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山东打造“无证明之省”,三年基本实现一码通行

2022-6-2 7:54:02 来源:山东商报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之省”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省将积极拓展电子证照证明应用和服务领域,深化数据共享,凡是通过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相应材料。今年,我省将建成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企业身份码)”并开展试点应用。2025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内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居民码”“企业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省“一码通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建宇

 

       打造“无证明之省”

 

       《方案》提出,2022年,企业和群众常用证照实现电子化,与实体证照同步制发和应用,在全省范围内标准统一、互通互认,建成全省统一的“居民码”“企业码(企业身份码)”并开展试点应用。2025年,电子证照证明、“居民码”“企业码”在各领域全面应用。

 

        在拓展“无证明”服务领域上,我省将围绕个人出生、教育、就业、就医、养老等全生命周期,加快推进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学历学位证、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驾驶证、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不动产登记证明等个人常用证照证明电子化应用,能够通过电子证照证明、数据共享方式查询、核验相关信息的,不再要求个人提供实体证照证明或纸质复印件,实现办事所需相关信息免填写。

 

        2022年,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结(离)婚证、不动产权证书等面向个人常用的32项电子证照证明开展应用,覆盖婚姻登记、生育登记、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就业创业、户籍迁移、社会保障卡申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报销、不动产登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2023年,个人电子证照证明在全生命周期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25年,依托个人“数字档案”和“多维画像”,在出生、入学、住房、退休等领域,探索实现需求主动感知,服务精准提供。

 

        未来全面亮证入场

 

        在拓展企业电子证照证明应用服务方面,我省将围绕企业开办、经营、投资、清算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推动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检测认证等企业常用证照证明电子化应用,能够通过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方式查询、核验企业办事所需信息的,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实体证照证明或纸质材料。

 

        同时,我省将拓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围绕合同订立、人员招聘、交通出行、文化和旅游等场景与领域,积极推动电子证照证明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持证主体之间的社会化应用。重点推动老年人、学生、教师、残疾人等群体电子证照证明在进公园景区、交通出行等生活场景中应用。鼓励引导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推行“无证明”服务。推动电子证照证明制发单位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等渠道定期向社会发布本行业、本领域电子证照证明对接和应用规范,并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电子证照证明使用单位及时发布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场景清单和应用指南,不断提升电子证照证明社会认可度。2022年,在5个左右的市开展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试点。2023年,在10个左右的市实现全域应用。2025年,全省各市全面实现亮证入场、扫码服务。

 

        加强码证关联

 

        我省要求,各级各部门继续全面开展事项证照证明清理,对自行增设的事项证照证明一律取消,全面消除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因疫情防控等需要增设临时证照证明的,要同步制发电子证照证明,通过“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等渠道提供服务。2022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事项证照证明的清理,并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对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且风险可控的事项,以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核查的事项,大力推行告知承诺,不再索取有关证照证明。

 

        《方案》还明确,我省将加强码证关联,推行“一码办”。建设全省一体化“居民码”“企业码”服务体系,以身份证和营业执照为个人和企业的身份信任源点,全面关联企业和群众各类常用电子证照,推动电子证照一体化、便利化应用。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应用系统逐步与“居民码”“企业码”平台对接,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实现统一亮码、多码融合、涉企许可电子证照联动应用。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和企业办事需要,在交通出行、疫情防控、健康医疗、教育服务、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产品溯源等领域,打造一批“一码亮证”应用场景。2025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内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居民码”“企业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省“一码通行”。