便只能跻身世锦赛甲级B组。如此窘境下,如何才能将中国女冰从这十一年的沉寂中唤醒?


  2015年7月31日,北京正式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冬奥会的筹备为中国冰球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一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冰上协会加强了中国各地冰球场馆的建设,另一方面,针对冰球运动的宣传普及与青训营的成立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但针对北京冬奥,建设地基之余,中国冰球更需实现弯道超车。2017年,北京昆仑鸿星与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成立,这两家俱乐部分别服务于中国男子冰球国家队与中国女子冰球国家队。无疑,中国冰球的复兴战略 ,已补上最后一块拼图。


  俱乐部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随着各方对冰球运动的宣传推广,2017年,中国冰球协会在北京举行了国内首次选拔营,共有24名男选手和40名女选手入选国家队大名单,另有27名男选手和10名女选手进入备选名单。随着球员签约注册人数的提高,中国冰球协会也大规模提高了球员的待遇标准,希望以此改变“低收入、低热情”的现状。同时,两支球队也纷纷吸纳华裔归化球员,像是女冰的明星球员周嘉鹰、前锋林绮琪和林尼等,数度在赛场上起到关键作用的球员均来自于不同国家与地区,她们的加入改善了球队人才匮乏的问题。


  在构建出较强实力的班底后,如何让球队适应高水平赛事洗礼,应对奥运舞台的残酷挑战,成了进一步待解的问题。实际上,昆仑鸿星在2016年成立时便与俄罗斯方面达成合作,加入俄罗斯方面主导的冰球联盟,昆仑鸿星的两支队伍分别得到了出征KHL和WHL职业冰球赛事的门票。2017年11月18日,深圳昆仑鸿星女子冰球队在俄罗斯的冰球联盟迎来首场职业比赛并顺利打入了总决赛。2020年3月11日,深圳昆仑鸿星女子冰球队以4比2击败乌法队,夺得了中国冰球界的第一个职业冰球联赛冠军,沉寂多年的中国冰球终于逐渐 “破冰” 。


  2022年,中国女子冰球队在万众瞩目下出征北京冬奥会,其中有14名球员来自于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她们先后击败了丹麦队和日本队,取得了两连胜的成绩。然而最后一场同瑞典队的小组赛,球队一球小负,未能晋级八强。


  冬奥之前,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女冰具备夺牌实力,因此,球队的冬奥之旅无疑是遗憾的。但正因冬奥赛事的洗礼,中国女冰在比赛中的能力、战术和经验有了质的飞跃,在自信心的建设上更是取得长足进步。世锦赛一鸣惊人,中国女冰的表现得益于冬奥周期漫长备战的久久为功。


  
  蓄势待发


  
  “北京冬奥会结束已经一段时间了,感谢中国冰球队得到了中国观众的支持和喜爱。让我们自豪的是,很多没有关注冰球的人也开始了解和热爱这项运动。弘扬冰球,为中国争光,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征2022年冰球世锦赛在即,中国男冰队长叶劲光在个人微博上如此表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男冰终登冬奥舞台,身处死亡之组,球队虽四战皆负,但仍打出了尚可表现。小组赛上,面对世界强队德国队,中国男冰将比赛悬念维持到最后一分钟。排位赛中,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加拿大队,球队亦收获两粒进球。


  考虑到在2017年的亚冬运会上,中国男冰即便是面对亚洲范围的对手,仍是三场大比分惨败。抛开成绩来说,球队在北京冬奥上的表现已足够出色。


  这种进步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归化”一词。北京冬奥大名单中,球队25名球员中有15名是归化球员,其中在冬奥会上进球的福帅、王泰勒、建安均为华裔归化。而在其余10名本土球员中,只有张泽森、英如镝等少数球员能有极少的出场时间。因此可以说,相较于中国女冰,中国男冰对于归化球员的依赖更加彻底。


  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越来越多的讨论声聚集到了中国冰球的归化战略上。中国冰球的归化之路会不会同样戛然而止?对此,叶劲光在微博上如此写到, “有人问我会不会留下,我当然会,为了新中国冰球前进。”


  不出意外,除去门将史密斯因伤缺席,世锦赛上,中国男冰仍将以北京冬奥上的“王牌班底”出战。这个阵容的实力,在世锦赛乙级A组中也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大战在即,中国男冰的表现值得我们去期待。


  
  来日方长?


  
  不难看出,归化策略是中国冰球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未来中国冰球是否会一直实行归化策略,在这批球员离去之后,中国冰球队又会剩下什么?随着冬奥会热度的慢慢褪去,依靠当下所发展的冰球基础,中国冰球的未来又是否乐观?


  中国冰球的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制约困难。首先,中国虽地域辽阔,但比之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适合开展冰雪项目的地区实际上比较有限。  


  其次,冰球项目训练投资大,即便借助冬奥热潮,当前在规模上有了长足提升,但仍未构成足够体量。况且,冰雪项目对于不少投资商来说都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项目。后续是否能够继续跟进,有待观望。


  此外,高额的训练费用使得冰球项目无法成为许多普通家庭的首选,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冰雪项目青训营的发展。应看到,当下即便是非归化的本土球员,英如镝等人也多借助于北美冰球青训体系培养。缺少生长土壤,若无法抓住冬奥余热,中国男冰或难以在国际大赛上取得成绩。而成绩的缺失,自然意味着曝光率的低下。以此循环,中国冰球的未来,不容乐观。


  放眼世界其他国家的冰球发展,并不是没有答案可以借鉴。从2015年开始,德国冰球协会开启改革。作为非传统冰雪运动国家,德国通过“五星计划”,促进德国冰球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同时也成功带动了本国青少年冰球的发展,使得冰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成功跻身世界冰球第一梯队。从这个角度来说,德国不失为成功案例。


  但就当下而言,德国冰球的发展之路,或许还远远不足以支撑起中国冰球的未来。“冬”去,是否“春”会来?后冬奥时代,中国冰球仍需继续摸索,直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